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正>心包积水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是由腺病毒科I亚群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 V-4)引起的一种新型家禽传染病,以3~5周龄雏禽突然死亡,心包积水和包涵体肝炎为典型病变~[1]。1987年本病率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安卡拉地区发生,故又称安卡拉病~[2]。本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造成禽群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急升,肝脏肿胀、出血及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再生障碍性贫血。1963年美国学者首次报道了本病,目前本病已呈世界性分布。1病原本病的病毒为一种禽腺病毒,为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在核内复制可以产生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的血清型众多,已经被认定了的血清型有12种。  相似文献   

3.
曲霉菌病是多种禽类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家禽易发,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腹泻、进行性消瘦,衰竭死亡。雏禽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养禽和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在梅雨季节,由于湿度和温度比较高,很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垫料和饲料很容易发霉。育雏室内日温差大,通风换气不好,雏禽数量多过分拥挤,阴暗潮湿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能促发本病。  相似文献   

4.
本病是初生驹常发生的、急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幼驹生后 1~ 3天内 ,特征是血管渗透性增高而致的急性出血症状 ,可视粘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及皮下出血 ,关节肿大 ,胃肠道出血等。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是一种对链球菌蛋白质变应性反应。本病发病急 ,病程短 ,不容易早期发现 ,如诊治不及时 ,常于 1~ 2日内死亡造成损失。笔者 1 967~ 1 997年诊治本病 1 2 6例 ,治愈 1 2 3例 ,死亡 3例 ,治愈率 97.6%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症状 病初全身症状不明显 ,细致观察才能发现病驹两侧鼻孔流淡红色浆液性鼻漏。有的病驹在鼻…  相似文献   

5.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急性传染病,以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脏重大出血和坏死灶,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包涵体为特征。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1流行特点本病可发生水平和垂直传播,在自然感染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6.
本病是由正粘病毒中的某些对水禽致病性强的血清型毒株及其他一些病原(如禽Ⅰ型副粘病毒)混合感染引起鹅和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主要症状特征是肿头、流泪、共济失调、急性死亡,死前可见眼、鼻、口流出暗红色渗出液;主要病理变化特征是眼角膜呈灰白色浑浊;眼结膜出血、坏死、溃疡;皮下出血与胶冻样浸润,以及多种内脏器官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7.
1流行病学禽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家禽皮肤或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常引起乳鸽大量死亡,种鸽繁殖力下降。本病主要以蚊虫等吸血  相似文献   

8.
<正>猪弓形体病又名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生猪血液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本病可在人、畜、禽动物中广泛传播,猫科动物为终末宿主,是传播本病的传播源,且其对猪的危害最大,有时可引起爆发性流行和大批死亡,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每年4~10月份多发,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其中,中小猪发病严重。1临床症状本病在临床上以稽留高热和体表广泛性出血(瘀血)为主要特征,多呈急性经过,患猪突然减食或食欲废绝、体温高达41.5℃~42℃或更高并稽留不退,结膜充血、发绀,有眼屎,咳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鸡和鹌鹑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4~12周龄的幼禽,病死禽以肝、脾、坏死、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2008年,4月5日在某鸡场成年产蛋鸡  相似文献   

10.
羊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每年11月~次年4月)。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吸呼道传染,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各脏器出血,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本病以绵羊易感,山羊次之。本病的发生和死亡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在新疫区危害最强,常呈流行性,而在常发地区则多为散发性。当发生本病时,常有腐败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或大肠杆菌等继发危害,更易促使病羊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主要引起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粘膜、浆膜出血,腺胃粘膜出血为特征性变化。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和野生禽也可感染,也可感染人。目前,本病是危害禽生产业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最先发现本病,同年,在英国新城,经研究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与禽流感病毒不同,根据此次发病地点,将该病命名为新城疫,由此,本病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并在1942年  相似文献   

12.
肉鸽由于肠炎而引起拉稀后,有时会有少数鸽发生直肠脱出。如不及时治疗,被其他鸽啄肛,出血严重而死亡,但只要内外兼治,本病尚可治疗痊愈,其治疗方法是: 1.内服 给消化道消炎药,如土霉素、氯霉素,每次半片,每日2次。或“禽保安”1粒,连服2~3天。  相似文献   

13.
猪弓形体病又称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生猪血液寄生虫病。本病可在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常引起整个猪群发病,死亡率高达60%~80%。由于本病在临床上以稽留高热和体表广泛性出血(瘀血)为主要特征,与猪瘟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所以常常被混淆,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杆菌等沙门氏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侵害幼禽,可造成幼禽死亡,同时可使家禽受精率、产蛋率、孵化率下降,禽副伤寒是家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常呈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家禽都易感染。被感染的鸡多在14日龄发病,其死亡率为10%一20%,严重者可达80%。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当其抵抗力下降时也会发生死亡,这种隐性感染鸡会向外界排毒,是重要的传染源。雏鸭和雏鹅也能感染本病,10日龄雏鸭发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严重下痢、发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各种日龄的禽及鸟类都可发生,但成禽更敏感,发病率都很高。本病有季节流行性,春秋两季多发,但尤以7、8、9月发生最多。现将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禽出血性败血性急性传染病。此病曾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至今各地仍有发生。本病主要侵害鸡、鸭、鹅各种笼养猎鸟等。此外,动物园里饲养的禽类,如:环颈雉、鹌鹑、鹤等水禽也能感染本病。并造成大批死亡。最近国内报导了巴氏杆菌病引起环颈雉、褐马鸡、珍珠鸡等死亡。1982年5月,某物园的25种水禽193只全部感染本  相似文献   

17.
<正>1多发病禽霍乱又被称做是禽出败或是禽巴式杆菌病,普通的养殖户一般将这种病称为摇头瘟,属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是禽类身体黏膜有大量的出血点,以及严重的下痢。通过尸体解剖能够看到心冠大量出血,且禽类肝和脾出现大量的坏死点,器官的颜色也会随之有较大的变化。本病一般会在种鹅的性成熟期突发,并且会传染致使大量种鹅死亡。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是由鸭疫中的里默式菌导致的鹅败血性传染病,属于接触后感染的特性。本病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严重下痢、发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各种日龄的禽及鸟类都可发生,但成禽更敏感,发病率都很高。本病有季节流行性,春秋两季多发,但尤以7、8、9月发生最多。现将诊疗方法介绍如下。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前言禽脑脊髓炎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鸡的病毒病,它以共济失调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能经蛋垂直传播给新生小鸡.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存在禽脑脊髓炎,而国内只是从1980年起陆续报道疑似或指定此病的发生。为了更好认识禽脑脊髓炎,我们于1990年~1991年,应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进行对禽脑脊髓炎的研究和调查。本文主要介绍禽脑脊髓炎的组织病理相:  相似文献   

20.
今年4~7月,山东周边省市多雨、气温忽高忽低,这种多变的气候是诱发该地区禽霍乱的主要因素。发病主要见于25~31周龄的产蛋鸡,尤其是肉种鸡,以急性型和慢性型禽霍乱为主,发病率20%~40%,死淘率1%~15%不等,病程2~4周。1流行特点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当前发病以急性型和慢性型为主。同群的公鸡则很少发病。1.1急性型产蛋鸡多见,尤其是25~31周龄的肉种鸡,当产蛋率上升到30%~50%时,发病鸡群吃料时间延长,饮水明显增多,30%~40%的鸡拉黄绿稀粪,零星死亡,4000左右的鸡群每天死7~8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