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10,61(5):54-55
蜂王同多只雄蜂交尾,蜂群中的后代工蜂便具有遗传上的差异,这种遗传差异形成了一个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稳定而有弹性的体系,降低了蜂群对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蜂群的适应性.此外,多雄交配还为蜂王提供了充足的精液,降低了近亲交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10,61(9):56-56
研究表明,遗传多样性对蜂群的表现和存活具有重要作用。蜂王和多只雄蜂交配是提高单个蜂群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方式之一。传统的人工授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这种一雌多雄交配策略,近来人工授精领域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遗传多样性水平。早期做人工授精时,收集几百只雄蜂的精液,  相似文献   

3.
蜜蜂大家庭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2,53(6):23-23
一群蜜蜂通常是由 1只蜂王 (母亲 )、几千到几万只工蜂 (女儿 ) ,以及在繁殖期成百上千只雄蜂 (儿子 )组成的 ,蜂群是母亲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蜜蜂家庭。过去人们认为蜂王在一生中只交配 1次 ,并且只与 1只雄蜂交配。直到 2 0世纪中期 ,由于蜜蜂育种、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的需要 ,美国Laidlow ,Eckert ,Roberts ,Page ,Gary等、前苏联Triasko、波兰Woyke、德国Rutt ner ,Koeniger等人对蜂王的交配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揭示出蜜蜂群是个大家庭 ,其中的成员 (工蜂 )有着复杂的遗传关…  相似文献   

4.
林治德 《中国蜂业》2007,58(3):25-25
蜜蜂群体中雄蜂的分工是与处女蜂王交配,一般处女蜂王产卵后就不再交配,正常蜂群一年只换一次蜂王。但是蜂群有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雄蜂有它的极限数。  相似文献   

5.
蜂王在交配生殖上具有三种特性:第一,蜂王交配必须在空间进行,而且是多雄授精,我国是中蜂原产地,南北各地存在许多野生蜂群,因此建立控制交配的隔离区是十分困难的;第二,蜂王经交配产卵后,终生不再交配,其受精囊中所贮存的精子,可供终生(数年)之用;第三,在通常情况下,产卵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的产卵者,通过一定的手续,可以把它随意介绍到同种任一蜂群中去。这些特性大大提高了蜜蜂人工授精的意义。蜜蜂人工授  相似文献   

6.
第一部分 交配行为蜂王交配的习性非常惊人 ,危险性强 ,且效率不高。因为蜂王和雄蜂在空中交配 ,交尾的地方离蜂巢很远。这很可能使蜂王受到伤害 ,损失了蜂王。对雄蜂来说 ,交配是悲惨的 ,但交配是雄蜂唯一的作用 ,雄蜂一生只能交配一次 ,交配后 ,它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即被蜂王带走 ,作为蜂王交配的标志 ,雄蜂便死亡。蜂王与多只雄蜂交尾 ,但得到的精液很少 ,多数遗失了。可是蜂王贮精囊中存有每个交配雄蜂的精子 ,它们的交配习性有利于杂交 ,保持了蜜蜂遗传的多样性 ,加强了蜂群的适应性。交配成功后数日 ,蜂王便开始产卵 ,不再交配。为了保…  相似文献   

7.
蜜蜂是一雌多雄交配的昆虫,蜜蜂亚家系的组成与其群内的社会分工息息相关。为了研究哺育工蜂巢房中小幼虫以及哺育王台中小幼虫的2种哺育工蜂是否存在遗传背景差异,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实验材料,随机从2群自然群中分别取95只哺育工蜂巢房中小幼虫的工蜂(NWBL)和哺育王台中小幼虫的工蜂(NWQL),并利用4对微卫星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发现2种哺育蜂在各亚家庭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2种哺育蜂在各个亚家庭的分布与遗传背景无关。  相似文献   

8.
育种是提高蜂群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养蜂业,由于蜂王是在飞行中与多只雄蜂交配,使蜜蜂育种感到困难。结果,姐妹蜂王之间往往出现根本不同的特征。试图使蜂王和选定的雄蜂在受控制的空间进行交配,并未获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5,(3):61-62
<正>蜂王通常和5~17只雄蜂交配,之后连续使用来自所有雄蜂的精子,这种一雌多雄的交配方式以及蜂王利用精子的模式使超同胞姐妹和半同胞姐妹工蜂共同生活在一个蜂群中。超同胞姐妹工蜂具有相同的父亲和母亲,平均亲缘系数为0.75,半同胞姐妹工蜂具有不同的父亲,平均亲缘系数为0.25。蜂王使用多只雄蜂的精液,使蜂群中存在不同的亚群体(家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遗传标记法保存蜜蜂自交系牡丹江市蜜蜂原种场(157011)李增贵蜜蜂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被养蜂生产广泛应用,并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蜂王空中交配及一雌多雄的交配习性,决定了品种的遗传物质不稳定,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与设计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