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粳型亲籼系亲和性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研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的检测方法和鉴定标准,以6个籼型和6个粳型品种作为亲和性测验种,凡与籼型测验种杂交F1的平均花粉育性达85%以上,且平均小穗育性达80%以上者,为亲籼系。利用测验种对10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G2416-3、G2417-2-1、G2605和G3004-4与籼型测验种的亲和性高,达到或基本达到亲籼性的标准,其中G2416-3和G2417-2-1与粳型测验种的亲和性低,为特异亲籼系,G2605和G3004-4与粳型测验种的亲和性高,为广亲和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粳型亲籼系S-b座位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b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在这些组合F2群体中的偏态分离程度, 测定了这4个粳型亲籼系在F1花粉不育性S-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G2416-3和G2417-2-1在S-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为Si/Si,而G2605和G3004-4的基因型为Sn/Sn。比较了不同粳型亲籼系S-b基因座位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大小,结果表明G2416-3携带的Si基因与G2417-2-1携带的Si基因之间,以及G2605携带的Sn基因与G3004 4携带的Sn基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 与Sn之间遗传效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粳型亲籼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粳型亲籼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解释并分析了粳型亲籼系能成功育成不育系的原因,提出了利用粳型亲籼系培育掺粳籼型杂交稻的育种策略并分析其育种效率,随着掺粳籼型杂交稻的育种规模扩大,利用粳型亲籼系比直接利用粳稻的育种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 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 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投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映照  胡昌  陈芳远 《杂交水稻》2003,18(2):19-21,74
利用空间诱变育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分别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杂交组合种植,连续3a观测了同一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配成的各组合和同一组合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表现,并对一些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由这类型亲籼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配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其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度好,且季节间、年度间均表现稳定,特别是部分组合的单产和日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这类粳型亲籼系在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及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160个RFLP标记分析了2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6个籼粳测验种,发现其中68个标记可以区分籼粳测验种。21个广亲和品种根据与籼粳测验和共有片段比率的大小 可以分为籼,粳和籼粳中间型三类。68个标记在15个籼粳品种中进一步筛选,得到24个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它们在亚种内杂交带型相同而亚种产不一样。其中RG358、G318为籼稻专一性探针,在粳稻中表现为零等位。以此24个探针为基础构建了广亲和品品种亲缘关系的树状图。讨论了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栽培稻中间型品种和籼粳交DH株系的亲和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中岗  王亚琴  梁承邺 《杂交水稻》2003,18(6):42-46,50
以籼、粳标准测验种为母本,对栽培稻一些中间型材料、籼粳交DH株系及籼粳对照品种在内的共95份材料进行杂交亲和性鉴定,结果显示:全部材料的亲和性分化呈连续分布,可分为亲籼(ICV)、亲粳(JCV)、广亲和(WCV)及非亲和(NCV)4种类型;共鉴定到55份广亲和性材料,主要为中间型(18份)和籼粳交DH株系(34份);亲本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株系几乎全部具有广亲和性(占96.2%),且广亲和性强于对照品种零轮,而亲本不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中也能产生广亲和株系(占25.0%~57.1%),但广亲和性略差。认为水稻广亲和性的产生可能是由籼粳分化决定的,选育中间型广亲和系是广亲和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QTL定位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珍汕97B/秀水13的F2代为材料,在育性QTL分析同时,根据育成的亲籼型不育系配组的F1育性分析其QTL效应。结果表明,检测到控制花粉育性的qPF5加性效应值为-8.65,表型贡献率为11.25%。共检测到2个影响小穗育性的QTL(qSF5和qPF6),其中qSF5加性效应为-5.95,表型贡献率为9.11%,与花粉育性qPF5为同一个育性QTL;qSF6加性效应值为-8.55,表型贡献率为16.31%,为广亲和基因S5n。育成的亲籼型不育系的育性QTL(qSF6)来自籼稻等位基因或广亲和基因均可有效提高其籼粳杂种的小穗育性。此外,qSF5对后代小穗育性也有明显效应。籼粳杂种育性不仅与育性QTL有关,且受亲本籼粳成分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粳不/籼恢三系法途径,以优良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对粳型不育系强恢的中籼型恢复系选育为突破口,育成综合性状优、易被籼稻恢复系恢复的晚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和多个强恢中籼恢复系,并以甬粳2号A为母本、中籼恢复系为父本育成了4个籼粳杂交晚稻组合通过国家和多省审定或认定,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甬粳2号A及其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三系法粳不/籼恢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2.
Hydroponic culture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aluminum(Al) tolerance among different rice(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including indica, japonica and their hybr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growth of rice plant was inhibi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mong Al treated varieties. The Al tolerance observed through relative root elongation indicated that five japonica varieties including Longjing 9, Dharial, LGC 1, Ribenyou and Koshihikari were relatively more tolerant than indica varieties. Most indica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such as Aus 373 and 9311(awnless), were sensitive to Al toxicity. The Al tolerance of most progenies from japonica × indica or indica × japonica crosses was constantly consistent with indica parents. The differences of Al tolerance among Longjing 9(japonica), Yangdao 6(indica) and Wuyunjing 7(japonica) were studied. Biomass and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of Yangdao 6 under Al exposure decreased and increased,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ose of Longjing 9 and Wuyunjing 7. Remarkable reduction of root activities was observed in all these three rice varieties. Significantly higher Al content in roots was found in Yangdao 6 compared to Longjing 9 or Wuyunjing 7.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亚种间的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60个亚种间F_1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籼稻 IR58和二九丰、粳稻秀水117和T8340具有较好的亚种间亲和性。43个粳稻品种分别与 IR58和二九丰测交,其成对 F_1的结实率随粳稻品种不同而出现 IR58/粳高于二九丰/粳、二九丰/粳高于 IR58/粳或两者相似的情形,其最大差值可达72.6个百分点。10个籼稻品种分别与秀水117和 T8340杂交,其F_1结实率均以秀水117/籼较高,成对F_1结实率的最大差值可达39.6个百分点。这表明不存在对亚种间品种均表现亲和性的“广亲和”品种,亲和性的广与狭只是相对的,既有一般亲和性,又有特殊亲和性。本研究发现4个受测品种的亲和性与色素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或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籼粳交亲本及其F1分类结果,28个亲本基本可分籼粳两大类,广亲和品种多属偏籼偏粳型,与爪哇型品种接近。以籼稻为母本的籼粳交F1籼型较多,约占73.1%, 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交F1粳型较多,约占72.4%。92个籼粳交组合F1偏籼、偏粳型比例为73.9%,这说明F1分类既受细胞质影响,也受双亲遗传背景影响。双亲程氏指数差值与F1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F1的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双亲程氏指数差值大小适合(6-13)时, 生物产量与结实率均较高,其经济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17没有拒取食抗性,但是白背飞虱在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1个影响蜜露分泌的微效QTL.粳稻亲本京系17具有杀卵抗性.DH株系中的杀卵特性是通过叶鞘上杀卵反应产生的坏死症状表现的.在DH株系分蘖早期和中期,将4个杀卵作用的QTL定位在第1、2、6和8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上.出现在分蘖中期的另一个QTL被定位在第9染色体的籼型片段上.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杀卵位点减少至2个.整个试验期间对每个DH株系的最高杀卵级别的分析显示,在染色体2、6和9上共有4个QTL.两个主效QTL位于近邻第6染色体的粳型片段.在第1、3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影响第2代白背飞虱若虫密度的QTL.第3染色体上起主要作用的QTL源自粳稻亲本;第5染色体上的微效QTL源自籼稻亲本.两个白背飞虱为害的QTL位于第8和第10染色体的籼型片段,另一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这些QTL被认为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田间抗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