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3个龄期的幼虫在菜豆上的蛀食面积分别为7.7%,25.6%和66.7%,3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也是主要的为害龄期。开花期与结荚期的叶片损失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每叶虫量与产量的关系分别为:y=0.0347x^2-1.3332x 19.354和y=0.0065x^2-0.178x^2 0.4852x 17.604,经济阈值分别为百叶虫量536头和450头。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在温州一年发生约14代,夏秋两季为害尤其严重,主要为害瓜类、豆类、白菜类及茄果类等多种蔬菜,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我所于1997年进行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农药。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48%乐斯本EC(美国陶氏公司);1%对引杀虫素EC(浙江海门化工厂);10%康复多SL(德国拜耳公司); 20%杀灭菊酯EC(浙江杭州威尔达公司); 18%杀虫双AC(福建福鼎县农药厂);20%三唑磷EC(浙江温州农化厂)。共有6 个供试品种。 (二)试验方法:试验于8月24日在温州市瓯海区娄桥镇进行。蔬菜品种为本地八棱丝瓜,定植大田已 45天,植株生长健壮。每亩设48%乐斯本EC24g、1% 7051杀虫素 EC0.167g、 10%康复多SL1g、20%杀灭菊酯EC5g、18%杀虫双AC18g、20%三唑磷EC20g及空白对照7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重,防治难,对蔬菜及花卉生产威胁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寄主范围广,全国现已查明该虫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我市于1995年首次查明该虫为害,已知寄主植物有5科10多种,受害较重的作物有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等。受害重的蔬菜一般减产20%-35%,重的减产50%以上。美洲斑潜蝇传播速度相当惊人。例如远离蔬菜基地的灰河乡,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1996年春,部分水田改种豇豆、黄瓜、丝瓜后,均发现该蝇为害。 二、田间识别 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为害状及寄主范围与其他潜叶蝇相近,因此,田间识别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豌豆潜叶蝇与之进行比较识别,效果较好。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的测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报技术 (一)调查取样:早春虫情调查,宜选择前年发生重、菜农自留田边、场头边、路边杂草丛中的野生菜为调查对象,可达到始见早,密度高.减少调查取样的工作量。早秋虫情调查,宜选择菜农用药少的自留田豆类、瓜类等对象类型田,一般发生始盛期比大田早10-20天,可指导大田调查取样工作。 (二)发生期预测:越冬代发生期预测,收集饲养越冬蛹,观察早春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下旬-5月上旬.注意零星地的早春寄主植物的美洲斑潜蝇为害状始见期及发生密度,或在植株行间用黄色粘胶板进行成虫消长发生量的调查,并逐日观察每天的诱捕量,预测成虫发生始盛期。历期推算预测,在美洲斑潜蝇的盛发期,选主要寄主植物的类型田,在植株下部放置 25 ×35cm的白瓷盆 3-5只,每 2天观察一次盆内接蛹数.计算日均盆接蛹消长,根据蛹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俗称蔬菜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遍布我国20多个省,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7.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ztivae(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自1996年在霍山县菜区发现美洲斑潜蝇为害以来,已成为菜区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豆类、瓜类、茄果类及白菜类等多种蔬菜,给蔬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此,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旨在从几种不同防治潜叶蝇的农药中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农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10%大功臣(南京第一农药厂)、18%杀虫双(安徽和县农药厂)、48%乐斯本(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杀灭菊酯(浙江杭州威尔达公司)、20%三唑磷(浙江温州农化厂)共 5个供试品种。 (二)试验处理:设每667m~2用 10%大功臣30g、18%杀虫双200g、48%乐斯本50g、20%杀灭菊酯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很多,主要危害葫芦科、豆科、茄科等作物,严重威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王瑶 《蔬菜》2003,(1):25-25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生产的害虫,近两年来在我区普遍发生,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春两季发生严重,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该虫具有多食性、危害大、防治难的特点。现结合栽培实践,将其特征和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如何识别美洲斑潜蝇1.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成虫为2 mm大小,背部黑色并有1黄黑色亮点。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表皮内,在适宜条件下经3~5 d孵化成幼虫。幼虫为无头蛆,白色至浅黄色,长3 mm左右,呈椭圆形。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状蛇形蛀道。幼虫老熟后从蛀道顶端咬破钻出,在叶片上…  相似文献   

10.
石宝才  张芝利 《蔬菜》1997,(4):24-25
美洲斑潜蝇的习性与防治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石宝才张芝利宫亚军王军廖度路虹杨玉茹朱晓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rae原产于南美洲。于九十年代初从沿海一带传入我国,至1996年已蔓延至23个省市,我市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板诱集法研究不同季节、不同株高类型蔬菜地内拉美斑潜蝇成虫的飞翔特性。结果表明,在矮生蔬菜地内,拉美斑潜蝇成虫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2-1.0m处;在攀缘蔬菜地内,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5-3.0m处。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在冷冬条件下,美洲斑潜蝇仍可安全越冬,但其在春季的发生推迟。冷冬对美洲斑潜蝇夏秋季发生趋势无影响。入梅的早迟,雨量的大小,雨日的多少,作物布局及长势,栽培方法等,是影响其夏秋季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可在测报与防治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丝瓜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瓜的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收集与形态学鉴定作了简要概述,对我国各科研单位从事丝瓜新品种选育进行综述,对丝瓜种子颜色、果实长度、第1雌花节位,抗痛遗传规律以及品质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地方品种湘潭肉丝瓜中选出优良自交系02,从引入丝瓜资源中选出自交系03,杂交配制成一代杂种翠绿早丝瓜。该品种生长势强,较抗丝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早熟,第1雌花节位7-8节;瓜条棒形、匀直,表皮青绿色,果肉脆嫩、味甜;果长26-28cm,粗6-7cm,单果重约450g,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耐贮运长豇豆新品种,对在广西推广的5个长豇豆品种的条荚密度、种子与嫩荚鲜质量比、失重率、发泡率4个指标变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2号嫩荚的耐贮运性明显好于春秋2号和丰成18号,适宜在广西作外销长豇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同一年中3个柑桔园及同一柑桔园连续3年柑桔潜叶蛾的卵量消长动态;并在不使用农药无人为干预的苗圃内连续一年调查潜叶蛾幼虫密度、叶片受害率及幼虫自然死亡率。发现潜叶蛾在广州及其附近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一年中气温最高期间,有一个短暂的卵量低谷。利用此低谷期在正常挂果园促放秋梢,不喷杀虫剂或只喷一次杀虫剂,新梢虫叶率均在受害允许界限以内。在广东省多年多点推广应用,均取得高效、低成本、少污染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豇豆 2号、特早 3 0、之豇 2 8 2豇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露地直播 +地膜覆盖栽培”3种武汉地区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常用栽培模式 ,组合成 9种不同的处理进行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鄂豇豆 2号 ,优良栽培模式是栽培模式 1(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 ) ,优良组合栽培模式是处理组合 1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和 2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18.
长豇豆品种ISSR-PCR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了长豇豆品种25条ISSR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发现不同引物间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8.80%.与理论推测的退火温度比较发现实测值与理论值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仅为0.37.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结合表明:可能实验实测是获得最佳退火温度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豇豆是全球种植的重要豆科植物,中国是长豇豆的次生起源中心,栽培地域广泛,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需要用各种遗传学方法鉴定其遗传关系,以便为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利用等奠定基础。介绍了分子标记在长豇豆遗传资源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