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红春  刘懿 《茶业通报》2013,(3):104-105
茶园生产机械主要包括茶园开垦、茶树修剪、茶园耕作、茶叶采摘、茶园综合防控等机具。推行茶园管理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紧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立杰  陈旭晖 《耕作与栽培》1997,(3):64-64,F003,F004
该文通过试验示范和调查后,提出贵州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于茶树的生长,是茶叶原产地和我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但目前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数四分之一以上。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低产茶园面积大,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是影响茶叶增产的主要原因;今后茶叶生产的重点应放在地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上。深耕改土、培肥茶园是提高茶园单产的基础;在此同时采用更新树冠,复壮树势、增施肥料、合理定型修剪、适时采摘、  相似文献   

3.
1 实施“332计划”的必要性茶叶是黄山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5万hm2,但大多数茶园单产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茶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两年,市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赴浙江新昌考察学习,深深感到我市和新昌茶叶生产最大差距在于茶园基础建设薄弱、科技投入少、管理模式落后。对照新昌经验,我们认真总结了黟县碧阳镇深冲村平均4000元/667m2的高效茶园典型,提出“远学新昌、近学深冲”。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要抓好我市的茶叶生产,必须加强茶园基础建设,改革传统的茶园管理方式,增加科技投入,建设一批…  相似文献   

4.
茶园中由于长期片面施用化学氮肥,土壤中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之间比例关系失调,出现了氮肥增产效果有所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茶叶品质降低的趋势,尤其是随着茶叶生产集约化的友辰,茶园施肥已由这去以增产为中心逐步向提高品质和效益为中心转化,因此茶园专用复合肥料受到茶区的重视.为了确保茶叶高产优质,1992-1995年我们在罗阳镇茶场,仙稔乡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重点户的茶园中,用茶叶专用复合肥进行了肥效试验,探讨其使用效果,为大面积茶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一、提高茶叶产量。施用茶树专用肥与等氮量…  相似文献   

5.
茶叶一直是遵义市农业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一是遵义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七大”产业项目之一。随着遵义市茶叶产业的发展从茶园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到名优茶生产技术、科技进步、市场营销理念、无公害茶叶发展的普及推广应用,使遵义市茶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茶园基地建设由过去的规模型茶场发展到今天的农民自主种植茶园。通过近几年来茶农自主生产管理和经营,已逐步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其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相似文献   

6.
正皖垦茶业集团由原安徽省十字铺茶场、安徽省敬亭山茶场、安徽省九连山茶场、安徽省祠山岗茶场合并组建而成,现有集中连片国有茶园1800 hm2,是一个茶叶初、精制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全省最大茶叶企业。近年来,皖垦茶业集团十分重视茶叶清洁化生产,针对丘陵地区特点,重点在茶叶生产的基础茶园建设上推行无害化生产,茶园清洁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1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推手,推动茶园无害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霍山县玉锦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开展茶-禽生态种养示范推广,通过在成年茶园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鹅,利用鹅取食茶园中的杂草,达到控制茶园杂草生长目的。同时结合茶园管理,推广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实现茶园绿色生产,达到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亩均效益的目的。模式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茶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茶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9.
金寨县全境位于大别山区,茶叶年产量近20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全县8.75万亩茶园,其中可采茶园6万亩,密植、高产、高效茶园不足2万亩。全县茶园中尚有一半为“老、稀、缺棵、跑土、低效”的老茶园。金寨县茶叶生产规模收益如何、发展规划多大的茶叶生产规模,这是县政府决策机构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事关广大茶农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我们对金寨县历年来茶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规模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一九八五年安徽各类茶叶由统购包销变为多渠道经销,茶叶市场的流道体制由封闭型变为开放型;这种茶叶流通领域的变化给生产领域带来许多新问题。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开创茶叶生产新局面,必须调整茶叶生产结构。现就本人管见所及分述于后:一、调整茶园结构茶园结构包括树龄、生态和品种等项,须作如下调查:1.树龄结构:我省现有茶园总面积181万亩,其中生产茶园137万亩,幼龄茶园44万  相似文献   

11.
史生南 《茶业通报》1994,16(2):45-46
机采茶园的技术与效益研究分析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多、季节性强的茶园作业,采茶用工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0%左右,采茶工资一般占鲜叶价格的35%,抓住采茶机械化这个"龙头",将会帮助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2.
占卓夫 《茶业通报》1999,21(4):37-37
1 茶叶生产开发的回顾与反思太湖县早在唐代就盛产茶叶。到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仅有560hm2,产茶仅100t。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恢复生机,到199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653hm2,产茶703t,分别是1949年的4.7倍和7倍。茶类结构由单一生产炒青发展到生产天华谷尖、龙雾、毛峰、兰花、烘青、炒青等多种茶,其中“天华谷尖”,先后评为省优、部优名茶,天华龙雾1998年评为省优质茶。全县先后建起茶叶初制厂40座,机制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东明 《茶业通报》1995,17(2):26-26
坚持科技兴茶的南湖茶林场王东明(安徽南湖茶林场)我场现有茶园面积500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贯彻"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茶叶产量稳定增长,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一、强化肥培,抓好茶园管理改善茶园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福安市茶叶标准化的实践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金 《茶业通报》2013,(3):139-141
福安市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标准化建设是无公害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建设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时期福安市在无公害茶园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茶叶标准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也体现了福安市茶叶生产的技术传承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罗新民 《茶业通报》1996,18(4):29-30
浅谈塑料大棚覆盖茶园的效果罗新民(宁国县农业局茶叶站242300)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茶叶生产指导方针,1995年在二户茶农,进行了冬、春塑料大棚覆盖茶园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塑料大棚的建造方法试验地点在石口镇一农户茶园...  相似文献   

16.
赵彩萍 《茶业通报》2004,26(3):136-137
宿松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山区五个乡,全县现有茶园993.3hm2,其中可采茶园613.3hm2,年产优质茶可达110t茶叶总产值555万元。近年来,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茶叶约占16%,茶叶是山区乡镇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物。宿松县茶叶生产虽然面积只有1000hm2,但分布广泛,有一定规模的茶场只有5家,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4%,绝大部分的茶园仍分散在千千万万的茶农手中,茶叶生产仍处在茶农分户制作,提篮叫卖的水平,茶农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农户家庭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农民增收慢、山区致富难和山区贫困人口多等…  相似文献   

17.
吴洵 《茶业通报》1991,13(4):8-12
施肥是茶叶生产重要栽培技术之一,增产效果好,与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益关系密切,因此,许多生产单位和广大茶农都十分重视茶园施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急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园施肥的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的纵深发展,就当前广大茶区茶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提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美英 《茶业通报》2000,22(4):23-25
茶园无公害栽培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茶叶的贸易和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树保护诸方面 ,必需采用一系列合理利用和维护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适宜茶树生育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灵骄 《茶业通报》1999,21(2):41-41
目前,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茶园生产正从粗放的经营方式逐渐过渡到集约型经营方式,这符合了农业生产经济增长的大方向。1茶园粗放型经营的存在条件及集约型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茶园的粗放型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通过粗放经营和管理来增加茶叶产量的一种经营方...  相似文献   

20.
《茶业通报》2014,(2):71-71
正近年来,宁国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以建设标准茶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五年前的两三千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5000亩;先后组织实施了"万亩高效茶园示范片"、"茶叶清洁化加工"、"高效标准茶园建设"等项目,在高效茶园建设、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大提升了宁国市茶叶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