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天敌、设法增强天敌的自然控虫作用及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是农田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稻田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蜘蛛的解毒生理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蜘蛛的消化毒理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常用农药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Ummeliota insecticeps)离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对蜘蛛等害虫天敌的消化毒理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陕西稻田蜘蛛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作物害虫综合防治工作的蓬勃开展,利用稻田蜘蛛控制害虫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摸清我区川道地区稻田蜘蛛资源,查清数量及消长规律,探索其利用途径,给今后保蛛治虫提供依据,我们于80、81年在安康,汉阴,石泉等地对稻田蜘蛛进行了调查,81年还在安康县建民公社联合大队开展了以蛛治虫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保护利用蜘蛛防治水稻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湖南省的主要粮食,每年要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因此,作者在1975~1981年间,于长沙、湘阴等地进行了稻田蜘蛛保护和利用的室内外研究。结果证明,湖南省稻田蜘蛛资源丰富,并有良好的治虫效果。稻褐飞虱是它们的主要食物。通过保护,蜘蛛数量逐年增加,也保护了其它天敌,发挥了多种天敌联合治虫的作用,为综合防治提供了新内容,降低了农药用量,人畜安全,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稻田蜘蛛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浙江省在稻田蜘蛛研究与保护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整理于后。一、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分布据三十多个单位的调查,我省稻田蜘蛛种类,经初步鉴定的有28科共167种。通过室内观察及大田应用考查表明,草间小黑蛛Eriogoxidium graminicolum、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拟环纹狼蛛Lycosa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平原不同稻田生境越冬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为优势种。异质性大的越冬稻田及田埂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均大于异质性小的越冬稻田和三光田埂,越冬稻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主要由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决定,与均匀度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
化防田与综防田蜘蛛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类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平原地区共有稻田蜘蛛10科27属41种,其优势种为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和锥腹肖蛸。在两类防治田的早稻田中,蜘蛛优势种没有变化,主要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晚稻田中,蜘蛛优势种存在更替现象。在综防田和化防田中,蜘蛛种类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对蜘蛛控制害虫生物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广灿  孙广仲 《昆虫天敌》1996,18(3):139-140,108
吡虫啉(Imidacloprid)又名咪蚜胺,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对稻田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砒虫附对稻田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在稻飞虱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于1995年同时进行了吡虫耐防治稻飞虱及其对蜘蛛种群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10%毗虫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吴县农药厂产品),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都农药厂产品),40%毒死蝉乳油(江苏省南通农药厂产品)。2试验设计和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汕优63。试验设10%毗虫批每667m’、10s、159、209;25%扑…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平源不同稻田生境越冬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  黄平原等 《昆虫天敌》2001,23(4):158-161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为优势种。异质性大的越冬稻田及田埂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均大于异质性小的越冬稻田和三光田埂,越冬稻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主要由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决定,与均匀度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9.
蜘蛛是水稻害虫的重要天敌,近年来随着害虫综合防治的开展,对稻田蜘蛛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起来。继1975年对稻田蜘蛛消长概况调查的基础上,1976年我们着重进行稻田蜘蛛种类及其优势种的调查研究,现将所得的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稻田蜘蛛的种类 1975和1976年在仁舍公社东升大队(平原区)和菁山公社南山大队(山区)的绿肥  相似文献   

10.
稻田蜘蛛生活在农田自然条件下,并遇到各种农事活动,有多种因子影响其发生与发展。田间蜘蛛的消长,就是多种因子影响的结果。研究不同因子对蜘蛛消长的影响,则为采取合理措施保蛛治虫提供依据。一、内容与方法内容:温、湿度,食物,农事活动,栽培制度与病虫防治对蜘蛛消长影响。方法: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相结合;选择不同类型田丘进行系统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杀虫双水剂对稻田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室内和稻田研究了18%杀虫双水剂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毒杀作用。时间-死亡率曲线表明,食虫瘤胸蛛死亡高峰出现在药后3-6天间,拟水狼蛛死亡率曲线相对平缓,两类蜘蛛主要死亡时期均在药后10天内;测定用药后10天的致死中浓度,食虫瘤胞蛛为366.10mg/kg(1993年)和538.56mg/kg(1994年)拟水狼蛛为340.74mg/kg(1993年)。田间试验也以应药后7天  相似文献   

12.
周祖铭  李菊燕 《昆虫天敌》1992,14(3):112-116,107
作者从1973~1991年对稻田蜘蛛进行了生态学研究。拟水狼蛛在田边湿润土和长期有水稻田发生量一般比土壤干燥和湿润稻田多0.42倍及1.35倍。在稻田生长前期温暖高湿(4~6月),适宜于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生殖、生长;后期高温干旱有利于八斑球腹蛛繁殖,拟水狼蛛在温季节,种群发生量随食物量的增加而累积上升。夏初寒潮,气温比历年低5℃以下,伴随暴雨在50毫米以上,草间小黑蛛受到了抑制,下降了35.75%。早春冬作物绿肥、油、麦进行收割翻耕,迁移刊田边的蜘蛛,又进行了三光,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蜘蛛仅4.91%,但潜伏在土室、土缝、石隙中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受三光的抑制作用较少,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依次为15.85%、4.98%、3.44%,栖息在土表及植株上的八斑球腹蛛受三光的影响较大,能转移到早稻田仅1.31%。夏末秋初,收早稻插晚稻的双抢季节,蜘蛛由前作早稻田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蜘蛛、八斑球腹蛛、食虫沟瘤蛛等依次能迁入晚稻田的分别为34.13%、21.86%、13.29%、1.08%。在稻田栽培期间,栽培早一般比中、迟插田多27.44%及82.85%,中插稻田又比迟插田多82.54%。  相似文献   

13.
青翅蚁形隐翅虫在稻田捕食性天敌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7年,广东四会早稻田19次调查统计:在捕食性天敌中,狼蛛、其它蜘蛛和隐翅虫的数量分别占20.06、53.93和17.65%,捕食白背飞虱的血清反应阳性率:狼蛛为60.5%、其它蜘蛛20.0%,隐翅虫为13.0%。据此,青翅蚁形隐翅虫的数量和捕食害虫效能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5.
李清  何可佳 《江西植保》2010,33(2):69-71,74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和阿维菌素等3种杀虫剂对蜘蛛的选择毒性,指导合理使用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本文模拟稻田施药时稻株中上部药膜、基部液层而设计的"管壁药膜底部液层"法测定了以上3种杀虫剂对拟环纹豹蛛和食虫沟瘤蛛两种蜘蛛的毒力,并通过安全系数评估其对供试蜘蛛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拟环纹豹蛛毒力最低,氰氟虫腙对食虫沟瘤蛛毒力最低,而阿维菌素对食虫沟瘤蛛和拟环纹豹蛛毒力最高;3种杀虫剂对拟环纹豹蛛和食虫沟瘤蛛的安全系数高低顺序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因此,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是一种良好的新型杀虫剂,既能有效防治害虫又能减小对自然天敌的杀伤作用,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稻田蜘蛛优势种田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彪  秦守明 《昆虫天敌》1989,11(1):20-27
用四种方法测定稻田蜘蛛分布型,结果表现一致。混合种群为潘松分布,趋于正二项分布。四个优势种以草间小黑蛛为潘松分布,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拟水狼蛛均为聚集分布。应用Iwao(1971)提出的以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数((?))的关系为基础决定样本数的公式,求得混合种群理论抽样数n=25.6/(?)-1.7,表明随着蜘蛛数量的增加,所需抽样数依次减少。根据Iwao把序贯抽样过程中接受与拒收的两条直线公式,结合当地稻飞虱发生危害情况,建立了序贯抽样检定表,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中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开展对蜘蛛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于1975年开始,目的在于了解优势种蜘蛛对相关性害虫控制能力,为拟订防治参数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稻田优势种蜘蛛: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稻田水狼蛛、粽苞管巢蛛、园尾肖蛸。主要稻虫:叶蝉、飞虱和纵卷叶螟幼虫、棉蚜。 (二) 方法 1.室内饲养以煤油灯罩、玻瓶为容器,定蛛、定时饲以一定量的叶蝉、飞虱或纵卷叶螟幼虫,各设一个重复。每日观察检查一次,记取被捕虫数,补充至原定虫量,连续观察五天,统计日捕虫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 000、6 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 h死亡率在40%左右, 96 h死亡率达1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59%、97.07%,高于药后4、7 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 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0~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9.
稻田喷施杀虫剂会大量杀伤稻田蜘蛛,反复施药导致稻田蜘蛛长期处于低密度状态。影响稻田蜘蛛发生有药剂种类、剂型、施药部位、用量、喷药次数、施药器械与喷径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梗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越冬蜘蛛种类有11科,31属,48种。在茭白田中越冬的蜘蛛密度是其它生境的4倍-40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茭白田蜘蛛的优势种,占总数的50%以上。茭白田可提高邻近稻田蛛量约30%。茭白田是蜘蛛尤其是拟水狼蛛在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避难所,对保护稻田蜘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