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火烧清理采伐迹地剩余物对土壤理化性质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作业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一部分因森林作业而产生.本文分析森林作业技术中不同采伐方式、集材方式和迹地清理方式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防止因森林作业而导致水土流失措施:合理选择采伐方式,避免大强度采伐,选择对土壤破坏小的集材方式,使剩余物对雨水保持截持作用的迹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小兴安岭林区带岭林业局实验的结果。本对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堆积法有利于迹地地力保持;火烧法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但营养元素流失显。  相似文献   

4.
从营林为基础的观点讲,可以把采伐作业看做是营造新林的第一道工序。而采伐迹地的清理。又是伐区作业的最后工序。因此,为了减轻采伐作业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和尽快的恢复起一代新林,为伐后保留木的生存和生长以及人工更新创造有利条件。采伐迹地的清理应满足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生产基地 ,采伐迹地的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加之可燃物细小而且极易干燥 ,是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之一。通过火烧实验分析 ,即可了解冲火与地形的相关性 ,为森林防火及其营林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也可以通过计划火烧进行迹地清理 ,消灭病虫害 ,提高土壤保墒的作用。1 采伐迹地林火特点东北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其中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速较大 ,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造成林火的快速蔓延。据统计 ,森林火灾中 94 %为地表火 ,而地表火的引发多发生在杂草居多的林地内 ,其中采伐迹地占有相当比重 ,因为突然把上层木伐去 ,林…  相似文献   

6.
森林采伐对迹地径流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地实施不同方式森林采伐作业后,迹地和径流量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样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皆伐对迹地径流量变化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小兴安岭及完达山林区,存在有很大面积的旧采伐迹地这是过去经过不合理采伐所留下来的火烧迹地和风倒木迹地。在这些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林场上,急待进行清理林场。为了徹底达到改变森林卫生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减少或杜绝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发生,采用火烧方式进行处理采伐剩余物,确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措施。这一工作在苏联早已实行,但在我国尚未普遍应用,由于实际经验异常缺乏,因而在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思茅松林区采伐剩余物的分类、相应的清理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充分利用其采伐剩余物资源的前提下,对遗留于迹地上的其他采伐剩余物应倡导自然腐烂法清理,减少烧除法清理.针对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分析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入手、以求提高其采伐剩余物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采伐剩余物的管理等4方面提出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伐迹地伐根清理机整体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伐剩余物中,伐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伐区的伐根蓄积量很大,用途广(伐根可用于硫酸盐纸浆生产、微生物工业和制造木塑料等),将伐根取出利用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伐根清除后的林地易于人工更新造林,可有效利用林地,并可清除繁殖在伐根上损害树木的病虫害和真菌.在我国原始林区和人工林中,伐根清理很少,一般留在采伐迹地任其腐朽.所以,伐根清理是高效利用伐区剩余物和伐区边地更新造林的关键.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清理采伐迹地上的伐根,使采伐剩余物得以充分利用,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工更新造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
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方式等是影响伐区作业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加勒比松林地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阳江设点监测加勒比松林地水土流失状况。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采伐后迹地采用除杂、炼山、挖大穴营造的加勒比松林,当年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其固体径流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均显著大于无造林(对照)地;它们的年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随年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明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炼山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能显著增加土壤0~40 cm层的全N含量.不同土层的P含量对炼山的响应不同,炼山后表层土(0 ~20 cm)的全K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层土(20 cm~40 cm)是先下降、后增加,底层土(40 cm~60 cm)持续下降.炼山后土壤中速效N、有效P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K的含量先下降,后增加.炼山后的土壤表层Ca含量显著增加,但对土壤中层和底层土的Ca含量影响趋势无规律.土壤各层中的Mg含量在炼山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林业研究》2020,31(5)
Fire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land during tree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for many years but uncertainty about how ecosystems respond to prescribed burning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fire on soil nutr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burning accumulated forest residues(slash)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ow trees respond. We analyzed 40 burned and unburned sites and compared growth of Eucalyptus grandis W. Hill ex Maiden between sites. Soil p H increased by 39% after fire, suggesting reduced soil acidity and increased liming.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by 100%; other nutrients(Ca~(2+), Mg~(2+)and K~+) also increased.Increase in nutrient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E. grandis; larger and taller trees were associated more with burned than unburned sites.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urning accumulated slash during land preparation prior to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alters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enhances the growth of E. grandis.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建立12个径流场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肥力变化进行了6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不同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肥力的较大差异。炼山清理迹地具有短期的激肥效应,经雨水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杉木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其林地肥力变化可分为激肥效应期、肥力下降期和肥力稳定期,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不炼山林地6年的肥力变化可分为采伐剩余物分解初期、分解高峰期和分解末期,经采伐剩余物分解,其林地养分得到富集,肥力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土壤pH值对生长在该立地上的湿地松木材的pH值,酸碱缓冲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土壤ph值对木材pH值有极显著的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对木材酸碱缓冲容量,总缓冲容量有显著的影响,且呈负相关关系。湿地松以生长在酸性土壤的木材制胶合板的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壤温度测试仪分别对火烧法和散铺法2种南方常用迹地清理方式清理后的林地表层(0-20 cm)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皆伐前后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测。结果表明:皆伐后的林地表层土壤温度明显高于皆伐前的土壤温度,且两者差别大小与迹地清理方式有关。不同迹地清理方式,林地表层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火烧法的土壤温度高于散铺法,尤其在0-5 cm的土层温度差别最显著,最大相差5-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温度变化的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施肥4年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消长、水分物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含量,其最适处理(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比施肥前提高21%、60%和14%;而施肥对全P、速效P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影响不大;对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分析表明,施肥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比造林前提高了377%,从而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林木生长。适当地施肥并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重要环节,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植被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通过对32年生马尾松林开展不同采伐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大,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皆伐方式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质均随采伐强度增大而不断下降,土壤容重增加,皆伐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相似文献   

19.
WRIGHT  T. W. 《Forestry》1957,30(2):123-133
Differences in the weight and nutrient content of the litterfall collected at monthly intervals, and in some chemical andphysical soil propertie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replicatedthinning plots of 45-year-old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Karst.)at Bowmont Forest, Roxburghshire. The B grade thinning is unusuallylight, and results in increased litter fall and accumulation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forest floor, but differences in litterfall between the heavier grades are small due to changes incrown development. Thinning greatly increases the rate of breakdownofthe forest floor and the amount of nutrients available per tree. The soil under the B grade thinning contains more carbon, organicphosphorus, and availablecalcium, but differences in more readilyavailable forms of phosphorus and in available cations, otherthan calcium, are not significant. Leaching of potassium fromthe surface soil is more intense under the B grade thinning.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studied, only the aggregation ofthe silt and cla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inning, theheavier grades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micro-aggregat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根据Rothermal模型原理,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理论模型。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置于燃烧实验台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风速、坡度等因子获取燃烧数据,并将其与理论模型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模型对于大兴安岭林区采伐迹地火灾扑救以及采伐迹地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