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患猪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防卫性很强。发病时常见猪互相咬尾巴,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将尾巴全部咬掉,变成秃尾,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采食时,时间大都在下午,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孙书静 《中国猪业》2009,4(11):51-51
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3.
猪群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  相似文献   

4.
正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能引起猪感觉不适的各种环境、营养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不是单纯的"饲料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养猪户中,发生猪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较多。严重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规模猪场咬尾、咬耳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的最多,育肥猪群中也偶有发生,一旦发生很难控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猪咬尾症是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症时有发生。2010年3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养殖猪场发生了一起猪咬尾症。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制措施,使猪场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猪场内猪咬尾、咬耳现象逐渐增多,致使猪群生长发育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规模化猪场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的发生,笔者就该综合征的危害、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做以简要介绍,以供养猪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现代养猪业生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猪只咬尾的现象,可能是一只猪咬其它同圈猪,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陈淑芹 《北方牧业》2005,(21):16-16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0%~30%。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  相似文献   

13.
猪咬尾和咬耳症是猪群中的猪相互残害对方 ,引起尾及耳伤残的一种残食癖 ,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 (户 )的一个常见的重要问题。轻者引起猪生长发育障碍 ,生产性能低下 ;重者可导致猪体的残缺或死亡。为此 ,笔者自 1997年至2 0 0 0年 4年间 ,对我校及大理市内 12个猪场及规模化养猪户猪群中发生的猪咬尾和咬耳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并制定与实施了相应的综合预防措施 ,获得了显著的防制效果。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及大理市辖区内存栏母猪 2 0头以上 ,存栏生长猪及肥育猪 10 0头以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猪场 (或户 …  相似文献   

14.
猪群咬尾症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邦才 《猪业科学》2017,34(3):133-135
猪场猪群发生咬尾症,不仅影响猪的形态、生长性能,尾根伤口能继发感染,引起脊柱化脓、骨髓炎,影响胴体在屠宰场的评级,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洞口县开展对猪群咬尾症调查,调查652个规模化猪场,存栏猪39 944头,发生猪群咬尾症猪782头,发生率1.96%,死亡19头,死亡率2.43%,发生率,死亡率较2013年分别降低4.97、2.69个百分点;其中15~30 kg仔猪咬尾症发生数618头,占咬尾恶癖发生总数的79.0%;调查屠宰场收购4 763头猪中,因患咬尾症影响胴体评级的降级猪29头,占0.61%。并同时对猪群咬尾症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骆生山 《猪业科学》2012,29(11):134-134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异食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混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的咬尾症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了有效防治猪咬尾症的发生,在养猪生产中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规模猪场猪群咬尾、咬耳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群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的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与技术工作10多年,下面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陛能。据报道,发生这种异食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正>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症状,在现代养猪生产环境下,很多不良刺激都会导致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比如环境、营养、心理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猪群发生咬尾。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和农村养猪户经常有猪咬尾的情况出现,尤其是早期断奶的猪群里面,发生率更高,育肥猪群中比较少。该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给予重视,而猪咬尾症在季节交替和气温剧变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