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达到肥地增产、抗旱稳产、增效节本的目的,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出玉米垄作宽窄行交替休闲免耕播种技术模式。该模式具有适应半山区丘陵地带特点,生产可行性强,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栽培在都安县试验示范效果,探讨了玉米免耕栽培的依据和栽培方法,并对今后玉米免耕栽培方法提出了两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玉米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免耕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具有哪些优点,为免耕栽培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技术具有节本增效、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是一项投资省、增效大的旱作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金玫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63-163,167
依据未腐解有机物的培肥理论,研制了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连续3年进行玉米留茬免耕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玉米免耕播种机,采用玉米留茬免耕技术,实施垄上直播,具有抵御季节性干旱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都安县秋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小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产在全县乡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确定了适合都安县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1]。试验结果:桂单58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免耕、桂单589免耕、桂单589翻耕、正大619翻耕,亩干籽产量分别为440.7 kg、441.8 kg、439.0 kg、415.7 kg、411.5 kg、439.3 kg,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8.
于2002-2004年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垄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平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其中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垄作方式的平均产量高于平作。在保护性耕作方式中,垄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高于灭茬免耕,平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低于灭茬免耕,不能判定是否受试验误差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而垄作和平作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68-4769
测定深耕区和免耕区玉米的保水力、电导率以及根的长度与数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含水量免耕区下降了350.91%,深耕区下降了467.8%;玉米的拐点温度免耕区为65℃,深耕区为55℃,所以免耕区玉米抗旱性好。免耕的地块根扎得深,而且发根数多。免耕不仅能够提早玉米的收获期而且还能够提高玉米的抗旱性,这对于干旱地区和山区玉米的栽培技术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湘西州玉米种植地,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免耕、翻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4种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稻草覆盖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养分含量,并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佳,2 a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7.4%,值得在湘西旱地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杂交玉米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应华 《农技服务》2010,27(2):195-195,208
进行了杂交玉米3种不同栽培方式(免耕直播、免耕育苗移栽和常规育苗移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与常规育苗移栽相比,分别仅减产0.56%、3.05%;节约人畜投工30~45个/hm2;投产比提高15.9%以上,增收效果明显。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形势下,此项技术可节省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是我们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经几年测产统计,平均比清种大豆增收37.1%,比清种玉米增收19.3%。此技术的要点是间作、免耕、加密、增肥。间作即大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相间种植;免耕即在作物播种和生育期全程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铲趟作业;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免耕播种高产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即玉米免耕播种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以及节能省工、增收稳产等优点,近年来在黑龙江垦区迅速推广.青龙山农场在部分地块进行试验成功后,2000年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连续周年耕作对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筛选利于改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效果及提高作物产量的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方法】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周年耕作方式处理: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及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免耕-深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25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35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免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25 cm土层土壤容重,而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大夏玉米收获期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5—20 cm土层土壤容重。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而深松-旋耕和免耕-免耕处理却降低冬小麦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与对照免耕-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处理提高夏玉米-冬小麦整个周年内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免耕处理提高作物收获期40—160 cm土壤含水量,而深松-旋耕处理在冬小麦收获期则降低40—16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免耕-深耕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而夏玉米产量降低,最终周年籽粒产量降低0.44%,免耕-免耕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降低2.19%。【结论】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作物籽粒产量,其中深松-免耕处理能够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量及经济效益增加效果较优,可作为相对较适宜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为探索都安县免耕春玉米对氮肥的合理运筹问题,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及分配比例,选用玉米新品种桂单58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三个追氮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免耕春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品种综合性状、田间抗性、籽粒产量、施肥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产免耕春玉米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及结论如下:本试验主要探索免耕春玉米氮肥不同施肥时期对产量的影响。第1处理(苗3:秆2:苞5)(①3:2:5)、第2处理(苗2:秆3:苞5)(②2:3:5)、第3处理(苗0:秆4:苞6)(③0:4:6);667m2产干籽分别为512.0kg、432.3kg、440.3kg,第1处理(苗3:秆2:苞5)(①3:2:5)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2010年5~10月在温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非还田2种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整个生长生育期中,免耕秸秆还田对玉米株高、叶面积系数、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优于免耕秸秆非还田。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来源与目的 为切实了解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合粮增工程项目的实施,特设置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群众生产、加大玉米少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规模和种植效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胡飞 《农技服务》2009,26(7):16-16
玉米免耕栽培不搅动耕层土壤,减少田间耕作次数,是典型的轻型栽培。免耕秸秆覆盖保湿性能好,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玉米栽培,节本增效显著,玉米免耕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近年来在广西大化、罗城县山区玉米免耕高产试验与示范探索,总结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为推广玉米免耕轻简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免耕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和地上干物质只有在苗期表现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较传统耕作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免耕覆盖的玉米比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因此免耕覆盖栽培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