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农业科学》1989,(11):8-11
在小麦育种中,一年多代育种是加快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在仍主要采用异地高山夏繁,一般能实现春性材料的一次加代,而本麦区的小麦新品种以半冬性类型为主,高山夏繁势必淘汰了本麦区可利用的生态类型,不能充分发挥加代在本地区育种中的作用。1980~1986年,我们研究了小麦绿体春化加速世代繁殖技术,目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建造的小麦绿体春化室,使半冬性至强冬性小麦幼苗在本地通过春化並成苗抽穗结实,实现育种材料就地夏繁,探索较大规模加代的程序和方法,以尽快培育出适合我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抗病、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麦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以"优质、高产、抗病"为目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通过借鉴小麦育种方法和引进育种材料,丰富了本地育种资源、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创造了具有利用价值的中间种质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育种水平,推动了育种进程。同时对引进材料进行评价、鉴定、选择与利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直接筛选和杂交创新选择,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上提供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对目前河南省主推的2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综合抗病性鉴定试验,以期找出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并为小麦育种单位提供抗病的育种材料、选育抗病小麦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培育一个小麦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来年时间,因为杂交后代必须经历一个性状分离的世代和性状稳定的过程。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更快选育出新品种,近年来不少育种单位利用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特点,在南方的昆明、庐山、井冈山等地进行夏季繁殖、异地加代,使在我国北方一年一熟的小麦也能够一年繁育二代、三代,从而大大加快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但是每年到南方夏繁加代,需要长途跋涉,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基于这些,我们在所处的豫西山区进行小麦夏季繁殖的试验研究,以探索在本地夏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西南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使用改良农艺性状后的抗赤霉病种质与西南麦区主栽品种杂交或复交,在低世代分离群体进行抗赤霉病性弥雾接种鉴定,高世代群体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鉴定,并利用抗赤霉病基因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形成了“高效聚合抗赤霉病基因育种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规范了育种过程中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的世代和方法,可望准确、高效选育出适应西南麦区地理环境且聚合已知抗赤霉病基因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冬季南繁的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作物新品种需求的增加和商业育种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作为加速育种进程的南育、南繁工作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玉米南育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使育种材料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育,才能准确地选优、去劣,提高南育效果,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小麦的烘烤品质和蒸制品质受面粉中多种成分的影响,其中面筋的含量和质量最为重要。前人研究指出,沉淀值是面筋含量和质量的综合指标,它与加工品质的其它指标密切相关。在小麦育种的早期世代,可通过测定沉淀值来预测育种材料加工品质的优劣,这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间接品质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总结了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团队2010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及育种经验:(1)育成了11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3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河南省审定,4个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育成的新品种(系)平均产量8 073.0 kg/hm2,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6.80%,最高产量潜力12 000 kg/hm2;平均株高75.4 cm,抗倒性较好,抗寒,抗条锈、叶锈病和白粉病,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落黄好;63.6%的新品种(系)携带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8,平均蛋白质含量15.46%,湿面筋含量32.4%,沉降值47.2 m L,稳定时间10.0 min,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周麦系列品种的品质得以明显改善。(2)采取常规育种+有限回交+分子标记+品质和抗病性鉴定+就地加代技术,把高产矮秆周麦育种材料与国内外优异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7Ag·7DL易位系、7OE优质亚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慢病性的小麦材料进行杂交组配,创制出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优异种质资源10份。并针对周麦系列品种目前存在的遗传基础狭窄、感纹枯和赤霉病、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薄弱等问题,提出周麦系列育种工作重点应在创制新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常规育种+分子标记+品质测定+就地加代技术+DH技术+抗病性鉴定等育种体系,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抗倒、抗寒、抗病、耐旱、优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9.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是以矮变1号小麦品种为标记性状供体,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育成,其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紧密连锁,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十分有利于选出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探讨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66年,第一份CIMMYT育成小麦品种Penjamo 62引入四川,1989年中国和CIMMYT签订小麦穿梭合作育种协议、四川被指定为我国3个春麦穿梭点之一。之后,四川开始较为系统地利用CIMMYT种质和育种新技术,以提高四川小麦育种水平,加速四川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CIMMYT真正对四川小麦育种最具影响力的是三个方面:引进有用种质;提供育种新技术和新思路;科学家交流及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如何才能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CIM-MYT的这些优势去提高四川小麦的育种水平?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加大CIMMYT种质在四川生态下的筛选力度;以我院原有小麦育种项目及积累的育种材料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冬春杂交、穿梭育种、改良混合选择和微效多基因持久抗性等CIMMYT育种新技术及新思路,结合已较为成熟的DH群体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等分子技术,构建新的育种体系;由于生态条件的巨大差异,坚持以引进改良、自育创新为主,CIMMYT/四川//四川及冬/春//春已证明是利用CIMMYT种质资源较好的杂交模式;以熟悉四川育种及CIMMYT育种的专家及在CIMMYT接受过培训的青年专家为核心,组成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的育种及科研团队,并坚持不懈,是成功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的基础;加大双方科学家互访及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训力度和信息资料的及时交流,增进双方科学家对对方育种理念、生态环境、育种资源、技术经验以及育种材料的田间长相等的更深刻认识和体验,从而增强双方工作的针对性与互动性,这是有效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经验的成功保证。截至2006年,选用CIMMYT种质由四川育种家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达19个,其中有3个还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一个是世界上首次利用CIMMYT人工合成种育成的商用小麦新品种。这批新品种在四川表现出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四川输入了一批条锈病新抗源;使四川首次在强筋小麦育种上获得突破;打破了四川小麦育种单产水平长期徘徊的局面,创造了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新水平;预期在近几年内,将有更多用CIMMYT种质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四川审定推广。这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及育种新技术已成为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与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广适应型高产育种材料及品种的创制与遗传机理研究(可用川麦42为基础)、条锈病持久抗性材料及品种研制与新抗源筛选转育(以现有持久抗性和四川核心资源为基础)、四川生态下优质稳定表达材料的筛选转育以及高产优质的节约环保型简化栽培体系开发,将是四川与CIMMYT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主要技术方向,而继续强化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和科学家间加强专项合作及对现场交流、指导,将是进一步取得成功与成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九五”以来,重庆市育成、推广小麦新品种10余个,累计种植面积100万hm2以上,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等问题,通过对重庆小麦育种现状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区春小麦就地夏播加代研究孙淑兰,隋国民,杨廷伏,孙燕,吴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为了尽快地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加速育种进程,目前国内外普遍开展了加代技术的研究,国外利用温室进行加代的研究较多。我国一般是采用露地加代,进行南繁北育,为进一步节省...  相似文献   

13.
胚龄对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倍单倍体在1个世代就可以得到纯合的重组体,这对缩短作物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及遗传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玉米染色体选择性消失,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这与小麦单倍体育种常用的花药培养法和球茎大麦法相比,具有单倍体形成不受小麦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南繁育种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海南岛地处热带,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大温室,非常适宜玉米的生长发育[1,2]。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玉米北种南育的重要基地,进行育种材料的加代和良种繁育。南繁加代对玉米育种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可以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同时也可以解决翌年生产中紧缺的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15.
黄瓜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较系统地对40个品种(系)的黄瓜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瓜营养品质中可溶固形物、维生素C等5个营养品质性状可作为营养品质育种材料的选择依据,决定系数为0.9448。主成分分析和通径检验表明,可溶固形物为育种材料的营养品质的典范性状。应在育种低世代进行选择,而高世代按育种目标进行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 为缩短小麦育种年限,一般采用一年多代以加快世代进程和越级提升加快试验进程两种途径。由于小麦杂种后代要经历一个性状的分离和纯合稳定过程,两者比较还是加快世代进程见效最快。国外利用人工气侯室结合种子处理,能使小麦一年繁殖4—5代。我国北方不少育种单位到南方进行加代繁殖,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为此,我们曾于1976年在偃师县周山,灵宝县的福地、胡坡,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部日前召开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会。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表示,经过近年的努力,各作物联合攻关组在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材料创制、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培育出一批适宜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节水及抗赤霉病小麦等突破性新品种,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新材料。马爱国表示,种业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相似文献   

18.
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麦32号是以矮抗58为母本、周麦2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综合运用常规育种、就地夏繁加代、抗病性接种鉴定和品质测定等技术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强筋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3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7 kg,较对照周麦18增产3.75%。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春小麦育种材料冬季温室加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快小麦育种进程方面,国内外采用了遗传工程、组培、辐射等高新技术,但常规育种仍是目前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1].常规育种年限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曾南繁加代,但南繁加代材料易遭自然灾害.就地利用玻璃温室,辅以人工光、温,一个冬季可繁育二代,实现了一年三代,缩短了育种年限.本所研究员吴振录曾利用玻璃温室对春小麦育种材料进行加代,选育出新春2号、新春6号和新春7号等品种.我们将多年温室加代经验和技术简要归纳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固安县兴农小麦育种研究所农艺师夏树仁,从事育种工作近40年,在困难中创新求发展,开拓小麦育种新途径,发现并利用小麦雄性核不育株,育成杂交制种的雄性不育系,用不育株系进行一次杂交多次选育和连续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有育种价值和发展趋势的品系500多个,并已培育出系列小麦新品种固东7号(已参加省试)及姊妹系固东3号、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