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在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农业劳动力仍占有较大比重,劳动力配置与各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并不一致。②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区域间差异比较大,远郊区和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③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新矛盾导致劳动力供需总量和就业结构失衡并存。制约京郊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长期因素包括:①第一产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②第二产业出现资本增密现象,③第三产业发展不够。④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⑤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保守。⑥外省市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根据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未来15年,京郊农村将从单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变到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劳动力利用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向上,针对制约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长期因素需采取如下对策:①对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实施有力的调控,重点是控制住外省市流入劳动力的规模,②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结构,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③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京郊市场与城市市场相融合。④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⑤建立计划指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机?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阐述了国内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理论及观点,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现阶段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即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指出此研究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江津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运行的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目标,以及实现良性循环的基本要求和途径,对于搞活江津县经济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之后,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突出一个载体(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围绕两大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强化三个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构创新),搞好五个优化(优化品种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劳动力结构),使农业支柱产业初步明晰,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规模经济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县有主导、乡有规模、村有特色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5.
1巍山县劳动力资源及劳务输出工作现状1.1劳动力资源状况201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5万人,已外出就业50936人,占总劳动力的27%,占总人口的16%。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出村在县内的15415人,出县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江津县食物生产与消费的现状及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特点,研究了江津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未来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提出了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指导方案,并且研究了食物供需协调发展机理,提出了江津县达到供需平衡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波 《云南农业》2010,(2):49-49
加强屏边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屏边县农民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和社会安定、构建和谐屏边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屏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村》2005,(2):37-37
贵州省遵义县拥有农业人口100万人以上,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农民实现致富增收的目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小城镇建设和私营企业发展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使全县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多年来实行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政策。基于本区域发展现状和特点,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政策方面各有侧重。欧盟对于外籍农业劳动力工作许可的有效期限较短,注重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培训。美国赋予外籍农业劳动力弹性入境期限,引进过程体现雇主主导、政府监督配合的自下而上型特征。韩国向外籍农业劳动力提供的签证种类多样且具有互补性,且因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引进过程呈现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型特征。此外,相较于欧盟和美国,韩国在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数量方面配额特征明显,对申请条件规定得更为具体且明确。鉴于此,本文建议在农业“用工荒”警报拉响前做好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政策制度设计,同时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统计监测体系有效辅助相关政策制定和落实,并充分利用人文及地理优势条件实现农业劳动力优化配置,以缓解中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实现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和江津的现实,提出了江津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配套政策,为领导机关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江津县未来30年人口发展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出了江津县人口控制方案,并分析了在该控制方案下的重要人口经济目标,讨论了该县人口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人口质量和人口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霖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82-84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本身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苏南、苏中和苏北3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通过对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江苏省产业转移还不够充分,存在推动力不足和承接力弱等问题,并提出了推动产业梯度化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55年来梅州市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华科  郑春燕  凌益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74-3775,3777
利用55年来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梅州市耕地总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59-17861
阐述了增长极开发模式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应用,一方面可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国家发展战略中独立的增长极;另一方面,提升青岛龙头城市的功能和强化辐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出了建设蓝色经济区、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龙头两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关系,基于1998—2019年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面板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福利绩效(Eco-welfare performance,EWP),将其分解为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2个驱动效应,并采用弹性系数脱钩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影响各盟市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的人类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且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向西上升的趋势,EWP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地区各盟市人类福祉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不同程度提高,但后者一直低于前者,表明研究区经济增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所消耗生态资本量的影响;此外,分析TFP和GTFP各分项指数时发现,技术进步指数在各分项指数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表明影响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本研究可为内蒙古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房县近11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5~2005年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18.
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入手,遵循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选择原则,结合宁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宁夏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宁夏近10年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宁夏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从0.739 2上升到1.222 9,增加了0.483 7,其中2005年受社会一体化水平较低的影响,城乡一体化水平小幅下降,但2006年后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宁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结果显示,宁夏城乡一体化主要受经济发展与人口的转变(包括城市化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10-18311
对陕西南部洋县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该县农村中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多于女性;外出务工的人数明显大于在家务农的人数,不同年龄段的外出务工者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人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外出打工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民已经从务农为主转变成务工为主,同时,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其月收入存在一定的联系;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外出打工,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不愿放弃在农村的土地。提出要强化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农民的就业观;改变落后思维方式,破除农民重男轻女的思想;制定兴农政策促进农村自身的发展,在帮助农村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