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全省各地疫情普查和监测结果,我省危险性病虫发生分布情况有如下特点:一是美洲斑潜蝇、柑桔溃疡病、柑桔大实蝇、四纹豆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棉花枯(黄)萎病在局部地区发生范围有所扩大;二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现了一些新的检疫对象如烟草蚀纹病毒病、假高粱;三是1999年一些危险性病害如玉米霜霉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在我省危害加剧,我们在通报有关疫情的同时,湖北省农业厅今年年初公布了玉米霜霉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和玉米花叶病毒病为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四是毒麦、菟丝子发生范围缩小.现将湖北省几种危险性病虫的发生情况与检疫控制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水稻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65-1977年水稻病毒病主要是黑条矮缩病、普通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毒昆虫传病特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灰稻虱传播。灰稻虱能把病毒自水稻传到水稻、大小麦、玉米,但难以把病毒从玉米传到其它寄主上。已证实田间早熟禾可以作为黑条矮缩病无症带毒寄主。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7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黏虫、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省各植保站冬季及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调查结果和30个市州植保站和区域性测报站3月8日在武汉的会商分析,预计2000年全省粮、棉、油作物病虫的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棉铃虫、水稻螟虫、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等4种病虫在主产区大发生,稻瘟病、稻飞虱、麦纹枯病、白粉病等4种病虫中等偏重发生;此外小麦条锈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毒病、玉米小斑病(T小种)、小麦及玉米粘虫等种传病虫、迁飞性和流行性强的病虫仍有中等偏重发生或在局部暴发成灾的潜在威胁.2000年,各种农作物病虫局部灾害性发生将比1999年更为显著.具体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钤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8.
黄世希 《广西植保》1999,12(2):39-40
玉米是百色地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万hm2,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7%,总产30万~36万t,占粮食总产的32%左右。尤其靖西、隆林等县的玉米种植面积还大于水稻面积。玉米铁甲虫则是该地区玉米主要害虫之一。玉米铁甲虫在百色地区年发生1~2代...  相似文献   

9.
玉米水稻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玉米水稻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不断上升,为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明确了该病在该种植区发生原因,探索出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脊竹蝗于2020年6月28日由境外大规模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截至8月底,该害虫在全省农林发生面积为10680.4 hm2,主要发生在林区与农田的竹子、玉米、水稻、薏仁、芭蕉、香蕉、茶叶、坚果、橡胶作物上.其中,在竹子上发生严重,并造成小范围玉米受害,林地发生重于农地,呈现入侵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寄主植物多、发生范...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7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8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棉铃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黏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2.
马文元 《植物保护》1982,8(3):18-18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MRD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主要发生于意大利、捷克、以色列等国。这种病毒病与日本发生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RBSV)所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极其相似。两者都可以侵染小麦、大麦、玉米、谷子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而且症状也相似,传毒昆虫也都是以灰飞虱为主。但一般认为玉米粗缩病毒,不能侵染大多数水稻品种,虽然有的水稻品种可以表现出某些症状,但是以有此症状的水稻为毒源,再回接玉米,并不能使病毒复原。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则能侵染大多数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经过会商,预计2019年我省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水稻:主害代"两迁"害虫、三代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玉米:夏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三代玉米螟和感病品种上的大斑病偏重发生。棉花:菜棉混栽区棉盲蜻、枯萎病、黄萎病和棉叶蛾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4.
6月28日~29日,省植保总站组织17个市(州)、相关县(市、区)植保站(局)和相关专家对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基数、发生规律、气象等因素综合研判,预计下半年我省水稻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有大发生的风险,发生程度重于近年同期。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性病害局部偏重发生风险高。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上中等发生,在迟播夏玉米、秋玉米上大发生。棉花、柑橘、茶树、蔬菜等作物病虫发生程度与常年相当。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3 200万hm2,产量16926.3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0%以上,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几年武汉市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2万km2左右,其中汉南区种植面积占三分之一,鲜食玉米占三分之一。锈病是玉米的常规性病害之一,往年危害不重,常年主要危害的病害为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但2014年秋玉米锈病发生非常重。据2014年10月上旬普查,玉米锈病发  相似文献   

16.
25%吡蚜酮粉剂对小麦田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田灰飞虱已成为南京地区小麦上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为害小麦,而且为害玉米、水稻等作物,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已给本地区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为害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多种作物 ,被害作物叶片逐渐枯黄 ,严重为害可造成作物整株枯黄死亡 ,减产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赤斑黑沫蝉在思南县玉米、水稻等作物上仅零星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农户对赤斑黑沫蝉防治方法不当 ,使赤斑黑沫蝉在玉米、水稻上发生呈上升趋势。1995年全县稻田发生面积1600hm2,占全县稻田面积8.9% ;1998年稻田发生面积8000hm2,占全县稻田面积46.15% ,1999年稻田发生面积11333hm2,玉米发生面积1467hm2,占全县稻田、…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已报道的造成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分别是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 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1]。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该病,上世纪60年代曾在中东部夏玉米区流行,至70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已陆续发生[2],近年来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特别是套播或晚春播、早夏播玉米田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中纹大蚊(Tipula conjuncta conjuncta Alexander)和谷类大蚊[Nephrotoma scalaris terminalis(Wiedemann)]在中国北方主要为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近年来有日益严重发生的趋势.为提高对这两种大蚊的测报防治水平,笔者对其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 ,叶甲科 ,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据报道 ,该虫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东辽县历年发生很轻 ,但2000年由于长期干旱高温 ,该虫首次大发生 ,对其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简报如下 :一、发生概况双斑萤叶甲在东辽县发生于7~9月 ,以成虫危害大豆、玉米、高粱、水稻和蔬菜 ,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害最重。成虫7月上旬出现 ,中旬达危害盛期 ,在大豆和玉米、高粱上取食叶片后 ,留下白色网状斑和孔洞 ,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