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测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槲皮素对仔猪水肿痛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10 mg/L槲皮素可下调SLT-Ⅱ 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及sICAM-1的分泌,12 h内使NO、ET-1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1、5、10 mg/L槲皮素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凝素和TNF-α的分泌.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将中药方剂五苓散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2e)分别加入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培养板中培养1、3、6和9h,观察五苓散及其抗SLT-2e对RIMVEC分泌NO的影响。结果:普通中药组中10μL/mL五苓散浓度在1-9h内使NO浓度升高;治疗组五苓散浓度0.1μL/mL、1μL/mL、10μL/mL在9h时内皮细胞分泌NO差异不显著;预防组0.1μL/mL在1-6h时变化不明显,在9h时NO升高;1μL/mL、10μL/mL在6h时NO量分泌最高,9h时下降。提示一定量的五苓散可使RIMVEC的NO分泌量升高(P<0.05);治疗组五苓散使NO分泌量不升高,预防组五苓散可使内皮细胞分泌NO量升高(P<0.0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导致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损伤的作用机制,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对照组和LLO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浓度变化。结果表明:LLO组RIMVECs的细胞间隙变大,有大量细胞碎片漂浮;当LLO浓度达到50ng/m L以上时,测得细胞增殖(OD值)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12 h内,NO、ET-1分泌量高于正常水平。试验表明,LLO引起RIMVECs细胞因子NO、ET-1分泌量升高,导致细胞微环境紊乱,是LLO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希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11):25-29
为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内皮素(ET-1)的影响,以及硫酸软骨素(CS)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保护RIMVECs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CS组、LLO组、CS组、空白组,经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NO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ET-1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LO可抑制RIMVECs增殖活性,提高NO、ET-1分泌量且高于正常水平,并导致NO/ET-1比值失衡(下降);而CS可提高RIMVECs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显著上调NO/ET-1比值。由此可知,CS可通过改善LLO引起细胞因子NO和ET-1失衡而起到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IMMVECs。通过MTT法检测黄芪多糖对RIMMVECs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黄芪多糖浓度在25~800 mg/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或0.01);浓度为1.6×103 mg/L时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浓度在3.2×103~25.6×103 mg/L时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0.01)。黄芪多糖有促进体外培养RIMMVECs的增殖作用,此作用对保护内皮损伤、加速内皮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 T-2e)又叫猪水肿病毒素,能引起仔猪水肿病,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SLT-2e作用于微血管能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而导致水肿,因此在猪水肿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Methiyapun等研究表明水肿病大肠杆菌对猪肠黏膜没有重要的病理变化,而靶细胞是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内皮细胞空泡化、血管周围水肿、微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也称黄连素,常用其盐酸盐,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黄柏的根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菌痢、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患。关于小檗碱的抗炎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小檗碱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其抗炎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12 h细胞上清液中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选凝素、TNF-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0 mg/L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使其分泌sICAM-1的浓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茯苓酸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过量分泌,阻止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牢固黏附,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茯苓酸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黄芪水煎液能否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表达IFN-γ,采用MTT和双夹心ELISA分别检测了黄芪水煎液对体外培养的RIMMVECs增殖以及表达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水煎液在25mg/L~3 200mg/L时促进RIMVECs增殖。为更好的研究黄芪水煎液诱导效果,将不同浓度的黄芪水煎液(0.1、1、6、30mg/mL)诱导RIMVECs 6、12、24h检测IFN-γ含量,结果显示,在各检测时间点0.1、1mg/mL组和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6mg/mL组差异极显著(P0.01),30mg/mL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黄芪水煎液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FN-γ有直接的关系,为黄芪益气解毒功效的现代阐释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的作用下,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均增多,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分泌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1.
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具有舒张血管、神经传递以及杀灭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11s,VECs)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机体和外界之间物质交换屏障,随着显微镜、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内皮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参皂苷Rb1和黄芪多糖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本试验通过研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多糖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为阐述人参皂苷Rb1和黄芪多糖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一些试验数据。1材料与方法1.1药品及材料黄芪(产于山西)购自北京同仁堂;人参皂苷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NO检测试剂盒I、L-6试剂盒和TNF…  相似文献   

13.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已有研究表明,SLT-Ⅱe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的刺激,引发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机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致病的.  相似文献   

14.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肠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流感病毒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和α2,6半乳糖(SAα2,6Gal)两种受体在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利用植物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表面同时表达唾液酸α2,3-半乳糖和α2,6-半乳糖两种受体,即同时表达人流感病毒受体和禽流感病毒受体,并且唾液酸α2,6半乳糖的表达量显著高于α2,3半乳糖受体的表达量。该试验结果表明,RIM-MVECs可以被人源和禽源流感病毒感染,且更易被人源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王伟然  施晓杰  张蒙  穆祥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3467-3473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处理后,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PIMVECs)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P选择素(P-selectin)、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SLT-Ⅱe,采用BCA试剂盒测定其质量浓度,使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纯度;用WST-1法从0.1、0.5、1、5、10 μg/mL SLT-Ⅱe和0、2、4、8、12、24 h中筛选出SLT-Ⅱe对PIMVECs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ELISA法检测对照组(0 μg/mL SLT-Ⅱe)和试验组(1 μg/mL SLT-Ⅱe)细胞上清中TNF-ɑ、P-selectin、NO、ICAM-1和E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提蛋白为SLT-Ⅱe,蛋白含量为721.75 μg/mL;1 μg/mL的SLT-Ⅱe作用8 h后可极显著降低PIMVECs的活性(P<0.01);1 μg/mL的SLT-Ⅱe作用9和12 h时PIMVECs的TNF-ɑ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NO/ET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作用6、9、12 h时P-selecti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作用12 h时的ICAM-1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SLT-Ⅱe浓度为1 μg/mL时可以诱导PIMVECs分泌的TNF-ɑ、P-selectin、ICAM-1以及NO/ET上升,为研究仔猪水肿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μg·mL-1Ast孵育3、6、9、12 h对RMMECs分泌NO和ET-1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10μg·mL-1Ast作用RMMECs后ET-1和NO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合谷穴区皮下导入Ast后,微血管舒缩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的Ast均能促进RMMECs分泌NO、ET-1,以及NO/ET-1的比值升高。10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NO/ET-1值最高,NO、ET-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与分泌水平的结果一致。25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其NO/ET-1值略低于10μg·mL-1 Ast组,但其比率可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中药成分Ast能提高微血管舒缩振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MMECs释放NO和ET-1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其间的各种连接方式的动态变化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调控的基础。MVECs除了能保证血管壁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内毒素即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表面E-selectin表达的影响及小檗碱和白头翁素对E-selectin表达的调控作用,试验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浓度LPS(10μg/mL、5μg/mL、1μg...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在炎症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向T细胞呈递抗原[1],激活后还可以表达或上调表达多种免疫功能相关分子[2],并能影响粘附其上或穿越内皮层的免疫细胞的功能[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雏鸡黏膜分泌型IgA(sIgA)分泌的影响,将24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和C组,其中,Ⅰ、Ⅱ、Ⅲ组雏鸡于7日龄以灌服方式分别给予80 mg/mL、40 mg/mL、20 mg/mL APS液各0.2 mL,1次/d,连续5d,C组雏鸡以相同方式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14日龄采取滴口方式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在首次给药后1、3、5、7d以及疫苗免疫后7、14、21、28、35、42、49 d,每组随机抽取5只雏鸡,收集泪液后,心脏采血处死,快速收集气管液、肠液,采用间接ELISA检测sIgA含量结果显示,Ⅰ、Ⅱ、Ⅲ组雏鸡sIgA含量与C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泪液中sIgA含量Ⅰ组雏鸡相对较高,气管液、肠液中sIgA含量Ⅲ组雏鸡相对较高,提示APS对雏鸡黏膜sIgA分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