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或/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观察其脾脏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检测脾脏细胞增殖功能,探讨病毒感染对番鸭脾脏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不引起番鸭发病死亡;番鸭脾脏轻度肿大,病理变化以出血、淋巴细胞坏死为主;显著抑制番鸭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DRV单独感染番鸭发病率80%、死亡率50%,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生长迟缓;脾脏肿大,出现典型坏死病变,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生长迟缓;脾脏异常肿大,白髓区淋巴细胞坏死,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坏死灶明显增多,范围增大,坏死灶中淋巴细胞坏死消失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空白斑;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共感染组在H9AIV病毒检出时间和检出率上均大于AIV组。结果表明,MDRV与H9AIV共感染在番鸭脾脏免疫反应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感染剂量MDRV对番鸭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剂量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MW9710株)感染8日龄番鸭后,通过检测血液中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MDRV感染对番鸭免疫细胞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感染剂量MDRV均会抑制番鸭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且影响程度与剂量相关;同时感染番鸭生长缓慢,脾脏肿大,胸腺和法氏囊缩小。上述结果表明,MDRV感染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且细胞免疫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CAV与REV共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探讨病毒感染对鸡体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免疫后,CAV与REV单独感染均显著抑制了鸡体对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HI抗体反应,在CAV与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AV单独感染后鸡体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但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显著,然而,CAV可以显著加重REV感染对鸡体在NDV和IB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CAV与REV共感染在疫苗免疫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2022年5月以来福建省古田县某农户饲养的4周龄黑鸡陆续出现死亡,发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况消瘦、鸡冠苍白。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后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与H9亚型禽流感共感染。  相似文献   

7.
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商品代肉雏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感染H9N2后胸腺、法氏囊、脾等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人工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后,用新城疫(ND)疫苗免疫,其ND的HI抗体滴度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说明H9N2可对雏鸡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和大肠杆菌共感染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损伤及细胞自噬在共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选用60只3周龄SPF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单独细菌感染组、单独病毒感染组、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组和先细菌后病毒共感染组5组。于处理后第1、3、5和7天各组随机选择3只鸡采集血清和肺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和HE组织学染色技术探究共感染对SPF鸡的肺组织系数、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屏障功能的影响。利用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共感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以及自噬对共感染炎症反应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试验组导致鸡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共感染诱导强烈的细胞自噬,先病毒后细菌组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其他组相比,先病毒后细菌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Th17免疫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自噬通过促进共感染中炎性因子释放且抑...  相似文献   

9.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中国鸡群中REV感染非常普遍,而且经常是以与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等。动物试验表明,REV的早期感染可显著抑制NDV,H5-和H9-AIV疫苗的抗体反应。而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4个半月。REV与ALV-J、MDV和CAV的共感染又能进一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由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免疫抑制的个体,进而成为鸡群中被NDV和AIV进一步感染的靶动物和传染源。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还将有助于NDV和AIV在鸡场中持续循环和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马源H9亚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广西4个主要养马地区采集马血清样品共计1 110份,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 110份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出阳性血清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54%。本实验结果表明,广西马群已受到H9亚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S1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以DRV-YH、DRV-YJL两株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RNA为模板,扩增了S1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S1 cDNA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DNA片段长1643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S1基因的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和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RV-YH与ARV-S1133,176分别有6个,10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JL与ARV-S1133,176分别有8个,12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H与DRV-YJL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9亚型 AIV的HA基因和DTMUV的NS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针对H9亚型AIV和DTMUV保守基因序列的引物。利用这2对引物对混有H9亚型AIV和DTMUV的cDNA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得到了2个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利用本试验建立的二重PCR对其他鸭病病原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利用这2对引物对H9亚型AIV和DTMUV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最低检测极限分别为6.3和 6.6 pg。对临床235份样品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病、死肉鸭397份以及临床健康肉鸭200份,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禽偏肺病毒(aMPV)、呼肠孤病毒(DRV)、鸭圆环病毒(DuC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检测.结果,自然发病肉鸭中H9N2 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分别为57.43%、51.39%、38.54%、39.55%、29.47%、10.58%,且存在多重感染现象,二重和三重感染率分别为26.20%、18.89%,以aMPV和H9N2 AIV、REV和DuCV检出率较高;而临床健康肉鸭群中H9N2 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均分别为7.00%、19.5%、15.5%、10.5%、24.00%、9.00%,呈阴性的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40.00%和28.00%;共感染率为32.00%,且主要是二重感染.上述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病痛原体共感染的现象,这成为目前肉鸭发病和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Low and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LPAIVs and HPAIVs, respectively) have been co-circulating in poultry populations in Asian, Middle Eastern, and African countries. In our avian-flu surveillance in Vietnamese domestic ducks, viral genes of LPAIV and HPAIV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same individual.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LPAIV on the pathogenicity of H5 HPAIV in domestic ducks, an experimental co-infection study was performed. One-week-old domestic ducks were inoculated intranasally and orally with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control) or 106 EID50 of LPAIVs (A/duck/Vietnam/LBM678/2014 (H6N6) or A/Muscovy duck/Vietnam/LBM694/2014 (H9N2)). Seven days later, these ducks were inoculated with HPAIV (A/Muscovy duck/Vietnam/LBM808/2015 (H5N6)) in the same manner. The respec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and 50% in ducks pre-infected with LBM694 or LBM678 strains and both higher than the survival of the control group (25%). The virus titers in oral/cloacal swabs of each LPAIV pre-inocul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3–5 days post-HPAIV inoculation. Notably, almost no virus was detected in swabs from surviving individuals of the LBM678 pre-inoculation group. Antigenic cross-reactivity among the viruses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neutralization tes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infection with LPAIV attenuates the pathogenicity of HPAIV in domestic ducks, which might be explained by innate and/or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duced by the initial infection with LPAIV.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筛选新型免疫原性好、广谱的优秀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通过 H9N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得到的37株禽流感 H9N2亚型病毒进行 HA 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及其关键位点分析,利用交叉 HI 效价及鸡胚中和试验分析毒株间毒力及其相关性,制备疫苗用毒株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从37株病毒中选出12株病毒作为代表,分为3个分支,同分支之间交叉 HI 效价及中和效价最高。HI 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均显示同分支毒株间的相关系数高。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同分支疫苗株安全性高。表明我国禽流感 H9N2亚型情况复杂,且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株的抗原匹配性密切相关,生产多种分支 H9疫苗株联合更有利于控制 H9型禽流感,  相似文献   

17.
参照NDV评价毒力的方法对1998—2008年间收集的25株H9N2AIV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25株H9N2AIV不同毒株间致病性有较大差异,大致分为3类:致病性偏强、致病性中等和致病性较弱。从中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8个毒株进行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以及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证明大部分毒株ICPI和IVPI基本上为0,排毒散毒的高峰期在攻毒后第5天到第6天。在25个毒株中,3#和12#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致病性,不仅其EID50值最高(分别为10-8.8/0.2mL和10-8.8/0.2mL)、ELD50值最高(分别为10-7.9/0.2mL和10-8.7/0.2mL),而且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也最短(分别为66.5,69h)。3#、12#还出现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238,0.437)和6周鸡静脉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34,0.51)。在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中3#和12#毒株的排毒量大,排毒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他毒株(第2~9天)。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我国H9N2AIV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明显差异,呈多态性,致病性偏强的毒株造成鸡群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