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常规气象资料及牧草资料,按海拔高度的分布,分别分析了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天然草场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间的关系,用牧草关键生育期的气温和降水发海拔高度分区建立产量预报模式,由计算机输出牧草单产分布预报图。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利用1992-1994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农学资料、光谱资料以及同步接收的NOAA/AVHRR资料,计算了冬小麦生物量与比值植物指数(RVI)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系数,并建立了冬小麦生物量的光谱监测模型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模型,为冬小麦长势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估测天然草地生产力是草地生态学和草地管理学的研究热点。内蒙古草原面积大、类型多、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实时监测其草地生产力变化十分必要。由于风云3号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具有迅速、覆盖面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点,文中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42个生态监测站点2008~2010年6~8月份的风云3号卫星MERSI遥感数据和同步的牧草产量实测数据相结合,引入MERSI-NDVI概念,建立了基于MERSI-NDVI估测内蒙古草原牧草产量的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风云3号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提取的MERSI-NDVI与内蒙古草原牧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利用MERSI-NDVI遥感估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是可行的;基于MERSI-NDVI构建的三个类型草地遥感估产模型精度在65.32%~88.84%之间,其精度可以满足宏观测产的要求。不仅适合大面积监测估产,还可用于局部地域牧草产量的定点估产。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西部地区人工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因素和产量的动态,运用统计学原理分别建立了人工牧草产量与各环境因子及多因子回归模型,采用最优化原理期望值系数法对影响人工牧草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水-热指数建立人工牧草产量积累的农业气象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观测10年(1987-1996)环青海湖天然草场优势牧草以及气象要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天然草场牧草营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湖天然草场优势牧草单位面积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粗纤维(CF)的生产力呈下降趋势;2)优势牧草群组的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  相似文献   

6.
多植被指数组合的冬小麦遥感估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大面积冬小麦农田产量快速估算的准确率,选取Landsat 8 OLI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植被指数GVI、增强植被指数EVI,分别建立4种植被指数组合与地面冬小麦实测产量的回归方程或神经网络和SVM模型。结果表明:单植被指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估产精度高于线性回归方程,冬小麦实测产量与遥感植被指数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估产时多植被指数组合精度高于单植被指数,多植被指数组合可实现信息互补,提高遥感估产精度;建立多植被指数组合与实测产量的非线性遥感估产模型时,SV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39.6kg·hm~(-2),决定系数R~2为0.7852,估产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于冬小麦遥感估产的快速、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野外实测草地干物质产量资料与当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牧草地上部分干物质总产量、优势牧草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插值分析技术,结合国内外科学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结论,推算出不同时间(当前、2020年、2050年)250m×250m分辨率的宁夏牧草主要生长季积温和降水量值,进而模拟不同时间牧草地上部分总干物质产量、优势牧草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进一步分析了宁夏草场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MODIS数据估算草地生物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新一代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针对MODIS的应用特点,借鉴国内外基于遥感手段监测植被的方法以及植被指数的研究进展.以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南郊的草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得到与MODIS影像资料时相一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并利用ENVI软件,提取典型区各样点的植被指数,分析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植被指数在不同季节草甸和草原的生物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1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40a来气候的交化及其对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牧交错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受气候暖干化,以及超载过牧、草地鼠虫害、滥挖乱垦等因素共同影响,区域内牧草产量下降,牧草群体结构平均密度明显减少,导致草场植被稀琉,草场退化现象B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西岩溶和非岩溶地貌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MODIS植被指数和陆面温度,建立植被状态指教(VCI)、温度条件指数(TCI)和植被-温度指数(DI)模型;采用广西2004年10~11月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全距和变异系数对3个干旱监测模型应用于广西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大范围干旱监测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温度指数模型(DI)最适用,温度条件指数(TCI)次之,植被状态指数(VCI)则较难胜任.并使用植被-温度指数DI模型监测了广西2005年秋旱,经与干旱实况对比,干旱指数DI的监测结果与实况相符,表明植被-温度指数遥感监测模型能准确反映出广西岩溶和非岩溶地貌环境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适用于广西大范围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资料的遥感干旱监测业务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MODIS在波段设置和探测精度方面较AVHRR有较大的优势,如何将传统的基于AVHRR数据的遥感干旱监测模型转移到MODIS数据平台是遥感干旱监测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从可业务化的角度,在借鉴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近年研究开发的NOAA/AVHRR遥感干旱监测业务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的地形、气候、植被覆盖特征,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的区域性干旱遥感监测的业务化模型和资料处理流程,并在陕西2005年3-5月发生的较严重的春旱过程中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MODIS数据的热惯量和植被供水指数两种模型进行区域性遥感干旱监测是可行的,修改后的植被供水指数模型在干旱面积估算精度和图像的可视化效果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03年逐月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沙漠南缘绿洲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3年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覆盖面积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植被覆盖程度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沙漠中部和西部,同时,这里也是23年来植被覆盖程度显著增加的区域;春、夏季植被覆盖与沙尘天气日数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夏季植被覆盖程度与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负相关最为显著。这说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覆盖程度与其南缘绿洲沙尘日数间存在负耦合关系,植被覆盖是影响沙尘天气发生及其强度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2-2006年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2-2006年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结合植被、地形和气候等资料,研究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结果表明:过去的25年,占新疆植被面积27%的地区生长季(4~10月)NDVI显著增加(P<0.05),其中近一半地区年增加速率大于0.003,而显著减少地区的面积仅占4%...  相似文献   

15.
延河流域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的时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RS技术提取延河流域2000-2004年的NDVI影像,基于GIS技术生成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内插分布图,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法分别对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时间、空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延河流域的植被NDVI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陇东地区植被指数NDVI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2~2003年NOAA/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ediometer)资料及同期的降水资料,对甘肃省陇东地区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西峰的植被指数NDVI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植被生长季,植被对降水的敏感程度半干旱区大于半湿润区;大多数月NDVI与3-SPI的相关系数较高,而与1-SPI较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NDVI的年变化幅度分别为:-12%~10%和-10%~13%,半干旱区NDVI的年变化与SPI变化趋势吻合较好,显著相关(P<0.05),而在半湿润区二者并不显著;半干旱区的年NDVI与四季降水均显著相关(P<0.05),而半湿润区年NDVI只与冬春季的降水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Several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e notable capability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particularly those of the NOAA series, for the large-scale monitoring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he relevant indices, such as AVHR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primary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subtropical regions, where the vegetation cover is generally not markedly variable.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the current possibilities for relating meteorological limiting factors to remotely sensed estimates of green biomass in these areas. Niger was chosen as the test site, and attention was focussed on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 of this kind of climate, i.e. total rainfall. NDVI images of the rainy seasons of 3 years were reconstructed, and the relevant meteorological data collected in all available WMO stations were processed, together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derived from FAO archives. Fir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potential to allow ready and effective forecasting of drought and consequent famin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981-2003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分区NDVI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3年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NDVI增加区域略大于减小区域,且20世纪90年代NDVI增加幅度小于80年代。沙漠不同的植被、沙地类型可能造成了NDVI年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性。沙漠中部和西部年内NDVI最高,呈单峰型;东南部最低,呈低值型;北部植物生长季期间NDVI变化非常平缓,为平稳型。从年内尺度看,水分和热量条件对沙漠植被生长的年内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年际尺度看,降水对NDVI年际变化影响较大,降水丰沛的年份植被茂盛,反之植被稀少、生长缓慢;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空间分布上NDVI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44.7°~45.6°N NDVI较高,在0.15以上,45.6°N以北和44.7°N以南的地区NDVI较低,其值小于0.15。  相似文献   

19.
MODIS及ASTER卫星数据在林火面积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火点监测的MODIS数据的分辨率是1km,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混合像元。本文使用Dozier提出的方法,利用卫星数据不同波段对高温目标的不同响应来获取子像素火点温度及面积,并使用同时相高分辨率的ASTER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估计准确的情况下,MODIS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得子像素火点的面积,对于判断火情火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