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花原产中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我国从事菊花育种和栽培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但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传统大菊选育方面,小菊育种研究比较少。小菊也是一个庞大的品种群,依据用途可以分为绿化用小菊、花坛菊、造型菊和茶药菊。小菊具有抗性强、花色丰富、花量大,花期集中且时间长、株型矮且紧凑、管理粗放、适合露地栽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常花径小于6cm的菊花称为小菊。小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品种群,花量大,花型多,花色丰富,花期较长。一些早花品种可在5—6月开花,也有在7—8月开花的,但大多数品种的花期还是集中在国庆节前后。小菊的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大菊(花径大于6cm),其栽培及应用形式也与大菊不同,主要分为地被菊、花坛菊及造型菊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徐成文 《南方农业》2009,3(3):77-77
菊花通常养三五朵,造型清新活泼;或三杈九顶,具有传统风格。怎样培育才能使多头菊的众多“头”的高矮合乎要求呢?需在育苗和摘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定了野生菊(Mantianxing),药用菊(Hangbaiju),栽培菊(Huangjingqiu),三个菊花品种的还原糖、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钙,磷、铁、铜、锌、锰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菊的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总量分别比药用菊和栽培菊高,药用菊的铁、锌、铜、锰的含量分别比野生菊和栽培菊高。栽培菊的钙、磷则分别比野生菊和药用菊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菊花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菊属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菊属11个野生种和12个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7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4个引物,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42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多态位点比率为95.1%;菊属野生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H)及Shannon信息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均高于栽培菊花,说明各野生种间基因差异比较显著,多态性强于栽培品种。UPGMA聚类结果表明:菊属野生种呈现由低倍向高倍进化的趋势;栽培菊花之间遗传关系复杂,大体可以推断出平瓣是菊花的基本瓣形;菊花脑与栽培菊花亲缘关系最近,小红菊、龙脑菊、若狭滨菊与栽培菊花关系亦较近,神农香菊与其它材料关系最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菊属野生种与栽培品种之间遗传关系比较复杂,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出菊属植物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第十二届菊花艺术节于10月31日-11月30日在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举办。本届菊花艺术节以“森林重庆·寿比南山”为主题,通过菊花为媒,借助全球最大写意菊花国画展示、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精品菊花展示、精品盆景展示、菊花宝贝选拔、健康老人登山、菊花仙子表演等活动,完成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展览盛会。参展菊花达20万余盆株,  相似文献   

7.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而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氮肥用量对药用菊花生长及其药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药用菊花(药菊)生长及其药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可促进植株生长、花芽分化和提前开花,提高菊花产量。当氮肥用量为0.5069 g/kg土时,药菊单株鲜花总产量最高,为542.01 g /株。菊花中绿原酸、总黄酮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氮肥用量成反比,高氮肥处理时上述成分最大下降幅度可分别达35.48%~45.26%、28.58%~35.58%和6.42%~9.51%。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药菊植株次生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菊花中磷(P)、钾(K)、钙(Ca)元素含量大幅降低,而N/P、N/K和N/Ca比值和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高氮处理因提高植株氮含量,降低PAL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抑制植株绿原酸和黄酮等酚类物质合成而影响菊花的药用品质。试验还表明,当氮肥用量为0.4180~0.4598 g/kg土时,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累积量最高。综合比较氮肥用量对菊花药材产量、外观品质、活性成分含量与累积量等因素的影响,建议菊花生育期内氮肥用量在0.30~0.40 g/kg土范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施硒对药用菊花主要有效成分和花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明  孙玉新  刘德辉 《土壤》2010,42(4):618-623
采用砂培盆栽试验探讨施Se对药用菊花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和S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Se量不超过2.0mg/kg时能促进药菊的生长,提高药菊花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药菊花、茎叶和根的干重和花中的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均随施Se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Se量为2.0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该施Se量处理药菊花干重、根干重、花中绿原酸含量与施Se量分别为0、0.25、0.5、1.0mg/kg各处理以上各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该施Se量处理药菊花中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所有5处理,并与施Se量为0mg/kg和0.25mg/kg两处理药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过量施Se(4.0mg/kg)对药菊的生长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其药菊各部位生物量和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均低于施Se量2.0mg/kg的处理。药菊花、茎叶和根中的Se含量均随施Se量的增加而增加,菊花茎叶和根中的Se含量与施Se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而菊花花中的Se含量(y)与施Se量(x)符合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8175x2+6.0045x+0.1363。施用适量的Se既能显著提高药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又能大幅提高花中的Se含量,这为富Se菊花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附桩式盆景菊,是以菊花、枯树桩头及其他构件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的艺术品。运用咫尺千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繁中求简、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和特殊的园艺栽培技术,把菊花和大自然的美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集中  相似文献   

11.
菌核病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菊花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品种抗性差异和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鉴定,并筛选了33个切花菊品种以及7种杀菌剂.结果 表明,从感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能够重新感染菊花,并且再次分离得到的菌株与原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制作盆景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介绍了盆景菊的品种选择,盆景菊的3种造型形式(宿株式、附木式、附石式),以及盆景菊的土肥水管理、矮壮素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其花朵优美多样、花色丰富、花期长、多造型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重庆地区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历年都要举行菊展。从2003至今我所陆续开展了“重庆地区秋菊提早开花技术措施”和“重庆地区菊花保种和种源收集”等项技术研究,积累了菊花栽培的一些经验,总结出相关的技术资料,可用于我市的菊花生产。现将我市菊花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园艺花卉中,菊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故而在当代园艺设计中,菊花的栽培数量越来越多。基于对菊花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园艺花卉中菊花的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造型修剪中要注意的事项,让菊花能够更好地生长,为园艺栽培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菊花:摘心能促发新枝,使多开花,并能控制植株高度和延长花期。例如,通过最后一次摘心,小菊70d后能开花,大菊80d后能开花。一般大菊摘心3次,小菊摘心5次。大菊移植半个月(6月中旬末)植株高约20cm时,可进行第1次摘心,即留基部3~4片叶(能萌发3~4个芽),将主茎先端全部摘去;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梅 《南方农业》2012,(12):16-17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种菊、赏菊、咏菊的历史文化传统,以花为媒美化城市,充分展示重庆各地形象和园林技艺水平,由重庆市园林局、重庆市花卉盆景协会主办的重庆市第十六届菊花艺术展,于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26日在重庆园博园举行。此次菊展展出近1400个品种、80多万株菊花,成为重庆市菊展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届盛会。  相似文献   

17.
离体保存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为改善菊花离体保存技术,本研究以4个不同生长势的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7±2℃条件下研究渗透调节物质甘露醇和蔗糖对不同菊花品种离体保存的影响,观察统计不同浓度蔗糖和甘露醇处理下菊花离体保存试管苗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和绿叶数,并对保存后试管苗的叶和茎段的组织结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保存12个月后,在MS培养基中添加15 g·L-1甘露醇处理对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效果最佳,存活率分别达86.67%和93.33%;20 g·L-1甘露醇处理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最优,存活率分别达到80.00%和93.33%。60 g·L-1蔗糖处理,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保存12个月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但相比甘露醇处理,其绿叶数少、生长状况差;高浓度蔗糖(45~90 g·L-1)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20 g·L-1甘露醇处理的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15 g·L-1甘露醇处理的小洋菊和南农橙兵兵的叶片和茎段细胞间隙减小,细胞密度增加,试管苗恢复正常培养45 d后不同品种菊花生长良好,株高、叶片数、茎粗、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及SSR分子标记图谱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为菊花种质资源的低温离体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从不同品种菊花根际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对茶用菊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茶用菊红心菊为试验材料,研究对照(CK)、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Ba)、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处理(Bs)、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处理(Ba+Bs)对茶用菊红心菊各生育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菌剂对各生理指标的促生效果显著高于生长期和花期;花期时,菌剂接种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茶用菊红心菊收获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与CK相比平均提高20%左右,且三组接种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Ba+Bs处理后红心菊的黄酮含量最高,比CK提高15.64%,同时该处理红心菊的估产量也最高,比CK、Ba和Bs分别提高了152.00%、64.12%和33.61%。综上所述,在茶用菊苗期栽培土壤中混合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Bs)可以显著提高红心菊外观品质、花期产量以及茶用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茶用菊功能微生物有机肥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切花菊‘神马’为材料,喷施不同复配比例的诱抗剂(壳聚糖和苯并噻唑)和蔗糖、KH2PO4,观测各处理对菊花的生长量、相关防御酶活性及褐斑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分别用诱抗剂300mg.L-1壳聚糖或100mg.L-1苯并噻唑,与3%蔗糖、0.3%KH2PO4复配后喷施菊花植株,能显著增加‘神马’的株高与茎粗,提高叶片的POD、PPO与PAL酶活性,降低褐斑病病情指数,提高诱抗效果,且壳聚糖与苯并噻唑的作用效果相似,二者均可作为防治菊花褐斑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菊,花中逸品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日东篱下的那一丛浅淡的菊花早已把根深深扎在了中华几千年诗歌的沃土中。那清冷的菊花香,定格在萧疏的篱笆墙成为一幅绝美的丹青妙笔画,镶嵌在唐诗这连绵不绝的长卷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