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五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20%叶枯灵可湿性粉剂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或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防效均达80%以上,可用于大面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的方法及电子计算技术,建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系统管理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125)~I-A蛋白与兔抗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非特异性结合原理,建立了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免疫放射分析法。经反复检验表明:检测灵敏度约为10~3菌/ml,批内和批间变异参数(CV)均<15%,兔抗血清对其它病原细菌基本上无交叉反应。通过对我国南方6省部分水稻病区的331个品种稻种样品鉴定表明,水稻病区稻种自然带菌非常普遍,其阳性率高达81.3%。采用浓缩接种试验证明,免疫放射分析法应用于自然带菌稻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抗、感细菌性条斑病亲本杂交F2代构建的抗、感近等基因集团为材料,研究了接菌前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对抗病和感病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尽管两者酶活性都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但感病植株酶活性上升的上于抗病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等电点(pI)为4.2~5.3之间的酶带,暗示细菌性条斑病菌能诱导过氧化物酶的某些  相似文献   

5.
分析介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贵州六盘水市的发生规律、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发生流行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新沂市部分乡镇有种植籼稻的习惯.分散在全市的各个主要种植区.该市播种面积都在0.33万hm2左右。2005年开始推广Ⅱ优084、岗优Ⅱ号等优质籼稻品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激增。据统计,2002~2004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小于12hm2。2005年则上升到34hm2,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水稻的主要病原细菌之一,该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导致水稻减产、品质下降。Xoc GX01菌株基因组中含有一个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致病相关基因vemR一致性高达95.27%的同源基因XOC2152,其编码蛋白中含有磷酸信号识别受体REC结构域。为了研究XOC2152基因在Xoc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基于自杀质粒pK18mob同源整合方法,构建了XOC2152的非极性突变体NK2152。该突变体的胞外多糖产量仅为野生菌株的27.33%,平板游动半径为野生菌株的40.96%,对铜离子耐受能力极显著降低。针刺接种水稻(日本晴品种)10d后,Xoc GX01处理的病斑平均长度为(3.86±1.19)cm,而突变体NK2152处理的病斑长度为(0.98±0.45)cm。带有该基因片段的pLAFR3可以互补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力变化。上述结果表明XOC2152基因具有与Xcc的vemR类似的功能,被命名为vemRXoc基因。本研究表明XOC2152基因(vemRXoc基因)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胞外多糖产量、运动能力以及对铜离子的耐性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9.
70年代以来,日本北海道某些地区的梨树新发生了一种病害。发病的梨树,行旬果梗、叶梗、变黑、萎蔫,然后是果穗、果枝变黑、萎蔫,最后导致整个结果母枝枯死。该病症状类似果树火疫病,病原是一种细菌,不侵染其他果树,只染梨树,故定命为“梨细菌性枝枯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hrp基因簇编码Ⅲ型分泌系统(T3SS),将致病性效应分子注入寄主细胞中,决定在寄主水稻(Oryza sativa)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 和在非寄主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的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Hpa1可在烟草上激发HR,HpaB是T3SS的出口控制蛋白.为了解Hpa1与HpaB是否共同决定病菌Xoc在烟草上的HR以及在水稻上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分别获得了hpa1和hpaB的单突变体以及hpa1hpaB双突变体.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hpa1突变体在水稻上的毒性减弱,在烟草上仍能激发HR;hpaB单突变体以及hpa1和hpaB双突变体在烟草上仍能激发HR,但对水稻无致病性.这暗示,水稻条斑病菌除Hpa1外,还存在不依赖HpaB分泌的未知Harpin蛋白.免疫杂交结果显示,hpaB突变后,效应分子XopQxoc不能通过T3SS进行分泌.这提示,HpaB控制了T3SS效应分子的分泌,从而决定Xoc对水稻的致病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发掘水稻黄单胞菌中的未知Harpin蛋白以及分析依赖或不依赖HpaB进行分泌的T3SS效应分子与水稻的互作关系,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1.
12.
国外引进的20余个李品种在浙南的山坡地试种,经10年观察发现,细菌性穿孔病对李生产危害很大.该病与气候、环境条件、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要实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构建植物病原菌突变体库是进行新基因发掘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本研究采用TAIL-PCR和Tn5转座子质粒拯救两种技术对本实验室在筛选Tn5转座子插入水稻条斑病菌的突变体库过程中获得的8个在水稻上毒性减弱的突变体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相互结合使用,可有效鉴别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TAIL-PCR明确的5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gspF、cAMP-regulatory protein、Integral membrane protease subunit、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 proenzyme和gpsJ 基因上从而导致水稻条斑病菌的毒性发生了改变;Tn5质粒拯救法明确的3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pathogencity protein、conserved hypothetical protein和flagellum-specific ATP synthase 基因上。同源分析发现,8株突变体Tn5插入的基因与已基因组测序的BLS256菌株中的基因同源性达100%。这表明,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植物病原菌Tn5突变体库的鉴别和目标基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奇春  王光火  方斌 《土壤学报》2005,42(1):116-121
在水稻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该长期定位试验设有CK(不施肥对照)和PK、NK、NP、NPK五个肥料处理和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对比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分别与水稻吸氮总量、吸磷总量和吸钾总量显著相关;在连续种植水稻条件下,水稻对所缺养分的吸收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缺肥区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土壤微生物特性测定表明,不平衡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N,使微生物量C/N比增加。与缺肥区相比较,NPK配施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可见,土壤中养分不足或供应不平衡,不仅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群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4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筛选最佳有效剂量。结果:480g/hm2处理与420g/hm2处理防效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360g/hm2处理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20g/hm2处理与360g/hm2之间防效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360g/hm2处理与清水对照防效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药效和经济角度考虑,推荐每hm2施药量为420~480g。  相似文献   

18.
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励励  文启孝  李洪 《土壤》1992,24(5):234-238,243
研究了稻草与化学氮肥配施对肥料氮的固定、释放及水稻生长的影响。认为在配施一定量的化学氮肥条件下,每666m2施用100-150公斤稻草,对水稻生长不致产生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元贞  潘廷国  柯玉琴 《土壤》1994,26(1):48-50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改良中低产稻田的重要措施。经济利用化肥和选择适宜的有机肥品种并确定其用量,是农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稻苗生理活性、根际微生物菌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问题,自然更新障碍则是限制樟子松人工林发展演替的关键因子.为探究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限制因子,通过不同沙埋深度及不同种子处理方法等室内发芽试验,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沙埋深度为0 ~3.00 cm范围内,无沙埋时樟子松种子萌发出苗能力最强,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出苗能力不断降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2)4℃低温冷藏保存的种子比常温保存和-18℃低温冷冻保存的种子,在萌发出苗上更具优势;3)种子经25~30℃温水浸种24 h处理后,在出苗率和出苗时间等方面优于55 ~ 60℃热水浸种和不浸种处理,表现为樟子松种子较为适宜的处理方式.其研究可为解决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障碍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樟子松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