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苦瓜品种结构,促进苦瓜种植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苦瓜的消费需求.[方法]从东南亚引进"珠江""GL-925""奇俊426""碧珠2号""标致013""广卜""高产1号""泰国绿""玉绿槟城"等9个苦瓜品种进行栽培研究,调查分析各品种苦瓜的长势、开花时间、坐果情况、瓜型、单瓜重、产量和口感.[结果]"珠江"苦瓜生长速度快,开花早,坐果能力强,茎粗肉厚,瓜长适中,产量高,单果重大,瓜色亮绿,口感好;"高产1号"苦瓜生长速度适中,开花时间居中,坐果能力强,茎粗肉厚,瓜长适中,产量高,单果重大,瓜色亮绿,口感好.[结论]"珠江"和"高产1号"两个品种适宜在南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永定县苦瓜栽培面积逐年减少,原因是传统的种植方法枯萎病、白绢病等病害发生严重。为此,陈东乡农业站进行丝瓜嫁接苦瓜试验,以期解决病害严重这一难题。经过多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棚架、稀植栽培方法,2株丝瓜嫁接1株苦瓜,利用丝瓜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的优势,能延长采摘期,从6月初开始采瓜至10月中旬结束;提高苦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1 苦瓜基本特性 (1) 根系发达,侧根多,茎蔓长,主侧蔓均能结瓜,分枝性强,结瓜分散.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瓜期.(2)常温,较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的适温为30~35 ℃.苗期在温度稍低和短日照条件下,第一茬花着生节位可以提早.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0~25 ℃,高于30 ℃和低于15 ℃,对苦瓜的生长和结瓜均不利.(3)属短日照植物,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喜光不耐荫.开花结果时光照充足,有利于座瓜.苦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不耐涝.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苦瓜又叫凉瓜,嫩瓜可作鲜菜食用,具有消暑、清热、利尿、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特殊功效,瓜干作药用具有除邪热、减劳乏、明目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对糖尿病的疗效极佳,是上等的保健食品.苦瓜在我国南方普遍种植,我省保护地反季节栽培面积较小,露地大面积种植亦未见报道.我们于2000年春季从陕西三原县引种大顶苦瓜,当年地膜种植,获得成功,现将引种示范结果与栽培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苦瓜又名凉瓜、癞瓜、菩提瓜等,原产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消炎退热、健脾开胃、明目解毒等功效,又可作观赏植物栽培。由于倍受消费者关注,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当前,保护地苦瓜栽培尚存在病害偏重、单产较低及商品性差等诸多问题。1概述利用现代科技筛选的复合菌群对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热量及其他矿质元素和低碳有机物,创造适宜苦瓜生长的环境条件(强光  相似文献   

7.
施甸县旧城乡农技部门结合苦瓜藤再生力强的特点,采用修整茎蔓、控制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促进苦瓜再生生长,以实现一次种植二次收获,提高单产,增加菜农收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南靖县苦瓜种植面积约213hm^2,近年来害虫的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苦瓜产量与品质的提高。为了解苦瓜害虫发生情况,笔者于2009年在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对露天种植与大棚种植的苦瓜主要害虫的发生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发现露天种植与大棚种植的苦瓜害虫的发生情况基本相似,均以瓜绢螟和瓜实蝇为主,但粉虱、瓜蚜、蓟马和美洲斑潜蝇等发生也很普遍。现将南靖县苦瓜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与田间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棉花一架菜类蔬菜 棉花(泗棉三号等中晚熟品种)一架菜类蔬菜、(豆角为高产四号,特早30等早熟品种,黄瓜为津春4号等早熟品种,苦瓜为扬子洲白苦瓜等)该种植模式适宜于城市近郊区棉菜兼用地,一般亩产皮棉80kg,豆角1 000kg或黄瓜3 000kg,或苦瓜1 000kg,亩产值4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刘子记  杨衍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01-1504
海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外运型瓜菜基地之一,苦瓜是其中的主要冬种瓜菜种类,苦瓜连作及海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容易造成苦瓜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文章介绍了海南苦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提出在苦瓜病虫害防治中应重点采取培育和种植高抗、优质苦瓜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栽培水平,调整种植结构,避免瓜类作物连作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措施,以促进海南省瓜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苦瓜是福建省主要的瓜菜种植种类之一,苦瓜病虫害发生严重。为害福建省苦瓜生产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瓜实蝇、瓜绢螟、瓜蚜等,总结苦瓜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台湾白玉苦瓜以其苦味适中,肉质脆嫩,富含瓜碱、维生素B、C及苦瓜素等闻名,栽培历史悠久.较之于普通苦瓜,它具有产量高、瓜体大的特点,株产可达40~60kg,单果重可达1kg以上,售价较一般苦瓜要高,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在甘蓝地里搭架套种苦瓜的种植模式,就其选种、育苗、整地和田间管理展开讨论。在该种植模式中,苦瓜架的遮荫效果对甘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该种植方法能够大幅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4.
西瓜割蔓再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割蔓再生高效栽培,是指采收春播西瓜后,利用其植株基部潜伏芽再萌发新茎蔓的能力,将其老蔓割去,通过增施肥水,促使重新抽蔓、开花、结瓜,实现1次种植2次收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笔者经过2002~2004年3年的田间试验和实践,现将西瓜割蔓再生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割蔓再生  相似文献   

15.
谢华 《新农村》2006,(5):13-14
西瓜再生结果是利用早熟栽培即将罢园的瓜蔓留茬重新萌发新蔓后再次结瓜,或是利用后期生长的新梢二次结瓜的技术,以此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延长供应季节。一般二茬瓜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可达1000~2000千克。西瓜之所以能再生结果是因为随着瓜果生长,地上部营养生长迅速减缓,并逐渐老化;  相似文献   

16.
<正>1.苦瓜优良新品种——"新农村""新农村"苦瓜由野生绿皮苦瓜与"疙瘩绿"苦瓜一代交配育成。该品种特性:(1)抗病性特强,栽培过程中用药少或不需用药;早熟,能够抢早上市,市场价格高。(2)果实光泽度高,瓜条丰满、顺直,品质好,受市场欢迎。(3)坐瓜率高,几乎可节节坐瓜,产量高。(彩图参见封面)2.苦瓜优良新品种——"中国梦""中国梦"苦瓜为中熟品种,生长势旺,藤蔓坚实细长,呈无限生长型,叶片偏小,浓绿。坐瓜率高,瓜圆筒形,瓜条两端整齐俊美,光泽度高。瓜长35厘米,直径6厘米,瓜皮绿色,  相似文献   

17.
瓜绢螟又名瓜螟、瓜野螟、瓜绢野螟,是驿城区蔬菜的重要秋季害虫,主要为害丝瓜、黄瓜、西瓜、甜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葫芦科的蔬菜和瓜果.驿城区每年种植瓜类蔬菜品种较多,面积达3000hm2.由于菜农未掌握瓜绢螟的防治技术,导致每年瓜类等作物生长后期连续被瓜绢螟危害,平均损失达30%左右,防治不力田块损失可达60%以上,对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引进的30余份苦瓜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观察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在张掖市种植的具有高产、瓜形好、肉厚质脆、抗逆性强等优点的绿皮苦瓜种都、泰秀、101苦瓜、翡翠1号、3号苦瓜、乳白皮色的云南大白苦瓜等品种,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示范栽培,总结出了苦瓜在张掖市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在张掖市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棚苦瓜嫁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又叫凉瓜,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植,是绿色保健食品。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种植苦瓜已有10年历史,但产量一直不高,徘徊在30t/hm^2。为了使苦瓜提早上市,提高产量,佳木斯市蔬菜研究所于2001年开始用黑籽南瓜与苦瓜进行嫁接栽培,使苦瓜上市期提前半个月.产量大幅度增加,达到48t/hm^2,商品瓜质量也有所提高。现将苦瓜嫁接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