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根浸提液对饲用高粱根际微生物的影响。通过采集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根,制备饲用高粱根、野生大豆根及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将不同根浸提液注入苗期饲用高粱培养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注入蒸馏水,测定根浸提液对饲用高粱根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高粱根、野生大豆根及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组都可增加饲用高粱根区土壤的细菌数量,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认为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混播时,2种作物的分泌物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饲用高粱根际微生物繁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根据贵州种草养羊对饲用灌木的要求,应用模糊评分法对搜集和引进的20份饲用灌木的可饲生物量、种子产量、粗蛋白质、粗纤维、消化率、抗逆性、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2个饲用灌木中,以紫穗槐最好,多花木蓝和白刺花次之,山毛豆最差,其他8个饲用灌木居中。因此,多花木蓝、羽叶决明、猪屎豆、柴穗槐、后刺花等在贵州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高产量及饲用价值,可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贵州发展饲用灌木养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红卫  彭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63-6264,6284
从不同种类的饲料甜味剂对人和家畜的不同反应入手,分析了饲用甜味剂的发展历程、优秀的饲用甜味剂具有的质量评定指标、影响饲用甜味剂发挥功效的因素,对饲用甜味剂安全使用和合理选取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饲用小黑麦在贵州生态草地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选择冀饲311、中新830、黔饲1号3个饲用小黑麦品种,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刈割,进行常规青贮与青干草调制,90d后对其常规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饲用小黑麦制作青贮料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6%、0.53%和1.48%,养分损失较少。生育期和品质对饲用小黑麦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不考虑品种因素,饲用小黑麦以抽穗期进行青贮的养分含量较高,但从青贮品质来看,以乳熟期进行青贮品质较好。不考虑生育期影响,饲用小黑麦以冀饲311与黔饲1号的营养成分含量与青贮品质各有优劣。综合考虑,以乳熟期黔饲1号的养分构成最为理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1.07%和4.81%,粗纤维含量最低,仅22.69%,青贮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饲用微生物产品的发展,饲用微生物评价方法相应而生。该文综述了饲用微生物品种鉴定,耐酸性和耐胆盐一般特性评价,生产功效评价,粘附作用、抑菌作用和免疫刺激作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建立完善的饲用微生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芦苇的饲用价值,从青贮、畜禽饲用、水产动物饲用等方面综述了芦苇的饲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芦苇饲料的开发与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该区域豆科饲用植物资源,通过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豆科饲用植物的资源现状、属种组成、植物区系和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豆科饲用植物共有41属136种。其中优势属和少种属占区域豆科植物区系属种的主体,分别占总属数60.97%和总种数的81.62%;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反映了河南豆科饲用植物区系分布与其处于过渡气候相适应的特征。河南豆科饲用植物的饲用价值总体较高,优良和中等豆科饲用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89.71%,下等和毒草占总种数的10.29%,并对其开发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饲用复合酶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平  艾瑞波  刘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66-12568
饲用复合酶能有效改善动物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提高动物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减少粪尿排出量,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饲用复合酶分类以及对动物的作用,综述了饲用复合酶的研发、在禽畜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饲用复合酶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饲用玉米、高丹草、饲用高粱在瘤胃内的降解规律。[方法]采用尼龙袋技术,对不同饲草的瘤胃内降解率进行研究。[结果]各饲草CP、NDF、ADF的有效降解率存在差异,而DM、OM的有效降解率差异不显著。其中CP的有效降解率以魔术师高丹草最高,达70.80%;饲宝1号饲用玉米、乐食高丹草、哈妮格林饲用高粱ADF的有效降解率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魔术师高丹草;乐食高丹草、哈妮格林饲用高粱、魔术师高丹草的NDF有效降解率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饲宝1号饲用玉米。[结论]该研究为饲用玉米、高丹草、饲用高粱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3种不同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为研究对象,研究3个不同饲用苎麻品种叶片、茎中微量元素(Cu、Mn、Zn)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饲用苎麻叶片与茎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饲用苎麻叶片和茎中的Cu、Mn、Zn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每种饲用苎麻叶片中Cu、Mn、Zn含量均大于茎中的含量,不同饲用苎麻品种叶片和茎中Cu、Mn、Zn含量各不同,但其顺序均为MnZnCu,苎麻茎中的Mn与叶片中Mn元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类经济作物,具有粗蛋白含量高、饲用价值高、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等诸多优点。该文介绍了饲用苎麻的性能特点,并对饲用苎麻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推广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饲用燕麦的营养价值和利用途径,分析了饲用燕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饲用燕麦利用方式的建议,以期为饲用燕麦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制备益生菌制剂的优良菌株,满足不同阶段饲用益生菌的需求,采用简便有效的饲用益生菌益生特性的指标评价体系,对20株不同来源的益生菌菌种的产酸能力、抑菌效果、溶血性、抗生素敏感性、胆盐耐受性、耐高温能力,以及模拟胃液中的存活能力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7种益生菌的体外益生特性与饲用益生菌的益生作用相一致,其中,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89产酸和抑菌效果均较好,ZWRB和干酪-P具有强抑菌能力,SL和ZW具有较弱产酸能力,ZP和NG2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综上,本试验研究了饲用益生菌的评价方法,建立了饲用益生菌评价指标,可为后续饲用益生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的试验数据,编制了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和刈割收获等技术要求,可为河北省地区农牧民提供饲用甜高粱大田生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燕麦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总密度各混播比例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比例;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935.90 kg/hm2、16345.52 kg/hm2和1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饲用酶制剂是由微生物活性细胞发酵产生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种蛋白质提取加工后的产品;细菌、真菌等益生微生物是饲用酶的主要产生源,被认为是目前使用最安全的一类饲料添加剂[1]。随着微生物制取酶技术的日益完善和生产成本降低,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促生长添加剂,在养殖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得到关注。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使饲料工业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就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家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粮改饲”进程与发展节水农业,构建适水型种植制度,本研究以水资源短缺的河北沧州为研究对象,聚焦饲草作物和粮食作物,首先利用作物需水模型SIMETAW系统量化1961—2020年沧州地区6种主要饲草作物(夏播高粱、青贮玉米、饲用燕麦、饲用谷子、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及灌溉需水量,对比分析各作物需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作物间差异,评估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后采用ROTAT模型建立了5种多样化粮-饲及饲-饲轮作制度,基于Entropy-TOPSIS对不同轮作模式的等价产量、生物量、经济效益、蛋白产出、生育期及周年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这6种作物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冬小麦 (463.5 mm)>夏玉米(366.2 mm)>夏播高粱(354.6 mm)>饲用燕麦(351.7 mm)>青贮玉米(341.8 mm)>饲用谷子(322.4 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量表现为冬小麦>饲用燕麦>谷子、夏玉米、夏播高粱。青贮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低为106.7 mm。3)近60年来各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太阳辐射、风速的下降导致。4)相比传统麦玉模式,饲用燕麦基的一年两熟模式生育期需水量降低14.9%~18.8%、灌溉需水量降低15.1%~19.2%。5)饲用燕麦基的饲草模式(饲用燕麦-青贮玉米(0.73)、饲用燕麦-饲用谷子(0.63)、饲用燕麦-夏播高粱(0.54))的综合评价指数均明显高于冬小麦-夏玉米(0.32)和冬小麦-夏播高粱(0.37)模式。因此,本研究建议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当发展饲-饲模式,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处理;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 935.90kg/hm2、16 345.52kg/hm2和1 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黑龙江省饲用高粱资源类型,对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的饲用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与黑龙江省饲用高粱相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品种的生育期相近或略早,且分蘖多、单株产量高、含糖量较高、再生能力强,具有许多原有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可在今后的育种中重点利用,在饲用高粱的品种改良和杂交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