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豆光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发现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玉米先敏雄性不育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4年发现了玉米光敏雄性不育材料CA507,经过初步研究,认为该玉米光敏感雄性不育材料在短日照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雄性可育,育性转换的临界日照长度是14-15h。光敏雄性不育性状表现隐遗传。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就1194年发现的国内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报道,命名该不育材料为Cs型,初步鉴定:Cs不育为无花粉型不育;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期到四分孢子期;不育性状由一体隐性基因控制。它的发现添补了世界空白?随着进一步研究对燕麦育种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七年四月我们于本所试验田中发现由昆明夏繁选回的(毛-21—4米)F_1/毛一)辐射后的 F_4M_3代的三行二棱后代中,4042和4043两行全部植株高度不育,其不育度90.6%,经检验确认为雄性不育。几年来我们在该不育材料的不育性状控制因素和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生态不育大麦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发松  程鹏飞 《大麦科学》1995,(3):10-12,29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稻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稻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实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油、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受到局限的原因,指出玉米雄性不育受到局限的真正原因并非小斑病生理小种对不育细胞质的专化侵染,而是由于三系配套模式造成的育种环节繁杂和育种时效落后。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三系配套的改良方法,即在育种中不选育恢复系,使同名正常胞质杂交种为不育胞质杂交种提供必需的粉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交育成)更耐低温。推测除雄住不育性外,该不育系发芽期的耐低温性也是从Dunghansali的细胞质通过Kalinga-I而遗传的。耐寒性的细胞质控制为水稻文献中首次报道。该不育系将适宜于杂交水稻的发展,在低温发芽难的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回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鉴定,育性转换特性研究,实用不育系选择与鉴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与研究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并对目前不育系选育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14.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具有粗厚山羊草、牡山羊草或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的普通小麦N26雄性不育光周期反应和育性恢复模式,D^2型细胞质N26异质系在长日照条件(≥15h)下表现为几乎完全雄性不育,在短日照(≥14.5h)条件下雄性高度可育,温度对降低雄性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把这类雄性不育称为“光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PCMS表现为雄蕊雌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化雄蕊内有不完全胚珠结构,而没有毡层细胞和花粉粒。植株的小  相似文献   

16.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17.
Rai  KN 高山 《杂粮作物》1991,(4):13-16
由雄性不育系(A-系)和一组保持系(B-系)或恢复系(R-系)杂交而产生的F_1代杂种的育性恢复类型已经广泛用在玉米(Duvick,1965;Gracen等,1974)和高染(Schertz等,1978;Rao等,1984)的雄性不育细胞质源的分类上。Burton和Athwal(1967)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