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美国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黄萎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 -atrum引起 ,2 0世纪 2 0年代首次发现于瑞典 ,其后在欧洲迅速扩散 ,并于 196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罗曼蒂尔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农业研究站实验地发现该病侵害。由于扑灭及时 ,当时病原未能定殖。19 76年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流域突然发现大量苜蓿黄萎病株 ,标志着该病传入北美并定殖成功 ,此后该病在北美迅速蔓延 ,广泛发生。为此 ,美、加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该病 ,但隐患仍不可忽视。1 发生情况在美国 ,西部地区 :继华盛顿州之后 ,2 0世纪 70年代末俄勒冈州发…  相似文献   

2.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苜蓿的毁灭性病害——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已经传入北美,病区正迅速扩大。黄萎病最早在1918年发现于瑞典,二次大战前后已随带菌种子侵入西欧大陆和英国并进而向东欧和南欧扩展。1962年该病曾一度传入加拿大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两省,但未能定殖。此后虽然美、加两国对进口苜蓿种子都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未能阻止黄萎病的传入。1976年突然在华  相似文献   

4.
黄习军 《植物检疫》1994,8(1):51-52
苜蓿黄萎病传播媒介的检疫黄习军(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029)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是苜蓿危险性病害。该病不仅可以通过病株残体、带菌种子传播为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  相似文献   

5.
黄萎病是苜蓿的毁灭性病害,播种当年多数植株就表现症状,第二年产草量减低15%~50%,该年晚期至第三年病株大批枯死。黄萎病借种子传播,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北欧随带菌种子蔓延到欧洲大陆各地和英国,1976年传入美国和加拿大,1980年传入日本,许多国家将该病列为重点防范对象。苜蓿黄萎病的诊断和种子带菌检验均较繁难。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介绍苜蓿黄萎  相似文献   

6.
吴桥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徐本庆,李超(河北省吴桥县棉花研究所061800)1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吴桥县常年植棉1.67万hm2,是冀东南主要高产植棉县。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高产的主要障碍。1964年我县只有赵楼棉花原种场...  相似文献   

7.
姜生林  马骏 《植物保护》2007,33(3):138-140
随着敦煌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的年限加长,棉花黄萎病在普遍应用抗枯萎病棉花品种后,发生危害加剧,已成为威胁敦煌棉区的主要病害。通过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轻病田改造等措施的落实,基本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试验研究证明,应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异地繁种、病区种植是保证品种抗(耐)性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新洲县红星棉花原种场于1964年建场。全场耕地面积980亩,全种棉花。其中选种圃9亩(百花园),株行圃21亩(包括走道),株系圃70亩。共有5个生产单位。1975年前生产鄂光原种,尔后以生产冈棉一青原种为主。该场地势低洼,前江后湖,属石灰性潮沙土质,地下水位高,易罹病害。  相似文献   

9.
广西防城港首次截获苜蓿黄萎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保湿分离得到了3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目标菌VA1、VA2、VA3.该目标菌在PDA上生长迅速,菌丝生长0.8~1.0 mm/d,2~3 d即可生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斑点;菌落为白色圆形,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菌落中心乳白色奶冻状;培养4~5 d即后产生气生典型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8 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 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该目标菌的纯培养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 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从而鉴定确认该目标菌为苜蓿黄萎病菌V.albo-atrum.  相似文献   

10.
 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 Berthold)是苜蓿的毁灭性病害,在欧洲常于播种当年就有许多植株发病,第二年末或第三年会有大批植株死亡,使苜蓿地失去利用价值。1976年以后,本病在北美流行,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新疆局部地区苜蓿黄萎病防控与扑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局部地区发生苜蓿黄萎病,通过实施组织领导、区域联防和技术培训等管理手段,及时采取疫情封锁、拔除病株、轮作倒茬、水旱轮作、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抗病性研究等综合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经监测,该病已被扑灭。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石家庄地区的棉花枯萎病发病历史已经相当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零星发病。从全区来看,自发病以来总的情况是发展趋势。发病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6年—1958年。当时仅在正定县的兆通公社西庄屯大队、高邑县的河北村大队、藁城县北马、岗上大队等三个县的部分大队零星发生黄萎病。是由原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石短5号时传入此病。第二阶级,1958  相似文献   

13.
苜蓿黄萎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能够危害多种重要的农艺和园艺作物,是我国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根据V.albo-atrum的ITS基因序列,结合张正光设计的引物Vaa-1和Vaa-2,设计一条TaqMan探针Vaa-probe,研究实时荧光PCR的检测方法,以更加快速、灵敏的检测出V.albo-atrum。利用该方法可检测到含V.albo-atrumDNA浓度0.0005 ng/μL以上的样品,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轻者损失20%~30%,重者损失达50%以上.该病2000年在长顺县大发生,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和高效益.因此,发展马铃薯栽培,必须注意抓好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棉区黄萎病呈大发生趋势,其原因在于病菌的广泛传播与积累,气候及棉田环境有利发病,棉花品种抗病力弱等。此外,还和棉铃虫的大发生使化学农药治虫增多密切有关。这点尚未见报道。从1995年在河南、河北的黄萎病地用9个棉花品种进行的多...  相似文献   

17.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围较广,每年4~9月份,该病菌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适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鉴于此,我国应加强苜蓿黄萎病菌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严防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相似文献   

18.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19.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植保》2008,31(1):38-40
江西棉黄萎病1996年传入,至目前发生的均为非落叶型弱致病菌系,其发生规律及危害趋势与枯萎病基本相同,损失率一般在10%-30%。防治上宜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及其他防治措施应急。  相似文献   

20.
陈宏 《植物检疫》1991,5(3):184-185
苜蓿切叶蜂 Megachile rotundata(Fabricius)是一种传粉昆虫。在加拿大,大面积利用这种切叶蜂为苜蓿传粉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一项措施,切叶蜂的饲养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现在加拿大是世界上主要的苜蓿切叶蜂出口国。为发展畜牧业,近年来我国大面积种植了苜蓿。但在我国许多地区苜蓿种子的生产存在着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传粉不良。为此,从1988年我国开始从加拿大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