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落叶松杂种二代的增产能力,1986年和1988年分别在杂种落叶松种子园内分家系采7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育苗,并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二代具显著增产能力,遗传力较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适应性强,遗传基因丰富。  相似文献   

2.
杂种二代落叶松增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落叶松杂种二代的增产能力,1986年和1988年分别在杂种落叶松种子园内分家系采7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育苗,并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二代具显著增产能力,遗传力较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适应性强,遗传基因丰富。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种一代自由授粉的种子造林,所产生的杂种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能力。7年生的落叶松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39.6%,其保存率也普遍高于对照。杂种二代与杂种一代一样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适应性。充分利用杂种一代,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营林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含国 《林业科学》2006,42(1):49-54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2代的树高同F1代相比未存在较大分离,变异系数平均只增加了2.3%和5.8%,杂种优势稳定且具有较大生产潜力,营建杂种F1代种子园是我国高寒地区大量生产具有较高遗传增益杂种种子的途径之一.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变异系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4年、8年、7年和6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2.1%、23.9%和24.3%.15个杂种F2代家系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以小北湖种源作参照,14年生高生长比8年生下降了18.5%,相比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则下降了10.3%,杂种优势下降了2.4%,但14年生杂种F2代生长优势仍然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优良种源小北湖28.1%、43.8%和123.8%,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7.8%、15.7%和33.8%,杂种优势为7.1%、4.1%和12.1%.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较高,属于强度遗传,遗传增益都在10%以上,材积的遗传增益高达33%,所以杂种落叶松F2代仍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显昌  魏力 《林业科技》1999,24(2):4-5,3
对落叶松采用种间遗传交配的方式所产生的杂种第二代可获得比亲本高9.6%的优势,比初级种子园子代高11.5% ̄24.8%的增产能力,比种源良种高38.6% ̄55.1%的增产能力。采用开放式控制授粉方法,工作效率可比常规套袋隔离授粉方法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经过20多年观测得知,以日本落叶松为亲本分别与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杂交都有杂种生长优势,且苗期、早期(10年生幼树)优势表现明显;杂种生长优势是变动的,随着林龄增长杂种优势逐渐缓慢递减;部分杂种组合在16~21年生时,其生长低于母本日本落叶松,但仍然高于父本长白、兴安、欧洲、华北落叶松。杂种优势的高低、延续时间的长短与亲本选用、组合搭配、杂种生长节律及立地环境都有关系,且一般母本作用大;准确选用亲本,杂交效果会更好;利用杂种生长优势的最好形式是建立杂交种子园,杂交种子园杂种出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亲本雌雄花期的同步程度;选择无亲缘关系的杂种第一代优树通过嫁接建立杂种落叶松种子园是生产大量优良杂种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功酶遗传标记测定了英国南部Underdown落叶松杂种种子园商品种子的杂种率。欧洲落叶松无性系种子杂种率为65%;日本落叶松为19%。检测了种子园中各配子间的支配状况。两亲本树种的繁殖能力及花期的差异是两树种杂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杂种落叶松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以杂种实生种子园、杂种落叶松F1代和F2代子代测定林、杂种落叶松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以及再收集(新建种质资源圃)的形式开展。杂种落叶松种质资源的丰富,为大量生产杂种落叶松良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杂种大规模繁殖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不同杂交组合的授粉可配性、可育性 ,杂种苗生长、杂种采穗园母株插穗产量和全光雾插条件下不同组合、单株插穗经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的生根以及大田生根插穗移植成活、生长情况。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间易于杂交 ,不同组合间授粉可配性和杂种苗生长差异十分明显。尽管组合间插穗生根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幼年母株插穗一般生根容易 ,不经任何激素处理生根率也能达到 90 %以上。采穗园 2 .5~ 3.5年生杂种母株 ,平均可繁殖 13~ 2 7株·株 -1 、 级 2年生扦插苗。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组装各环节最佳方案 ,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法配制优良组合 (一般、特殊配合力高 )的杂种种子 ,播种育苗后建采穗园进行扦插繁殖 ,即能在短期内大量增殖这些珍稀的遗传改良杂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功酶传标记屯英国南部Underdown落叶松杂种种子园商品种子的杂种率。欧洲落叶松无性系种子杂种率为65%;日本落叶松为19%检测了种子园中各配子间的交配状况。两亲本树种的繁殖能力及花期的差异是两树种杂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嫩枝扦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年生兴安落叶松、4年生长白落叶松和10年生杂种落叶松的嫩枝扦插试验证明,10年生杂种落叶松生根率最高达90%,在84种组合生根素中有7个组合生根率超过70%,并筛选出两种适宜嫩枝扦插的基质和1个最易生根的杂种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潘本立  严言 《林业科技》1997,22(6):15-17
根据20年生的生产性试验林提供的杂种落叶松增产能力的数据,预测了采用优良杂种造林这一最简单的技术措施可以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杂种优势原理,通过单杂交对长白山乌天麻与红天麻进行正反交试验,并对不同杂交种的性状表现做对比筛选,结果表明:长白山乌天麻在与两个种源的亲本红天麻杂交中,杂种麻一代种子的箭麻产量、白麻产量和总产量显著、极显著或高于亲本自交种子产量;四个组合杂交种的总产量均具有超亲优势,其中:长白山乌天麻与陕西汉中红天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最优亲本组合,杂种麻一代的平均总产量超过母本118.66%,超过父本10.18%,天麻素含量为0.42%。杂种麻二代持续增产,未出现退化现象。杂种麻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充分体现了双亲优良基因的互补作用;杂种种子发芽力强、时间早,产量高,抗寒能力强,商品麻外观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4.
欧洲落叶松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ictus(Frster)为中国新记录;幼虫蛀食兴安落叶松种子。二年1代,以幼虫在种子中越冬;滞育一、二年。危害率3—9%。  相似文献   

15.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栽植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为对象,调查了树高和胸径,分析了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田间栽植3年后,91.67%的样地的平均树高超过130cm,年高生长量普遍超过30cm;在人工林幼龄林初期,杂种落叶松的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不甚明显,但有增加的趋势;施肥3年后,施肥处理的杂种落叶松平均胸径比对照增加0.45cm,提高15.25%;在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皆伐迹地上更换造林树种时,可考虑栽植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生长速度快、抗病和抗寒性强的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进行了日本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的种间杂交组合试验,对9年生杂种落叶松16个家系的主要生长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8号、10号、12号、13号、14号在树高、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优于其他杂交组合,选为优良家系,其中8号和10号为最优家系.低温-40℃胁迫后,杂种落叶松和对照的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且杂种落叶松8号、10号的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2.8%、56.0%和49.28%、47.32%,表明8号和10号家系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兴安落叶松及杂种落叶松在承德围场地区的生长表现,以2001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引种的14个兴安落叶松家系和7个杂种落叶松家系为调查对象,通过测定16a生落叶松的保存率、树高、胸径等数据分析各家系的适应能力,研究在承德围场地区引种兴安落叶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和杂种落叶松共21个家系的造林保存率为62%~90%,仅有3个家系低于70%;14个兴安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均表现优良,虽然低于本地华北落叶松优树(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100号-CK3),但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对照(华北落叶松母树林混合家系-CK1,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混合家系-CK2),表明兴安落叶松能适应承德围场当地的环境;家系兴7×日77-2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都显著高于其他家系,说明杂种落叶松生长更具优势。以材积为指标,30%入选率下可选出6个优良家系(兴7×日77-2、日5×长78-3、日3×兴2、1248、1169和1656),树高、胸径和材积较CK2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77%、15.92%和43.32%。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落叶松种间杂种优势,并把它作为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基本策略,这在我国北方的林业工作者中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如何大量生产杂种种子一直是杂种落叶松推广技术中的瓶颈。本文根据长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大量生产优良杂种种子的可靠方法,它符合低投入、高产出、易普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品种杂种落叶松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杂交后代,共2代7个家系的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代7个家系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CAT、POD和SOD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F1代CAT、SOD的活性普遍高于F2代,POD活性低于F2代。在抗氧化酶方面,F1代杂种优势高于F2代,F1代日3×兴2、F2代日12×兴9等具有较好的潜在抗虫性;结合其他抗虫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在选育落叶松抗虫品种过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的14个杂种落叶松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杂种落叶松的早期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变异,11年生杂种落叶松各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9.72%、28.73%和60.70%;树高变异系数随树龄增大有减小趋势,5年生和11年生树高相关系数为0.82,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