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  结果  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  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表7参36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3个主栽枣品种(骏枣、灰枣及冬枣)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2个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糖组分均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蔗糖在后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品种中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ZjSPS1对枣果实中蔗糖和还原糖的积累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还原糖的积累相关性更强;ZjSS3和ZjSUC2的表达促进了枣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ZjHK3的表达在还原糖的积累中起抑制作用;ZjvINV1、ZjvINV2和ZjSUC3的低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蔗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3个主栽枣品种(骏枣、灰枣及冬枣)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2个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糖组分均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氮肥水平和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几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生育期对一病的潜育期影响较小,但对侵染几率和单斑产孢量有显著影响。随着烟草的生长发育,侵染几率明显升高,单斑产孢量显著增加。氮肥水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与侵染几率和病斑产孢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这间在潜育期上无明显差异,但在侵染几率和病斑产孢量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通过2a试验,观察剪茎对白菜型油菜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剪茎后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抑制其生育进程,使单株一次分枝和结角数降低,产量减少。剪茎时期越早,生育进程越缓,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以6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茎瘤芥生育期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生育期基本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遗传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并显得重要;上位性效应较为普遍,其主要是加性与加性的互作;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生育期的遗传改良宜累加选择。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芒果果实品质、糖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品种的芒果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糖组分和抗氧化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可食率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202-787 g、68.72%-81.35%和0.23%~0.8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小菲芒(19.37%),最低为爱文(10.83%);不同品种芒...  相似文献   

9.
中药柿霜中糖组分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山东曹州和湖北团风两个不同产地的中药柿霜的糖组分,样品的前处理选用糖腈衍生化的方法。结果表明:中药柿霜中糖组分主要以葡萄糖为主,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曹州和团风两种柿霜分别含27.65%和23.67%的葡萄糖,核糖含量也比较接近。不同产地的中药柿霜中其他的单糖组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曹州样品含有核糖、阿拉伯糖及少量的鼠李糖,团风样品含有核糖及少量的岩藻糖。  相似文献   

10.
不同糖源及蔗糖质量浓度对牡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品种珊瑚台组培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糖源及蔗糖质量浓度条件下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褐化状况。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下添加不同糖源的培养基对珊瑚台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效果以蔗糖、麦芽糖较好,褐化率分别为5.56%和4.76%,适宜培养时间均为30d;不同蔗糖质量浓度的培养基对珊瑚台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效果以50g/L为最佳,褐化率为4.55%,适宜培养时间为30d。  相似文献   

11.
洛阳牡丹、芍药4种真菌性病害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洛阳牡丹、芍药种植园圃,记述了牡丹的2种真菌性病害(牡丹灰霉病和牡丹黄斑病)和芍药的2种真菌性病害(芍药红斑病和芍药拟盘多毛孢褐斑病)。根据形态学特征,4种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斑点叶点霉(Phyllostica commonsii Ell.et Ev.)、芍药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多毛粘质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angloisii(Guba)P.L.Zhu]。  相似文献   

12.
芍药、牡丹的根器官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对牡丹和芍药部分品种的根器官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根初生结构,牡丹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不够紧密、凯氏带结构不明显,芍药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凯氏带结构比较明显;牡丹根的中央为数个后生木质部的大导管、无髓,芍药根的中央由薄壁组织形成髓.根次生结构,牡丹根次生韧皮部占主要部分,而芍药根次生木质部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牡丹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进而为其品种选育和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3-03-05,观测了39个牡丹品种的26个质量和数量性状,首先对26个性状指标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然后根据R型聚类结果,去掉相关性大的指标,再对39个牡丹品种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瓣基部有无色斑与色斑颜色(r=0.766),复叶长与复叶宽(r=0.659)的相关性较大,因此Q型聚类中不考虑色斑颜色和复叶宽2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花瓣基部色斑情况、花期、花冠情况等12个性状的贡献率较大。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个牡丹品种依据结实率、花瓣基部有无色斑和花期被分为3类:结实率高且花期较早的类群,如“赵粉”、“肉芙蓉”、“迎日红”、“粉中冠”等;结实率低且花瓣基部没有色斑的类群,如“状元红”、“绿香球”、“大胡红”、“珊瑚台”等;结实率低且花瓣基部有色斑的类群,如“红宝石”、“卷叶红”、“十八号”、“菱花湛露”等。【结论】筛选出对牡丹品种分类贡献较大的13个性状,得到可以作为其形态学分类依据的性状有结实率、花瓣基部有无色斑和花期。  相似文献   

14.
氨基氧乙酸对切花牡丹花瓣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0、0.25、0.50、0.75 mmol/L)的氨基氧乙酸(AOA)对待放牡丹野赵粉冶进行处理,测定了花瓣的 生理代谢变化。结果表明院在切花牡丹的整个花期中,经AOA 处理后,与对照相比,其花瓣中花青素、可溶性蛋白和 还原糖含量以及干鲜比均升高,花瓣呼吸速率有所下降,同时花期延长2 d,最大花径明显增加其中0.25 mmol/L AOA 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幼龄林、成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丰富度、盖度、高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 S)差异不大,个体丰富度( N)差异较大,表现为成龄林(478个)>过熟林(308个)>幼龄林(223个);幼龄林林下植被以玉叶金花等耐阴树种占优势,成龄林及过熟林中网脉酸藤子、毛冬青等喜阳植物重要地位明显上升,在各发育阶段均处于优势地位的物种如裸花紫珠、杜茎山、狗脊蕨、江南卷柏等,可以考虑作为恢复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启动物种;随着林分的发育,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 D)、 Shannon-Wiener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和生态优势度指数( DMc )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杉木林分的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根域限制(盆栽)对牡丹花器官(花瓣、雄蕊、雌蕊)碳代谢的影响,探索根域限制下牡丹花器官中光合同化物分配和转化酶的变化,为提高盆栽牡丹开花质量、延长花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根域限制条件下,牡丹花器官出现如下变化:(1)花朵的直径和厚度都显著降低,花器官干质量增加缓慢;(2)花器官之间干质量的分配发生变化,分配到雄蕊的比例增加;(3)花器官总体的蔗糖、己糖含量降低,其中在花瓣和雌蕊中降低程度大,雄蕊中降低程度小;花器官中淀粉含量降低,其中雌蕊中降低最显著。(4)所有花器官中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EC 3.2.1.26)活性显著降低,AI活性的降低使牡丹花瓣、花粉和子房的生长和发育活力都受到影响。因此,根域限制条件下,牡丹花器官库强小,拉动蔗糖输送到花器官的动力不足,蔗糖输送少,蔗糖被利用后,能形成淀粉被存储起来作为储备资源也少,碳水化合物储备资源受限,调动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动力不足,以牡丹花径小,开花不良,败育率较高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人工饲料的pH值,对蚁蚕、稚蚕和壮蚕进行饲育,以了解家蚕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饲料pH值的要求,并研究用不同pH值的人工饲料饲育1~2龄家蚕对3龄改用桑叶育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蚁蚕摄食和稚蚕饲育的最适人工饲料pH值分别为4.3和4.6;壮蚕人工饲料的适宜pH值范围是4.4~4.7;但当3龄采用桑叶育时,1~2龄中所用人工饲料的pH值,以4.2~4.4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洛阳牡丹主要栽培品种的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茎离析导管分子形态结构存在着差异。根据导管分子演化原理,各品种的导管分子存在由原始到进化的关系,导管分子的进化特征和花型的演化程度是一致的,这为牡丹花型分类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厚皮甜瓜果实光合产物分配和果实糖分积累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厚皮甜瓜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试验材料,在授粉期至果成熟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果实膨大初期(4月20日)蔗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都很低,而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高,5月12日后蔗糖迅速积累,到6月5日和8日,丰蜜二号和好运52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达最高,分别为13.89%和10.37%,而此期厚皮甜瓜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丰蜜二号和好运52蔗糖积累的转折点是在授粉后22d,但随着蔗糖积累和果实的成熟,厚皮甜瓜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下降;丰蜜二号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45d左右,此时果实内可溶性总糖含量达到最高,为13.89%,风味最佳;而好运52最佳收获期在授粉后48d,其可溶性总糖达最高,为10.37%。  相似文献   

20.
防褐剂对牡丹组培褐化发生、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对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化集中发生在转接后4d内。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但长时间处理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继代培养初期在含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进行4 d短期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硝酸银1.0~8.0 mg/L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2.0 mg/L的效果最好并能显著促进增殖;8.0 mg/L时组培苗生长量最大。PVPP能部分控制褐化,1.0 g/L效果较好;低浓度的PVPP促进组培苗生长,高浓度时促进增殖。维生素C控制褐化的效果不佳,且易导致组培苗玻璃化。综合分析认为: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继代转接时,先在添加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4 d,然后转入不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避免活性炭对生长和增殖的负面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2.0 mg/L,能在有效控制褐化的同时,促进组培苗生长与增殖,推荐在牡丹组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