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相似文献   

2.
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材线虫病(Buraphelenchusmucronatus)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目前已在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分布 ,并在日本和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北美洲 ,松材线虫分布也很广。针叶树中还有一些形态与松材线虫非常相近的伞滑刃线虫 ,统称松材线虫复合种(PWNC) ,其中最常见的是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在东亚、美洲、欧洲都有 ,分布极广泛。杂交试验和DNA分析证实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有密切的关系 ,能用RAPD和RFLP技术进行区分 ,拟松材线虫的DNA有东亚和欧洲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松材线虫群体对黑松的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中国、日本、加拿大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us)群体3-4年生黑松的致病性,发现它们的致病力有明显分化。松材线虫不同群体致黑松的死亡率为0-87.5%,RHS系数为0-110不等。中国松材线虫群体致病力高于日本和加拿大群体,其中以中国的BxCN1,BxCN3,BxCSC和BxCZD4个群体致病力最强,致枯率均为87.5%,RHS系数均大于90。在致枯率为87.5%的6个群体中,南京的群体BxCN3平均死亡天数量短(38d)。在全部测试群体中,Bx-CZD的死亡历期最短(14d)。试验发现接种松材线虫的松苗有带虫不表现症状的现象,这对于病害的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苗的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测定来源于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的20个拟松材线虫种群对2年生黑松苗的致病力。根据其致病力大小分为3类:第1类致病力很强,致死率大于85%,RHS(相关寄主适生性)系数大于100,包括法国的1个种群和中国的3个种群;第Ⅱ类有较强的致病潜能,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严重危害,这一类数量最多,包括中国的11个种群和加拿大的1个种群;第Ⅲ类几乎没有致病力,其致死率和RHS系数都是0,包括韩国的2个种群及日本和挪威各1个种群。试验证明法国BmFr种群致死速度最快,致病力最强。黑松苗在感染拟松材线虫后,用自然界水分胁迫和PEG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明显加快黑松苗死亡速度,且大大提高死亡率。提示在高温干旱的年份拟松材线虫可造成松树的大面积死亡。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受到不同环境胁迫时,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外对植物受水分胁迫时体内游离脯氨酸累积的研究较多,而对植物在受病原物感染后游离脯氨酸累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植株脯氨酸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更少见报道.本文研究了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树体内游离脯氨酸如何变化,以及与松树感病性是否存在一定关系,为研究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松树的抗性鉴定等提供新途径.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松树为8~9a生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松材线虫分离自安徽省宁国市的马尾松,采用常规单异活体培养技术,在灰葡萄孢(…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松树上分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并从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上分离细菌,将线虫无菌化处理后与从线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杆菌、产气肠杆菌混合接种无菌黑松苗和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线虫或细菌不能使黑松致病,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拟松材线虫只有与有毒性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接种时才能使黑松无菌苗和愈伤组织发病,细菌通过线虫携带在树体内传播扩散,使松树致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线虫和细菌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是完整的,内质网在细胞器降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核在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之后才崩塌消失.这表明,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其变化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死亡.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PCD是持续发生的,最终引起植株全面崩溃,这可能是感病黑松死亡的内因.在感病10d后,形成层区才开始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形成层的空洞化并非是植株死亡的主因,而是其感病症状.  相似文献   

8.
用多毛孢(Pestalotia sp.)培养松材线虫,经过表面消毒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够导致松针枯死。这暗示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松材线虫虫株致病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oror)Niclde]引起的松属树种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对该病的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松材线虫的6个虫株和拟松材线虫的1个虫株对1年生黑松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6号虫株致病性较强;2、5号虫株致病性较弱;3号和4号致病性居中。6个虫株的松材线虫最终都能导致黑松死亡,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11.
松林线虫群体致病性测定和潜伏侵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 ,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已在日本、美国、黑西哥、加拿大、韩国发生和流行。目前松材线虫的发生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我国最早在1982年秋于南京紫金山的松林中发现该病 ,当年仅见枯树260株 ,现已查明在苏、浙、粤、皖、港、台均有分布 ,各地呈迅速扩展蔓延趋势。至1999年底该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已超过60万公顷 ,累计死树1600万株 ,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TomoyaKiyohare从日本松材线虫分布区内收集到37个线虫群…  相似文献   

12.
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接种后分离树体内的线虫,并观察树体的组织细胞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均能使黑松、马尾松和雪松发病并枯死,而中国线虫虫株仅能够使黑松和马尾松发病枯死,不能使雪松致病。接种后不同时间分离线虫,比较线虫在寄主体内的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接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中国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 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遭到线虫破坏。144 h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中国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但形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黑松针叶及其枝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松1年生针叶经不同低温处理后,用水培法观察针叶褐变及死活状况,并根据针叶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确定了黑松针叶的临界致死低温;在越冬期为-25℃,在越冬前期和返青期为-20℃左右,对越冬期1年生黑松枝条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和分析表明,黑松在经-15℃,12h处理后,其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干扰,使树势衰弱,但并未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9月,采用枝条套袋取样技术对浙江省舟山市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疫区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调查的黑松冠层中,共有节肢动物12目45科95种,共计3 077个个体。其中捕食性昆虫类群有10科17种89头,食叶害虫类群11科16种1 477个,枝梢害虫类群8科18种1 186个,蜘蛛类群11科33种287只,游走性类群5科13种38个。主要害虫种类有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松沫蝉 Aphrophora flavipes,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各功能集团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层,除捕食性昆虫外,总群落及其他各类群对方位的选择性较小,捕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向阳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以食叶害虫和枝梢害虫为主的害虫类群在5月份的优势集中性最高,在7月物种丰富度最高,6-8月危害最为严重。而蜘蛛类和捕食性昆虫等捕食性类群在调查的各个月份中的优势集中性均比较稳定,仅在8月有所降低。图3表1参23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也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危害松树的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或块状)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宜采用带状更新,更新带宽以30m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6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并通过菌落形态、氧化酶检测、接触酶试验,革兰氏染色和ABT自动检测等方法,确定了中国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细菌的主要种类为假单胞菌和泛菌属,而日本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的主要是产气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