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玉米穗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瑞富 《种业导刊》2009,(10):33-33
1穗腐病的症状玉米穗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玉米苞叶变黄以后是发病的高峰期,青苞叶玉米一般不受害。穗尖苞叶及干死的花丝最先腐烂,呈湿腐状,剥开穗尖苞叶,常见有大量的白色菌丝附着在苞叶和籽粒上,发病严重的穗整穗变腐烂,出现大量红色粉状物,既不能食用,也不可作饲料用。  相似文献   

2.
穗腐病是近几年来各地玉米杂交制种中频繁发生的一种病害,尤其在常用自交系478作母本的组合上发生最重。该病害主要危害果穗,轻者影响种子色泽,重者降低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同时降低种子发芽率,给制种单位和基地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  相似文献   

3.
赵玉江 《种子科技》2004,22(2):98-100
穗腐病是世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5%~10%.近年来在我国有些地区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高达40%~50%,减产30%以上,直接影响了玉米繁制种产量.穗腐病病害有多种,根据多年的制种经验,介绍几种穗腐病的病原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发现玉米螟发生危害初期在7月初,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受虫蛀的植株(母本)的茎叶、果穗都会严重阻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水分和养分的传输一旦受阻,则会造成种子子粒干物质的积累受阻,致使子粒灌浆不实、千粒重下降、色泽差、植株早衰.父本茎叶被虫蛀后,会使雄穗水分、养分传输受阻而发育不良,雄穗分枝败育严重,花粉生活力减弱,花粉量减少.另外虫蛀于雄穗,则会直接蛀断雄穗,使传粉不良,或丧失散粉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病原菌种类及危害症状、病情发生规律、抗病性鉴定方法、抗性机制与抗性遗传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生物学发展现状,提出生物技术在玉米抗穗粒腐病育种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遗传关系及抗病资源鉴定、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基因标记和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培育抗性品种是解决玉米穗腐病最有效的途径。以抗性不同的 5 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对杂交组合 F1 和亲本在 3 个地点同时接种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 Griffing 固定模型和 Hayman 模型进行穗腐病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以及产量等 6 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旨在研究正交和反交对杂种 F1 穗腐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腐病和 6 个农艺性状在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穗腐病与 6 个农艺性状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7 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反交配合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穗腐病的正交与反交接种后表型差异非常小。穗腐病的遗传符合加性 - 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利用亲本组配玉米杂交种时,抗性亲本作为父本或者母本并不影响杂交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蚜虫等。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春玉米受害减产10%左右,夏秋玉米减产20%~30%。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茎秆、穗轴、根茬中越冬,春天化蛹,蛹变成蛾(成虫),卵产在生长比较旺盛植株的叶片背  相似文献   

11.
玉米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玉米螟特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接卵和室内PCR分子检测,对采用回交法育成的Mo17Bt、478Bt、综3Bt和87-1Bt等4个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虫性以及Bt基因的存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自交系群体的抗虫性明显提高,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49.70%,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抗虫性不如阳性对照;群体内,单株间抗虫性仍存在差异,有高抗到高感不同类型,其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6-2005年一代玉米螟盛期卵量、玉米成灾面积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湿度气象因子有关。其中普查盛期一代玉米螟卵量与5月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玉米受灾面积与5月上旬-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及6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玉米螟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以便对玉米螟虫害更好地进行防治,利用吉林省通化市1981-2007年玉米螟虫害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与玉米螟灾情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将玉米螟发生程度分为3级:轻度发生、中度中度、重度发生,同时以最大概括率的原则将相关的气象因子也划分为3级,并将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各等级合理赋值,通过统计手段建立了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预报模型。模型回报检验确率达81.5%,试报检验效果也较好,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可为通化市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初步证明了通化市冬季低温对越冬幼虫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在统计中发现,越冬前后幼虫的虫口密度与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关系不是很密切。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由8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基因效应。Wr/Vr和D、H、(H/D)分析表明,除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外,其余4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百粒重、单株产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起主要作用;穗粗隐性基因为增效,显性基因为减效,其余性状均为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穗长、穗粗、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50.8%~87.9%,百粒重、单株产量较低为21%左右;平均杂种优势效应按强弱顺序是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当前耕作制度方式下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河北省安新县2014—2016连续3年进行了小麦病虫草害危害自然损失率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基本明确了在当年小麦病虫草害自然发生状态下,小麦主要病虫草害杂草、蚜虫等的综合危害损失率为70%~87%,明确了科学植物保护措施在小麦生产防灾减灾中的贡献程度,为科学评估小麦病虫草害危害损失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来自不同寄主的 5个镰刀菌菌株 ,通过土壤诱导法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Fusar iumgraminearum和Pythiumgraminicola分别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 5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1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为 88%。F5对F .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5土壤诱导接种诱导效果达 10 0 %。免疫作用迟滞期及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效果好 ,持效期长 ,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 16d ,挑战后 6 3d诱导效果仍为 10 0 %。  相似文献   

18.
外源活性氧清除剂对玉米植株涝害的缓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种活性氧清除剂分别喷施4叶期玉米幼苗,均使受渍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O2^-产生速率和H2O2浓度明显下降,而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增加。这种效应以处理后期(第5天)和老叶(第2叶)较为明显,但各清除剂之间的差异较小。表明各种活性氧清除剂单独使用皆能缓解受渍玉米的涝害,从而增强玉米的抗涝性。试验结果为活性氧参与玉米的涝渍伤害过程提供了证据。也为应用化学调查控手段减轻玉米的涝害的可能性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