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穗腐病是近几年来各地玉米杂交制种中频繁发生的一种病害,尤其在常用自交系478作母本的组合上发生最重。该病害主要危害果穗,轻者影响种子色泽,重者降低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同时降低种子发芽率,给制种单位和基地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  相似文献   

2.
赵玉江 《种子科技》2004,22(2):98-100
穗腐病是世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5%~10%.近年来在我国有些地区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高达40%~50%,减产30%以上,直接影响了玉米繁制种产量.穗腐病病害有多种,根据多年的制种经验,介绍几种穗腐病的病原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张新  汪红  王永普 《作物杂志》2000,2(3):10-12
通过对黄早四、107、478、Mo17、郑22及由它们配制的F1、B1、B2、F2、F3,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在对镰孢菌德腐病的抗笥上既有加性效应,也有一些显性效应;杂交种F1代对穗腐病抗病指数一般表现优于其双亲平均抗病值;含有两个抗病亲本的F2 情指数较含有一个抗病亲本下降20.29%,利用两个抗病亲本的二环系易育成高抗系,若利用含一个抗病亲本的二环系,应该选取抗病性强病情指数低的自交系做母  相似文献   

5.
嫁接是银杏早实、丰产、改良品质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试验,取得银杏嫁接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枝接,夏季以芽接法进行补接为好;接穗取2-3年生枝条;砧木年龄大小均可,但成年砧木可提早开花结果的经验。可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穗粒腐病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帆  万雪琴  潘光堂 《作物学报》2007,33(3):491-496
用已构建的包括88个AFLP标记和15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和230个F2植株用于抗病QTL定位研究,在四川雅安、绵阳对F2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复合区间定位法进行抗病QTL检测。在雅安检测到位于第2、3、4、6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6个,解释表型变异的8.3%~25.7%;在绵阳检测到位于第1、6、7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4个,解释表型变异的11.3%~26.4%。在10个抗病QTL中,位于第6和第9染色体上的2个同时在两点被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15%,表明玉米穗粒腐病确实存在遗传抗病性。利用2个环境抗病指数的平均值进行抗性QTL检测,共检测到位于第1、6和7连锁群上的3个抗性QTL,单个QTL的贡献率在8.9%~17.2%之间。结果有助于了解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机制,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培育抗性品种是解决玉米穗腐病最有效的途径。以抗性不同的 5 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对杂交组合 F1 和亲本在 3 个地点同时接种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 Griffing 固定模型和 Hayman 模型进行穗腐病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以及产量等 6 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旨在研究正交和反交对杂种 F1 穗腐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腐病和 6 个农艺性状在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穗腐病与 6 个农艺性状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7 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反交配合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穗腐病的正交与反交接种后表型差异非常小。穗腐病的遗传符合加性 - 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利用亲本组配玉米杂交种时,抗性亲本作为父本或者母本并不影响杂交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王松 《中国种业》2012,(5):75-75
玉米是冀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该种植区域受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玉米穗腐病经常发生;特别是玉米制种田,不但造成减产,还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病粒光泽性差、颜色暗或不饱满,降低了种子的商品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周春 《种子科技》1992,(6):35-35
玉米自交系“478”是以“8112”ד5003”为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该系具备“8112”的株型紧凑、根系发达、适宜密植、抗倒伏、吸收能力强和“5003”的大穗、高配合力等特点,不但自身生产量(自交系繁殖或制种产量)高,而且用其组配的掖单12号、掖单13号杂交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近几年来,不管是制种田还是自交系繁殖田里,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穗腐病,严重影响制种和自交系繁殖  相似文献   

11.
高赖氨酸玉米对串珠镰刀菌穗腐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奥帕克-2高赖氨酸玉米(简称 O_2玉米)为材料,通过正反交、10×10不完全双列杂交以及六个世代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穗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O_2玉米对串珠镰刀菌穗腐病的抗性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抗性基因不存在上位性,抗性遗传力较高。抗性至少受1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来自不同寄主的 5个镰刀菌菌株 ,通过土壤诱导法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Fusar iumgraminearum和Pythiumgraminicola分别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 5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1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为 88%。F5对F .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5土壤诱导接种诱导效果达 10 0 %。免疫作用迟滞期及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效果好 ,持效期长 ,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 16d ,挑战后 6 3d诱导效果仍为 10 0 %。  相似文献   

13.
取食苹果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系统饲养,采用组建种群生命表的方法, 研究了取食苹果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玉米叶片和人工饲料的亚洲玉米螟相比,取食苹果的种群,不仅生长发育受阻, 而且其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生殖力等各项参数均有所下降:其平均世代周期(57.3310d)分别比取食玉米叶(37.7170d)和人工饲料(43.5750d)的种群延长了19.6140d和14.1420d;其净增值率(1.8933)、内禀增长率(0.0111)和周限增长率(1.0112)比取食人工饲料的种群分别下降了93.66%、93.26%和14.23%,比取食玉米叶的分别下降了76.91%、80.11%和4.37%。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高产田(100kg/亩)4.9块卵/百株;中产田(75kg/亩左右)5.5块卵/百株;低产田(50kg/亩左右)6.2块卵/百株,在玉米螟严重发生年份,应适当放低。  相似文献   

16.
朱友林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0,16(2):131-138
玉米自交系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性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gcv=18.37%),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84.87%)。随着玉米年龄的增大,髓组织密度与髓组织含糖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在抽雄后19天和28天,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病害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髓组织密度对茎腐病级别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皆为负值;不同时期的髓组织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遗传关系及抗病资源鉴定、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基因标记和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奎生  王殿昌 《作物学报》1993,19(5):468-472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种条件时,利用自然发病作为选育抗病材料仍有一定效果。玉米苗期接种青枯病重于成株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