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2.
张启利 《中国茶叶》2011,33(4):18-18
一、准时投叶,适温杀青 在绿茶制作过程中,杀青是关键工序,一般通过杀青叶的手感和颜色变化等来判断是否达到杀青适度,在这一点上,茶叶生产者都不难做到,但难做到的是:对于80型滚筒杀青机,何时投下第一把鲜叶,使杀青叶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做法是将手伸进滚筒进叶口,手心向下.  相似文献   

3.
碧绿剑,又名翠芽,俗名脱毛针,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一种高档名优绿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芽头较大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利用微波杀青机杀青、多功能理条机进行整形脱毛加工而成.主要特征:外形挺直,青翠碧绿,浑身无毫,滋味甘醇,香气清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均匀完整.以往的碧绿剑大都采用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为主,由于芽头粗壮,经常很难杀匀杀透,常出现焦边、汤色带红或黄芽等现象,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利用微波杀青,较少出现以上现象,产品质量更趋稳定.微波杀青具有省时、节能、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加热均匀等特点,正在产区推广应用.现将碧绿剑的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茶叶杀青质量,以用于名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为例,基于离散元分析技术的PFC3D法。对杀青过程的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如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布局、倾角及结构,滚筒倾角与壁温等对杀青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滚筒杀青时,存在最佳转速;滚筒前段布置较多的导叶板,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迅速提高;适当增加导叶板倾角和采用“L”型导叶板,将提高茶叶在筒壁上的散度,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均匀;在保证杀青质量前提下,滚筒平均壁温和倾角呈双指数函数关系;杀青效率和滚筒倾角呈二次函数关系。研究还表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滚筒式设备干燥颗粒状农产品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茶叶有了烟焦味,就被称作烟焦茶。烟焦茶使茶叶品质降低,甚至失去饮用价值。造成茶叶烟焦味的主要原因有: 杀青机漏烟,炉温过高,茶叶炒焦;扫叶器扫叶不干尽或锅内留有宿叶,经第2次炒叶时,宿叶枯焦;鲜叶大小不匀,老嫩不一,揉捻过度,碎茶炒焦;以及锅粘茶汁清除未净,积垢烧焦等。据各地生产实践,要防止茶叶产生烟焦味,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杀青温度,正确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嫩叶老杀,适当多抖,老叶嫩杀,适当多闷”的原则。要求杀得透,杀得匀,杀得适度,不可杀青过老或温度偏高偏低。为防止杀青叶被烧焦,应在杀青机温接近280℃(滚筒局部  相似文献   

6.
杀青是名优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手工杀青方式由于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而逐渐被机械杀青所取代.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地开发出专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系列滚筒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不仅台时产量高,而且所制茶叶色泽绿,香气高,因而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对这些机械的杀青工艺缺乏系统研究,导致生产上仅凭经验掌握,影响杀青效果.据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际,谈谈30型柴式滚筒杀青机的杀青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电热管式的滚筒杀青机存在能源损失大、电热管使用寿命短、升温慢等问题,本文设计了电磁热滚筒杀青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先进的感应加热技术对滚筒直接加热以达到升温的目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将线圈绕在滚筒上并采用电刷传导电流,这样可以提高热效率,从而降低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8.
一、6CS—60型滚筒杀青机的结构、性能和功效我省现有的50型腰式杀青机和184型锅式杀青机虽小巧、价廉、适用,但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量低,不适合大中茶厂使用,也不适应联装生产的要求。为此,近年来我们从外  相似文献   

9.
<正>滚筒杀青机杀青是云南德宏州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杀青方式,滚筒杀青机价格低廉,杀青成本低,应用范围广,还可以使用在绿茶加工的干燥环节,能适应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在大宗绿茶和各类名优绿茶加工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滚筒杀青机,多为高能耗机械,热能损失严重,在当前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降低能耗迫在眉睫。茶叶加工过程中"杀青"是耗能较大的一道工序,也是影响茶叶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杀青过程中必须利  相似文献   

10.
曾民秀 《中国茶叶》1992,14(1):28-29
浙江泰顺县山垟坪茶场,主产炒青绿茶,近年来制茶上采用了滚筒杀青机杀青和烘干机烘二青。滚筒杀青机是用福建寿宁茶机厂的产品,其筒径为65cm,筒长3m,由手工投叶,出茶口下方自配了一台风机作散热排湿。该机杀青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炉膛深度砌得不够,灶腔体积小,存在鼓风机鼓风助燃时火焰往灶门外窜的毛病,既浪费燃料,又易烧坏灶门上方的砖壁。烘干机是用福建松溪茶机厂生产的6CH-6型烘干机,该机配套的“U”型直管式金属热风炉,使用了两年,因管道被烟尘阻塞,金属被燃烧的煤气腐蚀损坏而报废。鉴此,笔者在殷鸿范“茶机的节能潜  相似文献   

11.
杀青叶及时摊凉散热,才能保证“清汤绿叶、香气鲜爽”。过去,多将杀青叶摊放在制茶车间地面上,让其自然冷却,速度慢、效果差。近年来,我场改用风力输送装置,输送杀青叶,效果很好。该风力输送装置系由离心风机、输送管组成。安装在滚筒杀青机出叶端下方。输送管末端上扬,与地面成45°夹角。杀青叶出筒后落进输送管内,在风力作用下,在空中作斜抛后  相似文献   

12.
6CS—60型滚筒杀青机、6CC—46型滚筒茶叶炒干机、6CF—95型茶叶杀青复干机鉴定会于1982年8月17日—20日在株州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科研、管理、学校、工厂、使用等部门36个单位的42名代表。会议由省机械局和省供销社主持。根据省下达的上述三种绿茶初制机械的研制任务,由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省茶叶公司共同改进研制的。通过  相似文献   

13.
选取金属灶式80型滚筒杀青机为试验机型,在杀青机炉膛内安装生物质燃烧器炉芯,在炉膛外安装自动投料器,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代替薪柴加工遂昌香茶。结果表明,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后,该杀青机预热时间比柴灶缩短,加工工效比柴灶有所提高,制茶工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制茶质量比柴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B型滚筒复干机(以下简称复干机)杀青,已在我省一些小型绿茶初制厂开始使用。目前,一般茶厂对复干机杀青的特点不尽了解,操作技术掌握不当,给茶叶品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根据1988年茶季在桃源县几个小型茶厂使用和调查的情况,对如何使用复干机杀青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云南红河州名优绿茶梯田秀峰茶的杀青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杀青温度、时间对梯田秀峰茶品质影响较大。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色相角Ha^*b^*先增后减;茶多酚含量随杀青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杀青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利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140℃、50s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三、杀青机械 乌龙茶杀青亦称炒青,其原理与绿茶杀青相同。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固定做青品质,散发部分水分,同时通过热化学作用去除“青叶”中的青草气,并发展香气。目前乌龙茶杀青多采用滚筒杀青机和燃气炒青机。  相似文献   

18.
徐海卫  谭和平  李刚  谢驰  李建 《茶叶科学》2014,34(4):381-386
为减少滚筒式杀青机中螺旋导叶板设计的盲目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精度,分析了对数螺旋线的螺旋角对滚筒式杀青机生产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在导叶板螺旋运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分段设计导叶板的方法,并采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滚筒杀青机筒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研究杀青叶在仿真固定螺旋升角与分段设计的导叶板在杀青机稳定工作时的受热状况,以及杀青叶在滚筒中的推送情况,验证了分段设计导叶板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杀青品质。  相似文献   

19.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何迅民  叶火香  何科伟 《茶叶》2011,37(3):147-149
本文针对松阳香茶存在的色泽不绿,香气不高等品质问题,采用不同杀青温度和不同的投叶量处理,研究其对松阳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工艺相同的基础上,采用8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下锅温度以250℃,投叶量在100kg/h时,炒制的香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