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陆续地编出一元立木材积表,材种出材量表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用表。用一元材积生长量表尚属空缺。利用二要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三局原始林区兴安落叶松一元材积生长量表进行了编制。  相似文献   

2.
林木“平均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继先  李信 《山西林业科技》1994,(3):48-48,F003,F00
采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1928株样木研制出林木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用计算机求出22个高径比一元材积模型,并通过伐倒木区分求积验证,用该方程式求得的林木蓄积与实际蓄积只差0.9%。  相似文献   

3.
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建立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应用形数法、一元材积公式法和二元材积公式法分别建立了6种立木材积模型,经材积系统偏差分析和材积误差分析后,从中筛选出V模(v)=0.012 067-0.003 397D+0.000 582D2作为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其误差为1.409 0...  相似文献   

4.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陆续地编制出了一元立木材积表、材种出材量表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用表,而一元材积生长量(率)表尚属空缺。利用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三局原始林区兴安落叶松一元材积生长量(率)表进行了编制。此表可以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发展动态,以及为改善林木生长状况,提高生长量,合理经营、利用、开发原始林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用于甘肃省的立木材积模型,获取更为准确的材积表,以甘肃省山杏、山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无损立木精测获取数据,并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两个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方程、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以及树高-胸径回归模型,为准确估计相应树种的森林蓄积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经典的二元材积模型山本和藏式及指数树高模型进行联立得到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通过6项指标对所得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二元材积模型、一元材积模型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山杏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2.12%,2.58%;山杨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1.57%,2.01%;所建相容性一二元材积模型可用于甘肃省山杏山杨蓄积量估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落叶松实际调查材料 ,阐述了刀切法估计树干材积的过程 ,认为刀切法估计树干材积是可行的 ,并得出了比一元材积表计算材积精度高 13%的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发生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人工林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根据200株落叶松地径与胸径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方法,建立地径与胸径直线相关关系式。利用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了落叶松人工林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解决了利用地径测定林木材积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200株落叶松地径与胸径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方法,建立地径与胸往直线相关关系式。利用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了落叶松人工林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解决了利用地径测定林木材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兴安岭西坡北部林区生长的兴安落叶松“低价林”的分布、形成原因的分析,阐述了该类林分的分布规律和生长环境。并对该种林分标准地及计算木进行调查和计算木的年龄与胸径、年龄与材积的回归计算,模拟出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绘出回归曲线,以分析兴安落叶松“低价林”年龄大、径阶小、蓄积量低等林分特点及其林分生长规律。经过更新样地调查,分析该种林分天然更新情况,阐述了天然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经营利用兴安落叶松“低价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一元立木材积表使用精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标准地,测算出标准地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用二元立木材积公式和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出理论“平均木”的材积,求出一元材积表的修订值,用修订后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蓄积量更能接近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一元立木材积表使用精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运用立地指数的理论,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提出了按指数级材积生长率计算蓄积量的方法,阐述了计算各指数级生长率的步骤,旨在提高对落叶松人工林资源统计和预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运用立地指数的理论,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提出了按指数级材积生长率计算蓄积量的方法,阐述了计算各指数级生长率的步骤,旨在提高对落叶松人工林资源统计和预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疏伐的施工设计工作和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编制了落叶松人工幼令林立木一元材积表。共收集标准木479株,按照1米区分段求积法计算出每株标准木的材积,按照1厘米一个径级求出各径级的平均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木材积,配材积和断面积的加权直线回归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52m3和50.16m3;四种落叶松在落叶病感病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抗性最强,与其它三种落叶松差异显著,兴安、华北落叶松感病较重。四种落叶松在褐锈病感病性状上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1928个样本,编制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2个平均高径比的一元材积式,并通过伐倒区分求积木验证,用该材积式求得的林分蓄积与实际蓄积之间只差0.9%,与一元材积表比较精度提高10~20%,且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陈加利  姜喜  闫海 《林业科技》2011,36(3):32-34
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结合一元材积表测定计算胡杨林的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胡杨的一元材积方程为V=0.000484469d2.011854,将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按径阶大小顺序排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4块样地林分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5.0、13.7、15.9cm,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153株马尾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实测数据,拟合6种树高曲线模型及常规一元、二元材积模型,对所有树高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树高曲线模型代入二元材积模型,构建新一元材积模型,并对常规一元、二元、新一元3种材积模型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66以上,总相对误差均低于5%,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对比分析6种树高曲线模型,选择模型5作为最优树高曲线模型;3种材积模型的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均较高,分别超过0.89和95%,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较常规一元模型,新一元材积模型的各项指标均更好,且能满足林业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辽东落叶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强度抚育间伐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8年后,各间伐强度均能够促进落叶松胸径的增长,并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生长量的增长效果就愈加明显;对落叶松林分树高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各间伐强度与对照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不大。各间伐强度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率,并且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由于间伐减少了林地内落叶松的数量,初期各处理区落叶松单位面积的蓄积量要明显低于对照。到间伐处理后的8年,极强间伐区落叶松单位面积的蓄积量295.3m~3/hm~2已超过了对照区的260.57m~3/hm~2,而其它处理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依旧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