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张生 《花卉》2011,(7):17-19
菊花(Dendranthema monifolium)别名黄花。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小菊类在5℃以上即可以萌动,10℃以上新芽伸长,菊花喜光照,但夏季应遮除烈日照射。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忌积涝及连作,每年分株、扦插新株为宜。菊花原产中国,世界估计25000-30000种,我国现在有7000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2.
切花菊花期控制与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 (Dendranthema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是我国传统名花。切花菊因具有花色、花形繁多 ,产期易调节 ,切花寿命长等优点 ,成为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大的鲜切花之一 ,约占鲜切花总量的 30 %。切花菊有寒菊、夏菊、秋菊及四季菊 ,其中秋菊的品种最多 ,花色花型最丰富。在福建省秋菊正常花期集中在 10~ 11月 ,此时切花菊量多价低 ;而在随后的 12~ 3月期间 ,传统节日多 ,用花量大 ,花价高 ,却少有自然花期菊。生产上多利用菊花为短日照植物的特性 ,采用灯照设备 ,延长光照时间抑制花芽分化 ,推迟花期 ,以适应市场需求。因各…  相似文献   

3.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宿根草本花卉,园艺品种和栽培品种繁多,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开放在百花凋零的仲秋之节,傲霜而立,  相似文献   

4.
菊花品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常见的菊花切花品种 依照菊花自然花期季节,可将其分为秋菊、夏菊和寒菊.常见切花菊品种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名种菊花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是我国栽培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菊花大多数采用扦插法繁殖,但一些著名品种扦插法繁殖难以生根,致使生长弱,开花晚,无法大量繁殖、生产难以满足需要.因此研究优良菊花品种的快速繁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菊花,别名黄花、九花、女华、日精、节华,是菊科菊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目前菊花的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中常见的食用菊花主要有:①菊科菊属中的菊花Dendranthena morifolium 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除作为重要的观赏花卉外,还有一部分品种是名贵的保健蔬菜,以食用花瓣为主;②菊属中的菊花脑Dendranthema nankingense是一种野菊花,以食用叶片、幼茎为主.食用菊花性味微寒、微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黄酮甙等,并含丰富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作为蔬菜食用,具有清热解渴、润喉生津、降脂降压、延年益寿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浅谈切花菊“优香”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践  刘方  张智 《北方园艺》2011,(19):79-80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中国,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占全球切花数量的30%.尤其在作为亚洲花卉主产和消费市场的日本,菊花是消费量和消费额最大的切花品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多年从事出口菊花生产实践,结合自身经验对出口切花菊"优香"栽培技术作简要总结,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被菊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王彭伟  陈俊愉 《园艺学报》1990,17(3):223-228
本文采用远缘杂交后连续选择的方法,对菊花新品种群——地被菊进行了研究。母本多采用‘美矮粉’和早菊品种等,父本则多采用菊属野生种(含半野生种)毛华菊、小红菊、甘野菊、野菊、紫花野菊以及‘北京菊’等。结果选育出一套抗性强、开花繁密、花期集中于“十一”前后或较长、植株较矮或匍匍状、管理粗放、适合于露地栽植过冬的地被菊新品种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5个食用菊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同肥水栽培模式下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比、光照条件对食用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品种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种食用菊均适合在金昌地区栽培,其中燕山白玉和燕山金黄的表现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筛选出(2)号基质(泥炭︰耕地土︰沙子=5︰3︰2)为食用菊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比;初步研究表明光照对食用菊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菊花又名九花、黄花。属菊科,菊属,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菊花品种繁多,可配置在园林的花坛、花境或假山上,还可以制作盆花、盆景、花篮、花圈、大丽菊、悬崖菊、塔菊、树菊、扎菊等,更可作插瓶切花。近年来,开始发展地被菊,它被作为"开花地被"等用。此外,菊花还具有养肝明目、疏  相似文献   

12.
药用菊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药,有养肝明目、疏风清热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原料.以前以采摘野生菊花为主,近年来在桂林市恭城县和灌阳县有大面积人工种植,主栽品种有杭白菊和淮菊.菊花也是观赏性高的园林植物,结合旅游观光增加附加值. 1菊苗培养 (1)繁殖方法:药用菊花只开花不结籽,植株都靠母本无性繁殖,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 分枝繁殖于冬季收摘菊花后,在12月中旬将菊花茎齐地面剪掉,根部就地培土,筑5 cm高的土垄,待第二年3月中下旬~4月初扒开土垄,浇水肥,使其发芽,逐步长出菊苗.到4~5月菊花幼苗长至15 cm高时,将全株挖出,顺苗掰开分成数株,每株苗应有白根.每667 m菊苗可分株移栽1~1.3 hm2.  相似文献   

13.
菊花为菊科植物 ,以干燥花序入药 ,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近两年市场价一般每kg在1 0元以上。菊花按产地不同 ,可分为毫菊、滁菊、贡菊和杭菊等。菊花耐寒冷 ,喜温暖 ,喜光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左右。稍耐旱 ,怕涝 ,苗期至孕蕾前适宜较湿润的条件 ,花期以干燥为好。土壤pH值在 6~ 8之间的旱地和稻田均可栽培。选地与整地 菊花连作病害较重 ,生产上应轮作 ,前茬以麦子、水稻、蚕豆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耕翻 ,施入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南方栽培要做高畦。育苗移栽 移栽前 60天左右扦插育苗。剪取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插条。…  相似文献   

14.
独本菊又称标本菊、品种菊,每盆一株,每株一朵花,它能充分表现出菊花的性状,枝叶挺秀,花色鲜艳,花朵大,独具一格,是种好艺菊的关键和栽培菊花的基础,要种好菊花必须先种好独本菊。  相似文献   

15.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喜阳光、喜凉爽,具有一定耐寒性、忌连作的短日照花卉。要求栽培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由于品种繁多,栽培的方式不同,管理措施也各异。通常造型菊有盆菊、大立菊、悬崖菊等。  相似文献   

16.
<正>菊花起源于我国,适宜种植于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喜肥、耐寒、喜凉爽、不耐涝,是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1生长习性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普通菊花品种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小于10小时,花芽分化,花蕾发育。若蕾期夜间温度较低,日夜温差大,开花早;夜温高,白天日照时间长,或经常半夜光照半小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兵  肖冠军 《广西园艺》2006,17(6):33-34
菊花(Dendrathema morifolium Tzvel.)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可采用多种方式繁殖,其中扦插繁殖是最常用的一种繁殖方式,简单易行,且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为了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及苗的生根质量,本文通过试验采用不同的基质处理,研究基质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岳峰 《北方园艺》2010,(9):113-113
蜡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Andr)为菊科蜡菊属1 a生草本花卉,原产澳大利亚,花朵总苞片如花瓣状,色彩鲜艳,而且光泽坚硬,如涂了一层亮蜡,花似菊花而得名蜡菊.株高0.5~0.8 m,茎分枝,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花径3~5 cm,花有红、紫、橙、黄、白褐等及许多复色,花朵质地坚硬、干燥,花后不凋谢,不怕日晒、不变形、不变色,剪切可自然长期贮放.  相似文献   

19.
酸豆Tamarindus indicaLinn.又名酸角(酸型)、甜角(甜型)、罗望子、酸梅、罗晃子(台湾)、酸饺等,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的高大常绿乔木,属豆科,酸豆属,其品种大致分为酸、甜两种类型。酸豆耐干旱,喜光照及炎热气候,为阳性树种,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后经苏丹引入印度繁衍栽种,生  相似文献   

20.
菊花属于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50cm。茎直立,茎部木质化,多分枝,叶有柄,叶片卵圆形或狭长圆形,长3.5~5cm,宽3-4cm,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头状花序大小不等,单生枝端或叶腋,花形变化多,花色丰富。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性喜阳光,不耐荫。通过家庭盆菊矮化栽培技术,可将其培育株型矮、茎杆粗壮、叶片厚绿、花朵大而鲜艳、花期长、病虫害轻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