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精养鱼常见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这在精养鱼塘显得尤为重要。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病原体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当鱼鳃患病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鱼体会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呼吸运动节律来弥补病鳃气体交换的不足,当鳃的气体的交换量(即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水中氧气)降低到不能维持最低生命活动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防治鱼类鳃器官的常见病多发病十分重要.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三大类,其中寄生虫又分为原虫、蠕虫、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等.  相似文献   

3.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笔者凭着多年从事水产工作的经验,将鳃病分为以下6大类,以期为水产业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1 营养性鳃病1 1 症状鳃丝弯曲,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1 2 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它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1 3 防治方法合理调配精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  相似文献   

4.
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  相似文献   

5.
鱼类鳃病,或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或被寄生虫侵袭复被细菌感染,其诊断可通过目测、镜检等手段确定病因,依据检测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采用相对的杀虫杀菌方法,即可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真菌性鳃病,只需用杀菌药物,按使用说明书标示的用法、用量进行治疗;被寄生虫侵袭继发细菌感染,则采用先杀虫(如甲壳类用菊脂类杀虫剂液,蠕虫类用有机磷杀虫剂,原生动物用重金属盐类)后杀菌,或杀虫杀菌同时进行,这在生产中,已为人们熟识并得到广泛运用。 对于水质恶化、水中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过量滥施药物及鱼类肝脾病诱发的鳃病,…  相似文献   

6.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病原体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当鱼鳃患病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鱼体会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呼吸运动节律来弥补病鳃气体交换的不足,当鳃的气体交换量(即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水中氧气)降低到不能维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00,298(9)
鳗鲡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鲡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流行季节为每年5-10月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时的鳗池,容易发生此病。患病鳗鲡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它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 [病理过程]鳃霉通过菌丝产生大量孢子散落于水中,孢子与…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鱼类鳃部发病率非常高,故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导致鱼类鳃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何分析发病原因、正确诊断,关系到能否对症用药,也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将引起鳃部发生病变的几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宗淡水养殖鱼类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生产中,鱼类鳃部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传统病害防治中细菌性鳃病、真菌性鳃病、寄生虫侵袭性鳃病较多,近年来因水质恶化,水中有害物质或滥施药物引起的中毒性鳃病也时有发生。准确诊断病因,对症施药,对减少渔业生产损失至关重要,笔者在为渔民朋友进行渔业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夏,鳗鱼烂鳃病发生频繁,个别养殖场损失严重,特别是土池养殖鳗鱼,用药治疗比较困难,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不对症下药,采用一些国家明文禁止的兽药,结果损失更加巨大。现将有关鳗鱼烂鳃病发生的主要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作扼要介绍,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一、病因引起鳗鱼烂鳃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有:由于寄生虫如纤毛虫、指环虫、拟指环虫感染鳃造成对鳃的损伤后,细菌继发性感染;原发性细菌感染,其病原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屈桡杆菌等;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鳃霉寄生于鳃部血管引发细菌继发性感染;水质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1.
精养池淡水鱼类的鳃病分析贾滔 汤红梅1.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防治方法:应积极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降低水中的氨含量。如果将水中的氨含量降低到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高氨浓度0.025mg/L以下,就不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换水不便的池塘也可泼洒西菲利、科利尔等生物调水剂,达到快速降低氨氮的目的。且勿大量施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以免将氨瞬时转化为亚硝酸盐加强了对鱼的毒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00,294(5)
每年的5-10月份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的鳗池,容易发生鳃霉病。鳗额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闻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患病的鳗阐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他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诊断可取鳃组织制作压片镜检,若血管内含有菌丝(通常其内有较多的抱子…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鲫鱼感染三代虫后的症状及鳃组织的病理情况。症状主要是:患病鱼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并在水中无规律地狂游,鳃丝缺损甚至末端缺失.病理组织切片研究表明:三代虫对鲫鱼鳃的危害主要是影响鳃组织的正常气体交换,严重时导致病鱼的窒息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业预防三代虫病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8):55-55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弓、鳃耙、鳃丝三部分组成,鳃丝表面布满微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过滤水中浮游生物进入食道而摄食。同时鳃具有调节体内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将体内过多氨氮、二氧化氮等经鳃排出体外,一旦鳃发生病变,就会直接威胁到鱼类的健康,甚至终止其生命运动。下面笔者就近几年来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几种烂鳃病的防治方法做一简介,仅供水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鱼生活在水中,一旦得了病,只有先明确病因、病原及病种,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正确的诊断方法是治疗鱼病的关键。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及临床诊断方法介绍如下:一、鱼体检查即检查病鱼的体表、鳃及内脏。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检查:1.目检(1)体表,将病鱼或新  相似文献   

17.
吕纪增 《齐鲁渔业》2006,23(6):46-47
1 烂鳃病此病多发在5-8月、水温25~30.5℃,危害程度达到5%~10%。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鱼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鳃上淡黄色黏液多,鳃丝肿胀部分呈淡红色,并可见小出血点。防治措施:用漂白粉先溶于水中,滤掉残渣,制成浸泡消毒水,浓度为10×10-6。将网箱内的鱼全部浸泡 3-5分钟,然后移到10-20×10-6浓度的呋喃西林水溶  相似文献   

18.
一、宜无病先防忌病后寻医鱼类生活在水中,各种活动不便发现,所以,鱼类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观察到,待发现已到了中后期,这时病鱼已很少摄食或已停止摄食,口服药物治疗效果难以理想,且药物在水中溶解散失很大。又因鱼类个体小、数量大,逐条注射治疗亦不现实。全池泼洒药物仅可治体表病和鳃病,但用药成本大,对鱼类饵料生物和水质有较大影响。因而鱼病防治必须坚定“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鱼类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鳃来完成。鱼鳃的结构复杂又精细,梳子状的鳃瓣由鳃丝和鳃小片组成,在鳃小片中布满微血管。鱼类通过鳃丝的张合来完成呼吸的过程。除气体交换外,鳃还具有排泄废物和调节渗透压的作用。鳃很重要,但它极易被感染而致病。鱼类鳃病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治,是水产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李茜 《齐鲁渔业》2004,21(12):21-21
一、应施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勿施未发酵的或新鲜有机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在水中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并且产生许多有害气体侵害鱼类,鲜肥能引起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