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樟义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1,(16):112-114
双季田藕(Nelumbo nucifera)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把莲藕一年一季的传统栽培模式改为春藕—夏藕双季栽培的新模式,其中,春藕和夏藕都是以定植时间命名。双季田藕的春藕5月上旬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填补了浙江地区6月前后2个月左右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不仅使藕农增产增收,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莲藕的食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主藕、整藕和子藕作种的繁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主藕、整藕、子藕3种繁殖方式对莲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对莲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以子藕作种,植株前期和中期生长最快。3种繁殖方式莲的生长动态表现为:6月中旬以前,浮叶变化幅度不大,立叶缓慢增长,6月中旬至7月中旬,浮叶和立叶都快速增长,立叶于8月上旬达最大值,比浮叶晚15~20d左右,立叶整个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变化。3种繁殖方式均不影响莲藕的熟性,对地下茎(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皆可用作繁殖,其中以子藕作种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3.
故乡民间常戏谑地说世上有四大鲜:“头茬韭,花香藕,新娶的媳妇,黄瓜钮。”这种说法虽粗俗失雅,但用来赞美花香藕,却足不为过的。家乡盛产花香藕,用花香藕做的凉拌藕片、藕丝糕已列入维扬十大特色小吃中。为什么强调是特色小吃?别的地方一样产藕,难道不会依样做人小吃么?  相似文献   

4.
无花类型藕莲品种产量形成与需肥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小江  赵有为 《园艺学报》1991,18(4):335-339
本文研究了花藕的产量形成过程及需肥特性。结果表明,藕莲植株前期进行营养生长,后期转入贮藏生长,以其后栋叶的出现为标志。新藕的形成、膨大过程在7月16日至8月20日,历时约35天,其中包含一个快速增长期。结藕以前,体内同化产物主要分配给茎叶,用于开源;结藕后,主要分配到藕中,用于扩库,其间发生了生长中心的转移。并初步探明藕莲生育期中对N、 P、K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其吸收比约为2.73:1:5.2。  相似文献   

5.
刘义满 《长江蔬菜》2015,(14):38-40
藕带别名藕鞭、藕尖、藕梢、藕梢子、藕苗或藕肠子等,是湖北莲藕和子莲产区家喻户晓的水生蔬菜,主产于湖北的江汉平原,如天门、洪湖、仙桃、潜江、嘉鱼、沙洋、京山及武汉等地.每年春夏季节,藕带是许多家庭、宾馆、酒店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实际上,采食藕带的习惯古已有之,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莲藕》篇记载,藕蔤名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茹,老则为藕梢,味不堪食.”  相似文献   

6.
莲藕属睡莲科,多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生产中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用整支藕作藕种,每亩用种量200—250公斤左右,因而生产成本很高.有些地区试用藕节,藕头做种,每亩用种量可降到60公斤左右,但耗费量也不算少,且切下藕节、藕头后余下部份的商品性大大降低。同时,用这种方法繁殖,病菌可通过地下茎传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近郊灵芝乡等地进行了顶芽繁殖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藕莲,又叫菜藕、家藕,是以收取肥大的地下茎藕为目的。因其特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广为种植,且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大田植藕技术介绍如下:1藕田选择应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适宜、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溉和排水都比较方便的田块进行栽植。2整地与施基肥  相似文献   

8.
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是义乌市城西街道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形成的田藕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以早熟、优质、高产的东河早藕为基础,利用大棚设施,通过科学管理,使春藕提早到5月中旬上市,填补了5~7月近3个月的鲜藕市场空档,每1hm2双季鲜藕产量52500kg,产值90000元以上,最高产值达到180000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鄂东名产巴河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河藕为鄂东四大名吃(樊口武昌鱼、鄂城白酒、黄州豆腐、巴河藕)之一,素以品质优良著称,出产于浠水县巴河镇北十里的芝麻湖。巴河藕来源已无法考证,苏东坡的诗词中曾提到过这种藕,清朝作为贡品,慈禧太后的食谱中也有  相似文献   

10.
夏成利 《西南园艺》1999,27(1):30-32
藕鱼工程,是利用水田自然资源,在泥中播种优质藕鄂莲四号,并借助藕田肥沃条件养殖泥鳅、黄鳝,在水中科学放养银鲫、建鲤和草鱼,使单位面积内既有藕的主要产值,又获鱼类附加效益;在藕的生长期环境特别幽静,藕叶浓郁清香,荷花绚丽素雅。所以,它是集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的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1.
藕糖的制作     
成明扬  张含金 《蔬菜》2001,(4):18-18
独具风味的藕糖,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是通过加工使藕产品增值的有效途径。 一、工艺流程 原料→制坯→酸漂、水漂→糖渍→浓缩→再浓缩、上糖衣→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与整理 选用肉质白嫩、纤维少、根头粗壮的鲜嫩藕,切除藕节,用清水漂洗干净,沥水称重。 2.制坯 将藕重1/2的水和洗净的藕加入不锈钢锅中煮沸至藕稍软(用筷子能轻轻刮掉皮即可),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冷却后用竹片将藕皮刮净,再用清水漂洗1遍,用不锈钢刀切成约1cm厚的藕片。 3.酸漂与水漂将切好的藕片放入稀大米汤或淘米水中浸泡2~…  相似文献   

12.
<正>农谚云:"三月三,藕发苫",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清明(4月5日左右)前后,当气温上升至14~15℃时,莲的地下茎从休眠中苏醒过来,生命的周期运转开始了。藕的顶芽开始萌发,经过伸长生长形成细长的根状茎,节间白嫩,俗称为"藕鞭",或叫"藕带",古时称"蔤"。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莲藕》篇记载,"藕蔤"(藕带)名"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茹,  相似文献   

13.
正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冲积的三角洲,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莲藕为仙桃市四大土特名产之一。对于沔城藕,人人都赞不绝口,新藕甜老藕粉,来沔城的客人都要吃一碗藕汤和藕丸子,一享美味佳肴。沔城藕以南桥村小朱垸的莲藕最为有名。小朱垸现有莲藕种植面积约286.7 hm2,品种多为沔城当地的鸭蛋头品种以及鄂莲7号、武植二号等。目  相似文献   

14.
速冻藕带烫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藕带为原料,研究沸水烫漂和低温烫漂对藕带多酚氧化酶(PPO)、色差、质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藕带沸水烫漂的最佳时间为90 s,低温烫漂最佳条件为65℃烫漂、2.5~3.5 min;通过对藕带沸水烫漂和低温烫漂后的质地特性比较,发现沸水烫漂对藕带质地的影响较大,低温烫漂(65℃烫漂3.5 min)对藕带质构几乎没有影响,低温烫漂更适合藕带速冻前的烫漂处理。  相似文献   

15.
沈瑞 《蔬菜》2007,(5):32-33
一、选料应选表皮微黄、肉质洁白、藕径大约为40~50mm的鲜藕。所用白糖应干净洁白、颗粒均匀、透明,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明代为朝廷贡品。用宝应荷藕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早在唐朝,宝应荷藕种植就有文字记载。至明代,荷藕已成为宝应大宗生产的土特产品,《万历志》列"宝应十景"中有"西荡荷香"。清代《康熙志》列"宝应十二景"中有"莲叶接天",植荷盛况可知。1933年《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特刊》载:"宝应植藕85 000亩,亩产1 500斤,年产藕12 750万斤;藕粉2 000担,品质纯真,性黏味美,富  相似文献   

17.
佳藕美人     
《吉林蔬菜》2011,(2):49-49
藕浑身是宝,全身各部几乎都是美容的上好食材,藕粉就具有非常好的美容作用。据史料记载,我国四大古典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常以白玉米配珍珠粉、人参末,调藕粉成膏涂面美容,从而使肌肤凝脂生辉,青春常驻。上好的藕粉用开水冲熟,呈淡紫藕芽色,晶莹透明,有光泽,有胀性,有韧性,糊化稠厚粘滞,挑丝细长,聚缩成团,入口爽滑消融,散发出藕特有的清雅淡香,清宜补人。  相似文献   

18.
僵藕的发生与矿质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僵藕发生与矿质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僵藕田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性矿质离子含量均略低于正常田,但差异不显著;②在肥沃土壤中生长的僵藕叶中矿质元素含量一般均低于正常藕,根状茎中,锰、铜、铁、锌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藕,钙显著低于正常藕;③僵藕栽培在营养液中,其子藕仍为僵藕,在矿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正常藕不发生僵化。因此,僵藕并非因矿质营养缺乏直接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庐江县庐城镇田源牌花香藕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庐城镇花香藕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藕田底膜覆盖栽培模式,具有保肥水能力强,肥料利用率高,土壤增温快,提早上市,产量高,藕的商品性好、售价高,田间管理简便,大幅度减轻挖藕劳动强度和节省挖藕用工,清园简便,减轻了连作障碍的产生等特点,是一项优质增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