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10):44-46
邵阳市系国家级西甜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位于湘中偏西南,气侯湿润,雨水充沛,不利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传播与侵害。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采后种子消毒、干热杀菌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可生产出不携带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病原物、不携带细菌性果腐病病菌的杂交亲抗水瓜砧木健康种子,这些种子应用于生产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2.
黄仲生 《蔬菜》1994,(2):22-23
甜、辣椒病虫害为害症状及常用农药简介(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黄仲生1.甜、辣椒病毒病为害症状:表现较多,常见的有:花叶形、坏死形、黄化形、畸形。花叶形:轻的叶脉轻微褪绿或产生浓淡绿相间的花叶;重的产生褪绿斑驳、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植株矮儿...  相似文献   

3.
辣椒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峰  高姝  刘影 《吉林蔬菜》2011,(4):44-45
1辣椒病毒病 1.1症状: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4种症状。花叶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  相似文献   

4.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目前在我国的辽宁省盖州市、新民市、大石桥市,河北滦县、新乐市,北京市平谷区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琪明  方华平 《蔬菜》2001,(1):24-25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对辣椒的为害极大。前期引起植株矮化、花叶、叶片黑色坏死脱落;后期引起丛枝、蕨叶、花蕾和幼果枯萎,整株黄化落叶。发病严重时,减产明显甚至绝收。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田间识别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是植株矮化,叶片褪绿或呈斑驳花叶。植株顶部叶片有时变小、狭长。叶脉、茎秆枝条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片脱落,小枝生长点落光成“秃桩”,腋芽抽生呈丛簇状。辣椒病毒病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异。 黄瓜…  相似文献   

6.
十大技术之七(二) 西瓜甜瓜病毒病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西瓜甜瓜病毒病种类、症状西瓜花叶蕨叶;甜瓜花叶;西瓜幼苗绿斑驳花叶;西瓜成株绿斑驳花叶;西瓜果实倒瓤;甜瓜黄化;甜瓜褪绿黄化;西瓜褪绿黄化;甜瓜叶片坏死斑点;甜瓜整株坏死斑点;甜瓜叶片黄化斑点;甜瓜整株黄化斑点;甜瓜皱缩卷叶。2防控措施2.1种子处理种子于70℃热处理144 h,能有效去除甜瓜种子携带的MNSV,且不影响种子萌发;用10%磷酸三钠处理种子3 h,或用0.1 mol·L-1HCl处理种子30 min。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做好种子健康繁育、病毒检测,种子干热处理72  相似文献   

7.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试材,开展药剂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复硝酚钠水剂600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喷3次,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第3次喷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到83.4%,比8%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1.8%复硝酚钠水剂6000倍液的防治效果高29.8个百分点。鉴于1.8%复硝酚钠水剂属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生产上使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时是否与1.8%复硝酚钠水剂混用,要视田间西瓜的生长情况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秀琴 《蔬菜》2001,(12):23-23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很大,秋季栽培中病毒病常大量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该病害主要危害秋番茄,还侵害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是秋季必须加强防治的主要病害之 一、症状表现 由于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很多,所以表现出不同症状。主要症状有3种: 1.花叶型 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绿色且深浅不匀的斑驳。严重时,有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有疱叶斑,叶片凸凹不乎,叶片变小,出现畸形,整株矮化。果实也呈花脸状,大量落花落蕾,造成严重减产。 2.条斑型 发病初期在茎上呈现出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为…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西、甜瓜毁灭性种传病害,在世界许多西、甜瓜产区发生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导致瓜农把种子公司诉诸法庭.成为少数由美国国会咨询的植物病害案例之一。在新疆、海南、内蒙古、北京、山东、吉林、福建等地发生并呈上升趋势,造成西、甜瓜减产甚至绝收.损失严重。近20年来.我国一直是多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制种基地.但因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和为害,致使一些制种商陆续撤出中国,  相似文献   

10.
1病毒病病毒病为胡萝卜的普通病害,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多在夏、秋露地发病,一般病株零星,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发病重时轻度影响生产。1.1发病症状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植株初期多形成明显花叶或斑驳花叶,以后黄化坏死。重病株多形成皱缩花  相似文献   

11.
萝卜在生长期间,最常见的病害有白锈病、病毒病、黑斑病和黑腐病等四种。防治方法:白锈病主要危害叶、茎。叶片发病正面退绿,背面产生白色疮斑,破裂后散出白粉。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受害后产生绿色斑驳,叶片变成花叶,对萝卜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叶片发病后产生圆形黑色病斑,有轮纹,上有黑色霉层,茎上发病后产生褐色印圆形或长条形病斑。黑腐病发生后,叶片边  相似文献   

12.
黄瓜抗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病毒病是为害作物的主要病害,几乎所有作物都可发生病毒病。侵染瓜类作物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报道的从瓜类作物上分离和鉴定的病毒有28种,侵染黄瓜的主要有7种: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原WMV-2)、ZYMV(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FV(西葫芦黄斑病毒)、PRSV-W(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原WMV-1)、MWMV(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CG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3.
1症状 1)花叶。叶片出现不规则的浓绿或淡绿的花斑。花叶分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见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相间的斑驳,花叶不皱缩;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叶,生长缓慢,植株严重矮化。  相似文献   

14.
施世明  洪霓 《长江蔬菜》2011,(16):79-81
对湖北及山东地区种植的芋调查发现,田间芋病毒病发生普遍,症状表现主要有花叶、羽状斑驳、畸形皱缩、褪绿斑点等.2010年9月30日对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种植的芋进行调查发现,以上4种症状的田间显症率分别为26.92%,16.67%,28.21%和3.85%,田间调查时未发现蚜虫等媒介昆虫.对不同来...  相似文献   

15.
西甜瓜是我地农民的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66.7hm^2以上,但由于病毒病的大发生,种植面积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03年,西甜瓜病毒病的大发生造成了许多农户血本无归。鉴于2005年又是西甜瓜病毒病大发生年,为避免造成大面积减产、减收,我们简要介绍西甜瓜病毒病的发病特点原因以及防治对策,以供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环斑型花叶病毒(PRSV)的为害特征及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番木瓜环斑型花叶病毒病(PRSV)主要为害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检疫性病害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传入温岭后严重影响了当地的西瓜生产,通过4年多的科学防控,疫情得到较好遏制,文章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及农技人员在防治病害上的工作指导思路、具体执行措施,及防控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1种高危害、易流行的植物病害,传播途径广,存活能力强,防治难度大,主要通过种子、种苗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嫁接、整枝、授粉、摘果等农事操作传播,病株汁液、病残体及含病株残体的土壤、灌溉水等在田间也能传播。带毒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接触性传染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嫁接是最易传播的途径。病毒在种子内可存活8~18个月,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该病毒侵染葫芦科作物后,植株生长缓慢、矮  相似文献   

19.
辣椒病毒病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病毒病的为害逐年加重.重庆石柱县辣椒病毒病的田间调查显示:该县辣椒病毒病发生较普遍,以花叶和矮缩畸形混合发生为主,而坏死只有零星发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常见药剂对辣椒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植病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1樱桃番茄病毒病1.1病毒病发生症状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见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加长增大,形成巨花。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