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十几年来,在奶牛繁育站点,遇到不少进站配种的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372头)。笔者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不同类型采用分类治疗,并进行了详细记录、分析和总结。1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和特征表现子宫内膜炎的种类很多,但根据情况和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三类:脓性子宫内膜炎、血脓性子宫内膜炎、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盐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观察○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奶牛管理站(密山市158322)荣若强谢影水初红星于忠强井厚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不孕症之一,发病率较高。我场成年母牛中30%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根据炎症分泌物不同,可分为卡他性、卡...  相似文献   

3.
自拟“山黄散”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引起不孕症而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高达20%~50%(徐耀基1998)。由此可见,此病在奶牛养殖中的危害相当严重。据了解西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者可达70%以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绿色健康食品。笔者经3年临床实践,自拟了“山黄散”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收到较好效果。自2004年至2007年中,对144头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防治观察,并选取86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同样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此病大多数发生在奶牛分娩或产后期间,是由于子宫内膜的损伤和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起子宫内膜慢性炎症过程,故有产后子宫内膜炎之称。最新的细胞学诊断方法有助于子宫内膜炎的早期诊断。该方法是在没有明显的临床征状的情况下,通过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已经得到国际上业内专家的认可并作为行业标准。抗菌药、中药、防腐消毒药、激素和中西药结合都可以用于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药物是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制剂。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因素、分类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不孕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60.1%-92.0%。Barbu等(1980)报道,产后不孕的牛中约有70%患有慢性或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国内,瞿自明等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了9754头适龄奶牛,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6%),占不孕牛的68.3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2006年笔者对青海某养殖小区产后不孕的91头奶牛进行调查,发现有74头是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占不孕的81.31%。奶牛子宫内膜炎造成大量奶牛不孕,缩短了奶牛的使用寿命,不及时正确治疗,将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甚至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治疗,就如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产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分类比较复杂并缺乏准确性,为了确立一个统一明确的分类标准,国外学者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义,成为最新的国际通用分类标准。最新的细胞学诊断方法也得以建立,该方法是在没有明显的临床征状的情况下,通过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已经得到国际上业内专家的认可并作为行业标准。抗菌药、中药、防腐消毒药、激素和中西药结合都可以用于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药物是生物制剂。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分类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慢性子宫内膜炎致使奶牛产后配种时间拖延、延长产犊间隔、降低产奶量,延误治疗,可造成终身不孕。在治疗上,单纯依赖抗菌素或激素治疗对于不同生理状态(卵巢状态)的奶牛,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奶牛产后慢性子宫内膜炎按照卵巢所处生理状态可大体分为2种:具有卵巢周期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带持久黄体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现将笔者在治疗实践中对上述2种子宫内膜炎的区别诊治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鱼肝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山东省淄博市良种繁殖场(255090)管学文,刘寒,王心剑根据对我市部分奶牛场和个体饲养户调查数字表明,580头奶牛中236头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病发率达40%以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长期以来,我们场一直应用抗菌素和碘甘...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折慈绪,梁松林(兰化生活服务公司奶牛场兰州730060)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奶牛的正常繁殖。近年来笔者采用了不同的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炎,介绍如下:1药物和剂量1.1宫净灌西安奶业研究所研制生产,塑料针管包装,...  相似文献   

10.
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多发病之一,不仅影响繁殖率,有的则因长期不孕被淘汰。几年来我本着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对奶牛急、慢性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最后筛选出简便易行、可靠而经济的治疗药物,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对某奶牛队确诊患有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根据子宫状态及分泌物的性质使用不同的药物进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炎是现代规模化奶牛生产中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该病往往会引起奶牛的不孕症,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益。我县一规模奶牛场共存栏奶牛约1566头,其中成年适繁母牛711头,均为全年舍饲饲养。2012年该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达51.8%以上,严重影响了本场的生产和发展。该实验从本场中共收集病例88头,分成4组,每组22头,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宫炎清进行子宫内灌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发生子宫内膜炎后常引起奶牛不孕或流产,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接诊13例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现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多发的产科疾病之一,对奶牛的繁殖影响很大。本病的治疗药物很多,但是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炎应首选哪种药物方剂疗效最佳说法不一。笔者选用临床上最常用的8种方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繁殖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大大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5月在乌市仓房沟四队接诊两例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经临床检查发现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胎表不下和流产引起的感染。对感染病原进行分离鏊定,结果是不同的细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以恢复子宫的正常生殖功能为治疗原则,结合子宫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方法,进行了治疗。笔者重点探讨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疾病,是导致奶牛不育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中兽医主要是采用内服补气摄血药(气虚型)或活血行瘀药(血瘀型)进行治疗;现代兽医(西兽医)则主要是采用外用(冲洗或注入子宫)具有防腐消毒或抗菌消炎的药物进行治疗。笔者认为,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气滞和血瘀。气滞血瘀导致湿热注于子宫。湿热(特别是湿热遇风)正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应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即内补气血(或内调气血)扶正,外清湿热和杀虫止痒(抗菌消炎)祛邪…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消炎促孕灌注液"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针对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并发卵巢机能减退的情况,笔者研制了一种具有子宫消炎及促进卵巢上卵泡发育双重作用的子宫局部用中药制剂——“子宫消炎促孕灌注液”,对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卵巢机能减退病例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其疗效基本达到了市售同类产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临床产科中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较难治疗。近5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治疗实践中,对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采取巾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但很多有关奶牛疾病的书藉包括教科书.重点是介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而对急性子宫内膜炎只作概略介绍.尤其是有关奶牛急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报道较少。从2000年至今,笔者共诊治或见到本型病例28例.现将其特点、症状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产效益的一种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见因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类型及诊断特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