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明确了品种、栽培措施防治亚麻重迎茬病害的效果,提出亚麻可连作两年或隔年种植的综合技术,应用后发病率降低12%~15%,病死苗减少5%~8%,可将病死苗率控制在10%以内,示范田原茎亩产275公斤,纤维产质量和正常轮作田亚麻相近,从而打破"亚麻不能重迎茬"的禁区.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品种、栽培措施防治亚麻重迎茬病害的效果 ,提出亚麻可连作两年或隔年种植的综合技术 ,应用后发病率降低 1 2 %~ 1 5 % ,病死苗减少 5 %~ 8% ,可将病死苗率控制在 1 0 %以内 ,示范田原茎亩产 2 75公斤 ,纤维产质量和正常轮作田亚麻相近 ,从而打破“亚麻不能重迎茬”的禁区。  相似文献   

3.
徐庆海 《中国麻业》2002,24(4):29-30
为了调整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自2000年开始试种纤维用亚麻,2001年种植面积达0.2万hm2,获得了丰收,原茎平均亩产近400kg,位于黑龙江省之首。大兴安岭地区的无霜期短,90~11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冷凉湿润,适合亚麻生长。根据亚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特点,结合两年的实际栽培经验,对大兴安岭地区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措施归纳如下。1选地选择集中连片的平川地或排水良好的二洼地,以大豆和小麦茬为宜,避免重迎茬。重迎茬种植亚麻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和…  相似文献   

4.
亚麻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不同播种密度、施不同肥料及重迎茬等条件,分析亚麻炭疽病发生规律.明确了播种密度越大,炭疽病发生越严重;过剩的氮素增加亚麻炭疽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炭疽病的发生;土壤湿度越大亚麻炭疽病发生越严重;亚麻重迎茬可使炭疽病加重,重茬年限越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重迎茬缓解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1996两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的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大豆重迎茬缓解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一些缓解剂对重迎茬大豆的根腐病或根蛇潜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大部分缓解剂能促进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根瘤数量,增产幅度在3.6%~17.4%,其中大豆微复药肥Ⅰ号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亚麻枯萎痛是亚麻主要病害之一,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研究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亚麻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肥料、土壤湿度及重迎茬等备件,分析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结果]过剩的氯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播种密度越大、土壤湿度越大、重茬年限越久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结论】播种密度越大,枯萎病发生越严重;过剩的氮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氟、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土壤湿度越大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亚麻重迎茬可使枯萎病加重,重茬年限越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500万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勤燕  陈宗泽 《大豆科学》1996,15(4):357-361
1992、1993年,我们就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茬与重迎茬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于花期表现出明显差别,正茬显著高于重茬及迎茬。这是由于重迎茬改变了土壤环境所致,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大豆重迎茬早期营养诊断的指标。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因生育期而异,其趋势为播种前正茬〈重茬2年〈重茬1年〈迎茬,亩期、鼓粒期重茬2年〈迎茬〈正茬〈重茬1年,成熟期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9.
亚麻种植、雨露沤制、初加工一体化生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亚麻重迎茬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除草技术、雨露沤制技术研完的基础上,提出了亚麻种植、雨露沤制、初加工一体化生产配套技术。200l-2002年对谈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推广面积5373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面积占大豆生产总面积的1/3以上,因重迎茬造成的减产幅度一般在20%以上,严重地区减产幅度更大。随着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面积将逐年扩大。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针对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研制出既可满足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重迎茬级解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洪睿  刘英华 《大豆科学》1997,16(4):355-359
1995-1996两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的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大豆重迎茬缓解剂的筛选试验。试验表明,一些缓解剂对重迎茬大豆的根腐病或根蛇潜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大部分缓解剂能促进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要瘤数量,增产幅度在3.6%-17.4%,其中大豆微复药肥Ⅰ号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刘忠堂  于龙生 《大豆科学》2000,19(3):229-237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加剧,以迎茬减产最少的6.1%,重茬一、二、三年分别减产9.9%,13.8%和19%。不同生态区减产程度不同,重迎茬对大豆生育,干物质积累及构成  相似文献   

13.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桂范  于佰双 《大豆科学》1998,17(3):248-255
1994-1996年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均可(1)减少量、迎茬大豆的产量损失,使重茬产量损失较正茬 10%以内,迎茬产量接近正茬产量;(2)对重、迎茬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志到促进作用;(3)可减轻重迎茬大豆根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重迎茬大豆栽培施氮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重迎茬大豆根部易受病虫危害,吸收氮素营养和固氮能力减弱。通过施氮肥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重迎茬条件下施氮技术。重迎茬大豆施氮有增产作用,迎茬施氮增产1.9%-9.71%。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2作追肥;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3作追肥。在大豆出复叶时2次追肥施尿素可增产9.4%-12.5%。出现“黄萎”症状时喷施增产为12.7%-16.8%。建议生产上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受市场经济和需求双重拉力,农民不得不在有限的耕地上连续种植大豆,致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研究调查表明大豆迎茬种植减产10%,重茬种植减产20%,同时大豆的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为了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国家科技部将之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在满足施氮基础上,施磷有增产作用,迎茬增产16.6%-62.5%,重茬增产13.3%-49.5%。使用叶面施肥,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平均迎茬增产7%,重茬增产10.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亚麻重迎茬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除草技术、雨露沤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亚麻种植、雨露沤制、初加工一体化生产配套技术.2001-2002年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推广面积5373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豆耐重迎茬品种的选育问题东北农业大学杨庆凯选育耐重迎茬品种的意义重迎茬是一种大豆生育的不利环境,也是一种环境胁迫。品种之间对此胁迫的反应不同,因此也就有个耐重迎茬品种的选择和选育问题。耐重迎茬品种的选育也变成为抗逆稳产育种的一部分。品种耐重迎茬应从...  相似文献   

19.
克东县宝泉镇是嫩江平原盛产大豆的地区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种植大豆越来越重视,全镇12.5万亩耕地,1988年大豆面积仅有3万亩,占总面积31%;到1991年大豆面积上升到5万亩,占总面积的42%,1992年大豆面积上升到6.5万亩,占总面积的50%;1993年预计大豆面积可上升到7.6万亩,占总面积60%。 1991年以前大豆种植轮作比较合理,大部分是麦—麦—豆—杂,或者是杂—麦—豆—麦。1992年重迎茬的大豆面积占大豆面积15%,平均亩产下降5市斤。199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万亩,占大豆面积的50%,根线虫病面积较多。1993年大豆重迎茬面积预计可达4万亩。大豆面积的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例和轮作形式,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重迎茬大豆应用生物有机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迎茬大豆生产上应用善耕“生物有机肥,研究该肥料对重迎茬大豆干物质、根部病虫害、根际微生态环境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亩使用25kg生物茵肥,配施6kg二铵、2.5kg尿素、2.5kg硫酸钾,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6.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