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宏观形势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 要: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充平衡中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中国功能区划工作完成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新宏观形势,分析总结了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四点特征:(1)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新增耕地逐渐由开发为主向土地整理转化;(3)平衡管理由“数量”向“数量质量”平衡,由“区域平衡”向“项目平衡”转化;(4)耕地后备库“批、供、用、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土地重估是土地整理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以茌平县冯官屯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在耕地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完成情况,更新了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对项目区内耕地质量进行重估。结果表明,整理后项目区内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比整理前提高了0.8个等别,利用等提高了1.3个等别,经济等提高了0.9个等别,农用地整理实施效果明显。通过土地重估,不仅可以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还可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占补平衡”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随着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持续一段时间且短期内难以减缓,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监测研究对提高区域耕地管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济源市为例,通过2009年和2012年2期TM影像与耕地分布图叠加,基于植被指数(NDVI)提取与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多年粮食平均产量、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济源市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好,全市高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周边,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山区,质量好耕地占53.56%,质量差耕地占13.61%;2009—2012年全市耕地时空变化呈现出分布在空间上西移、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出现下降、东部部分优质耕地被占用、新补充耕地以中西部为主且质量相对较低等特征。今后耕地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平衡与管控转变,以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李玲  陈胜华  宋莹  路婕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2-512
目前,中国耕地平衡仅局限于数量平衡,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耕地的隐性失衡,已成为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对农民、农村和农业产生了许多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耕地隐性失衡的主要形式,包括耕地实际数量减少,耕地社会功效有较大改变,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着重阐述了因耕地隐性失衡所导致的农民隐性失业、农业结构失衡、农村环境生态破坏等三农问题;并提出防治耕地隐性失衡的建议和对策,为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等别耕地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限制因素,制定针对性耕地保护措施,以河南省漯河市为研究区域,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和隶属度,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按照自然断点法划分耕地质量等别并分析。结果表明:(1)漯河市耕地质量等别大致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以及召陵区大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较高,舞阳县西南部及召陵区北部耕地质量相对较差;(2)漯河市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占比分别为12.48%、39.28%、38.58%、9.67%,耕地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针对漯河市各区域耕地质量存在土壤养分状况、农田基础建设、土壤障碍因子等不同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实施相应改善措施。该研究为漯河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占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从而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紧缺与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依靠新垦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数量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新垦耕地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培肥现状的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和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现状与问题,并从新垦耕地土壤的肥力状况、障碍因子及评价体系研究,综合提升新垦土壤生产与生态功能的高效绿色培肥新产品的研发和加强新垦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消减与肥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提供前期研究。借助Mapinfo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借助GIS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对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笔者研究将河南省划分为十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河南省五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进行整理,运用数理统计,实证分析法对整理得到的因素组合进行浮动组合并建库。浮动组合法得到的数据库,可以为河北省耕地补充设计工作提供最优化的建议,也为河北省补充耕地验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耕地质量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中应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88-192
为了解桐庐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资料,开展了桐庐县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县31002.3 hm2耕地中,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0%、89.5%和0.5%,以二等地为主。耕地障碍因素主要有:(1)立地条件较差,地貌以丘陵为主,灌溉能力相对较弱;(2)土壤酸化明显,pH<5.5的土壤占40.30%;(3)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养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存在养分的不平衡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桐庐县耕地质量提升中需要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加有机肥料投入,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耕地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耕地质量预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耕地质量预警,从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变化、预警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基于WebGIS平台的预警应用等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耕地预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要从土壤肥力与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遥感、耕地污染4个方面进行耕地质量的综合预警。  相似文献   

15.
耕地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升耕地质量对增强耕地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即耕地质量可概括为耕地环境、耕地土壤属性、耕地管理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耕地综合产出能力.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