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因子对龙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泸州是全国龙眼种植的最北限适宜区,又是四川龙眼的集中产地。但该地区龙眼历年产量极不稳定,大小年结果现象比一般果树明显,究其原因,除了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水平、土壤条件、树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平衡问题等有关外,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由于该产区为准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常有寒潮入侵。泸州市园科所曾报道过77年冬季大冻对龙眼的影响,但研究龙眼丰年或歉年的气候类型和导致龙眼大减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地处闽东沿海,是福建省龙眼栽培的最北缘地带。晚熟龙眼生产主要分布在蕉城区、福安、福鼎沿海,同一品种成熟期为全国最晚,发展晚熟龙眼具有区位优势。目前,其主栽品种是福眼。福眼属于中熟品种,在宁德属晚熟,成熟期在9月中旬,无法充分发挥特晚熟地域优势。随着晚熟、特晚熟龙眼品种如松风本、立冬本的选育成功,特晚熟龙眼生产有了品种保证。而龙眼品种的更新换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接换种。笔者针对龙眼砧木的粗度、高换接口高度对高接换种成活率,以及嫁接成活后树体的恢复和结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期为生产上龙眼更新换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梅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岭南水果产业高度重视,将龙眼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梅州市龙眼主栽品种以石硖为主,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影响龙眼生产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梅州市农科所入选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为充分发挥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相似文献   

4.
梅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岭南水果产业高度重视,将龙眼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梅州市龙眼主栽品种以石硖为主,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影响龙眼生产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梅州市农科所入选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为充分发挥岭南水果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相似文献   

5.
龙眼是同安区的主要水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其种植面积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85%,主栽品种为水涨和赤壳。1980年,我站对全区龙眼品种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发现凤梨穗龙眼品种。经过多年观察,凤梨穗龙眼结果习性好,品质优良,并进行较大量繁育推广,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我国龙眼栽培的最北缘,其中,泸州是四川乃至内陆地区龙眼栽培的集中产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我地科技人员几十年的选育种,从实生树中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良单株,但这些单株都属于早中熟种(8-9月成熟),成熟期集中,不具有自己的优势。10月国庆以后成熟的晚熟龙眼才是具有优  相似文献   

7.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名贵特产果树。目前,福建省龙眼栽培面积约8.16万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和莆田等地,多为中(早)熟品种,产期过于集中,市场竞争力不强,常受到泰国、广东等龙眼产地的竞争影响。由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闽东的龙眼具有晚熟特性,较广东一带迟熟20-30天,晚熟龙眼几乎不受广东、海南及泰国等地的龙眼冲击,因此,晚熟龙眼的市场前景看好。福建水果业的产业调整的过程中,晚熟龙眼已作为优先发展的果树品种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福建晚熟龙眼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玲 《福建果树》2004,(3):39-40
福建省位于我国龙眼产区的北缘地带,中熟种果实成熟期较广东、广西晚10~30d,晚熟种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2003年全省龙眼种植面积8.83万公顷,产量19.48万吨,但品种结构不甚合理,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占2.5%、86.5%、11.0%,中熟品种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9.
龙眼是泉州市丰泽区的主栽果树 ,在全区近 0 13万公顷果树面积中占 90 %以上 ,大部分已投产 ,一般年产量 2 0 0 0t,最高达40 0 0t。近几年来 ,龙眼连年丰产 ,但价格连年下跌 ,果农增产不增收。如何推进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 ,已成为迫切的问题。1 存在问题及原因1 1 品种单一 ,成熟期集中 ,鲜果上市销售期短 丰泽区的福眼栽培面积占全区龙眼的 90 %以上 ,果实成熟期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销售期仅约 2 0d。1 2 商品化处理、保鲜和加工技术严重滞后 产区没有预冷或冷藏设施 ,果品加工仍主要沿用传统的焙干技术 ,商品价值低。1…  相似文献   

10.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为典型的南亚热带果树,是我国南方的名贵特产,我国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地为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宁德市蕉城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中国龙眼栽培的北缘地带,所产晚熟龙眼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果实采收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晚熟品种立冬本可延至元旦,同一品种成熟期为全国最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泉州市洛江区龙眼种植面积约有5333hm^2,福眼占97%以上。由于品种单一,果实成熟期集中,给采摘、销售、加工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价格偏低、效益不高,一定程度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要提高种植龙眼的经济效益,必须把目前的单一品种结构调整成早、中、晚熟特优品种合理搭配的多元化良种格局。如何采用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提高高接成活率,促成换种树及早投产,是当前龙眼品种结构调整的技术关键。近年来,笔者就此进行了试验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晚熟荔枝主要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南国佳果 ,主要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及四川等省区。近十多年来 ,主产区种植发展很快 ,但新植的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中熟品种偏多 ,早、晚熟优质品种偏少 ,致使鲜果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市场压力大 ,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 ,因此 ,调整品种结构势在必行。广东荔枝早、晚成熟期相差近 4个月 ,福建相差只有 1个多月 ,厦门地区相差仅 2 0d。早、中、晚熟品种没有搭配好 ,品种结构不合理。福建地处荔枝栽培的北缘 ,成熟期早不过海南、广东和广西 ,加快晚熟优质品种的推广 ,加上中高海拔种…  相似文献   

13.
郭尚璜 《福建果树》1992,(2):48-49,52
龙海县栽培龙眼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由于过去在龙眼生产上存在着盲目性,既缺乏长远规划又没有考虑品种搭配。因此龙眼生产的现状是零星分布,面积和产量增长不快。到一九九○年全县面积1.7万亩,占全县水果总面积的8.9%;年产1185吨,占水  相似文献   

14.
龙眼栽培起源的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柯冠武  王长春 《园艺学报》1994,21(4):323-32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5个龙眼产区14个具代表性主要品种和野生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龙眼品种间花粉的萌发孔结构差异,论证了我国龙眼品种在系统位置上的多样性和连续性,认为龙眼栽培起源于我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其次,以我国不同产区龙眼品种花粉外壁纹饰的纹理差别,结合植物地理学和生物进化学分析,提出我国云南为龙眼起源的初生中心,广东、广西和海南为龙眼起源的次生中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是我国适栽龙眼地域最大的省份,除粤北地区外,都有龙眼分布。许多学者认为,我省年均气温21℃等值线,即兴宁、五华及紫金南部、龙门南部、清新南部广宁南部、封开一线以南地区可作龙眼经济栽培区。石硖龙眼是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品质优良、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牌龙眼主栽品种。但过去仅限于在年均温21℃等值线以南地区种植,年均温21℃等值线以北地区却因生态不适而未有经济栽培。为探索我省龙眼栽培北缘地区龙眼栽培的可行性,1996年4月笔者在广东省中北部的龙门县(中部县城年均温20.8℃)王坪镇邬村指导种植石砍龙…  相似文献   

16.
龙眼品种染色体数目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国阳  柯冠武 《中国果树》1989,(2):36-37,35
<正> 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从Renak(1841)发现细胞有丝分裂现象,Waldeya(1888)把染色小粒定名为染色体以来,许多学者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肯定了染色体的研究在遗传育种、分类起源研究和种质鉴定上的广泛应用前景。我国果树细胞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梨、苹果、山楂、李、杏、枇杷、油梨等果树上进行研究均取得了进展。龙眼(Euphoria longana Lam.)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名贵特产,为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它属于无患子科,龙眼属,龙眼种。一些学者如Bose(1949)、Bhadhuri(1949)、陈瑞阳(1985)等均对该科属植物作了细胞学的观察研究,指出龙眼植物种的染色体数目2n=2x=30。至于龙眼品种之间的染色体倍数性观察尚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是在全国龙眼品种资源主要性状鉴定  相似文献   

17.
柑桔是广东最重要的果树之一。目前,广东种植的柑桔品种以中熟品种为主,高达95%以上,集中在11—12月成熟;品种结构和成熟期搭配极不合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严重失调;鲜食品种比例过大,加工品种极少。因而常导致区域性、季节性滞销,造成柑桔果品结构性过剩。因此,针对现在广东柑桔生产现状和国内外柑桔市场变化,品种结构调整、成熟期合理搭配是广东柑桔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晚熟柑桔比例过小,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广东柑桔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夏橙于次年的春、夏季成熟,是重要的淡季水果,鲜果供应期长,品质优,是鲜食和加工制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育特优质大果型晚熟丰产的龙眼新品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4年春选用我国最晚热的龙眼品种‘立冬本’为母本,以优质大果晚热龙眼品种‘青壳宝圆’为父本,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龙眼人工有性杂交育种研究,从杂种实生群体中筛选出优质、大果、晚熟、丰产的‘冬宝9号’品种,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自主研制的龙眼复合催花剂进行不同用量、不同使用时期和不同龙眼品种的催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龙眼复合催花剂催花,能有效提高龙眼成花株率、雌花率和成穗枝率,最佳用量为每株 850~1 360 g;不同品种上催花效果为石硖>储良>大乌圆、桂香;较好的催花时期是12月26日,其次为3月20日、11月20日、1月20日.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我国东南地区大力发展龙眼生产 ,龙眼产量迅猛增长 ,但由于成熟期较集中 ,鲜果不宜较长时间保鲜 ,造成鲜果市场供应期短 ,直接影响果品市场价格和种植经济效益。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使果品错开正造盛产期 ,延长鲜果市场供应期 ,于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在普宁市多年山春成苑龙眼场 ,开展龙眼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经过二年的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通过揭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1 材料与方法材料 试验在池尾街道多年山春成苑龙眼场进行 ,该场立地条件优越、灌溉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供试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