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浩锐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14):30-31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作“民以食为天”,“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也是至尊无上的。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无不以天子自居,自诩为奉天之诰命,治理臣民百姓。以使自己的统治合乎天命。由此可见“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商中国人将“吃”看成,是一件天大的事,这是将“吃”的重要性推到极至。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随处都有“吃”的影子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过去主要解决吃饱的问题,如今。要以讲究吃的质量,追求吃好,吃安全、放心的食品作为首选。而畜禽产品己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的必需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正日渐成为人们消费过程中必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呢?一套完善的可追溯体系又将如何建立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本身无病,常常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导致生病.说明“口”这一关的重要性。在猪场管理中.也常常发生类似问题,门口把关不严或饲料质量这一关不严格,造成猪病泛滥成灾,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吃的哲学     
人的吃,有两层意思:一是充饥,乃自然欲求;二是享受,乃文化消费。就第一层意思说,吃是人生第一需要,是头等大事。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又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焉”。“食”(饮食)维持个体生命,色(男女)延续种族生命,还是前者更为根本。恩格斯也说:“人们首先要吃、喝、住、穿……”(汉书)有(食货志),“食”专讲农业,就是一个吃的问题。老子倡“寡欲”,也还知道要“实其腹”──让百姓吃饱肚子。就第二层意思说,吃是一种文化。人的吃不仅要充饥,还要讲究味道,这就是文化了。从字源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本已变幻莫测,且又信息爆炸,令人有难以捉摸之感;万千气象,又呈色彩缤纷,演出多少令人眼花缭乱的戏剧。但是,在芸芸众生心目中,衣食住行始终是最基本的,这也许就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吧?或许也是人们对经济是基础的最直接的理解。吃得香,穿得美,始终是人们的普遍追求。 这并不奇怪。我们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批评“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但我们也可以反问一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说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君不见,眼下人们围桌吃肉喝奶的时候,少了从前轻松自在的心情,多了几分忧心和疑心,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自己“进口”的是“激素”还是“抗生素”。于是乎,不少人把吃饭视为“慢性自杀”,纷纷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的感叹。一时间吃“绿色”、吃“无公害”、吃“安全”成为人们强烈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把住“病从口入”关是最简单,而又必须坚持的保健措施。拖拉机和人一样,也必须把好这一关。拖拉机“吃”的是柴油,使用清洁的油料是预防故障的有效措施,也是减少零件磨损、延长拖拉机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柴油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使每吨柴油中杂质的含量不超过50克。但是,拖拉机把柴油“吃”到“肚子”前,要经过运输、  相似文献   

7.
吃休克鱼     
在中国,人们往往将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比喻为“吃鱼”,或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是“小鱼吃大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的兼并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鱼吃小鱼,亦即弱肉强食; 第二个阶段是“快鱼吃慢鱼”,技术先进的企业吃掉落后的企业; 第三个阶段是鲨鱼吃鲨鱼,亦即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8.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猪肉已经成为市民菜蓝子中不可缺少的食品。20世纪80年代人们呼吁吃瘦猪肉,90年代呼吁吃“放心肉”,进人21世纪开始呼吁吃“安全肉”。可以说吃得放心是老百姓当下最真切的愿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购“安全肉”、“放心肉”,净化生猪肉的销售市场,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现简单地谈下“放心肉”与“安全肉”。  相似文献   

9.
潘耀国 《饲料广角》2009,(20):15-17
中国肉类总产量世界第一.吃肉并不是太多。7亿农民人均每天才吃l两肉,6亿城镇居民家庭每天人均2两肉。中国人肉类消费远没有达到“专业化”的程度.这里的“专业化”3个字是带引号的.就是说肉类消费没有成为主食.还只是副食.准确点讲肉类还只是引食。真的再过十几年,也会有一部分人:牛排、鸡腿、大片整块的猪肉吃起来.就如发达国家的一部分人主食副食换位。想吃主食吃主食,想吃副食吃副食,想吃肉食就吃肉食。中国农民每天红肉消费不到40g.城里人平均每天的红肉消费,最多也就是70-80g。  相似文献   

10.
对于“蜜反葱”的口头相传,不知多少年代了。过去在山区养蜂的人,可能有时吃了有毒的蜂蜜,刚好又去吃着葱,于是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死亡,结果得出“蜜反葱”的结论。我对“蜜反葱”,也可算是一个巧合。78年间的一天,我吃完早饭,接着喝了一杯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经营中,由于经营者所处的环境尧经历、阅历和知识不同,经营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各种经营方式都在用,也有的人可能就靠“一招鲜吃遍天”。一般常见的经营方式有以下五种类型。第一是资源型资源型指的是经营者拥有某种对自己经营有帮助的资源,他们利用这些资源来做经营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05,注定是中国食品企业的多事之秋。雀巢的“碘超标奶粉”事件还没有落幕,国内乳业巨头光明乳业一夜之间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前,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本该给火头正旺的中国乳业敲响了警钟,然而,奶品大案仍接连发生,雀巢、光明的作为,彻底伤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其品牌惯性力所剩无几。圆人不禁扼腕发问,“我们还能吃什么?”诚然,食品安全正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民以食为天,而食品企业却视天为儿戏。  相似文献   

13.
闻载 《中国猪业》2008,3(1):29-29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不象狗那样精灵,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随主人前后,极尽讨好之能事。 而猪长着一副圆乎平,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有许多具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它们可以使人在吃下或者闻到气味后,产生味觉、听觉甚至心理上的影响,甚至出现种种奇特的幻觉。在我西双版纳等地生长的一种“神秘果”,是原产非洲、形似番茄的红色果实。它含有一种叫做“密拉柯灵”的糖朊,这是一种糖蛋白质,它的溶液能够短时间关闭舌上辨别酸、苦、涩等滋味的味蕾,而只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所以,在吃了神秘果之后再吃其他食品,无论是什么味道一律都变成甘甜可口,即使是酸彻齿龈的柠檬也会酸去甘来,使人感到十分奇妙。肉豆蔻,人称“麻醉果”,果实内含有豆蔻醚,这是一种带有毒素的物质,进食少量即可产生幻觉,曲解时间和空间,并有超越实际的快乐感觉。据说,非洲的土人很爱随身携带这种肉豆蔻的果实,每当身体患病或精神痛苦时便服食少许,很快就会进入美妙梦境而忘却了自身的痛苦。在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有一种被称作“神蘑菇”的真菌类植物,名叫蛤蟆菌。这种植物被用在宗教仪式中,在祭祀时由祭司带领进食神蘑菇,过后,人们很快就会出现各种幻觉、幻想,仿佛进入一个美丽的神界。此外,在远东西伯利亚的西部和北部,通古斯人和雅库特人也有吃“神蘑菇”的习俗和仪式,而且沿袭至今。美洲生长的一种名叫乌羽玉的仙人掌,也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05,26(15):49-49
鸡场所养蛋鸡吃的都是科学配方的饲料,其中营养十分全面,但是却不可能像自然中的饲料那样"口味"丰富。人们都知道,食物影响着动物的味道,就像吃肉的人和吃素食的人体味不同,吃牛羊肉的人与吃鱼的人体味也不同。鸡蛋也是同样的道理:自由取食的散养鸡可以吃到青草、小虫、谷粒和草籽等天然的“风味食品”,蛋中产生的风味物质自然比较丰富。鸡场饲养的鸡一年四季吃一种混合饲料,自然风味单调。再说蛋黄的颜色。散养鸡经常吃青草和菜叶,而绿叶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它们积累在蛋黄中,把蛋黄的颜色染成漂亮的橙红色。吃饲料的鸡没有吃青草的机会,所以…  相似文献   

16.
《水禽世界》2009,(3):61-61
当人们说到“危险的食物”时,想到的多是野外的毒蘑菇和河豚鱼,但每年在因食物中毒而接受治疗的7600万美国人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吃了有问题的水果蔬菜、烤鸡或沙拉。这些都是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只是由于处理不当而让人“中毒”。美国MSN新闻网站日前载文,报道了下面几种食物存在危险因素,在大口享用前一定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雨晨 《中国禽业导刊》1999,16(23):11-11
悄然变化中透出的重要信息 近年来,禽蛋消费市场发生了悄然变化:人们买鸡买鸭,喜欢买土鸡土鸭,而不愿买洋鸡洋鸭。因此,土鸡土鸭价格比“洋”的要高出许多,买蛋,也是首选土鸡蛋。 所谓“洋”与“土”的区分,倒不是按禽类,是以本地或是否是“舶来品”作为标准划分的,而是按吃什么饲料按什么方法饲养来划分的,即是按吃饲料笼养还是吃糠、菜、谷,散养放养来划分的。笼养的吃饲料的鸡鸭,因为个大体肥,被视之为“洋鸡洋鸭”,而散养吃糠吃谷吃草吃虫的,则视之为“土”。土的吃起来不仅甜、脆、滑,而且比吃饲料笼养的,在肉质上,其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含量远比“洋”的要高,也就是更富营养,产的蛋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过去,人们只是满足于能买到食品或能“吃饱”这一层面。而现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趋向不但“吃得好”还要“有营养”这一更高要求。在前一段时期,有那么几位所谓的专家在对牛奶的新鲜与营养做出评价时认为巴氏奶、UHT奶、奶粉的营养都一样。但也有与其持相反观点的研究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19.
“人畜同粮”的传统,在我国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总之,从有饲养业开始,就是“人畜同粮”,到今日总有几千年了。这应该说是合乎规律的。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力很低,丰年也许能填饱肚子,灾年就要闹饥荒了。因此,饲养畜禽,只有靠口余之物了,大体上是人吃什么畜禽吃什么。在很长的时期内,饲养业总是作为家庭副业,附着于种植业。近十几年,上述情况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农业连续多年的丰收,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们再不满足于仅仅填饱肚子,而要求越来越多的肉、蛋、奶和水产品。人民生…  相似文献   

20.
“绿油油的蔬菜不能吃,那是打了农药的。”“鸡鸭鱼肉不能吃,那是用激素催肥的。”更有人说:“我们所吃的粮食也不能吃,因为使用了化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餐桌上、饭前茶后,食品安全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瘦肉精”、“猪链球菌”、“苏丹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