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葱田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马是危害大葱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我县大葱被害率高达50%以上. 1发生规律 1.1危害大葱的蓟马主要有葱蓟马、烟蓟马和稻管蓟马等,它们常常混生,其危害盛期在5~9月份.蓟马体形微小,呈浅黄色至深褐色.在我县一年可发生多代,在葱、韭菜等的叶鞘内越冬,少数以伪蛹在残株落叶、杂草、土缝及土中越冬,次年春季开始活动并繁殖.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的致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液法测定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榕母管蓟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1±0.5)×107孢子/m L孢子悬浮液接菌9 d后,各菌株对榕母管蓟马均有一定致病力,成虫和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8.75%~100.00%和60.47%~94.40%。其中,以Bsx-04对榕母管蓟马致病力最强,成虫和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100.00±0.00)%和(94.06±1.20)%,僵虫率分别为(72.64±1.88)%和(70.04±1.54)%,LT50分别为(4.03±0.05)d和(4.71±0.08)d。Bsx-04菌株第4天对成虫和若虫的LC50分别4.786×106孢子/m L和1.849×108孢子/m L。经TDM模型分析,Bsx-04菌株对成虫和若虫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都是第5天,该菌株为榕母管蓟马生物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榕母管蓟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uzeliZimmerman)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7、30℃时,正常羽化率达90.0%~95.0%,雌虫产卵量达75~80粒,卵的孵化率达90.0%~100%。在24℃温度范围内,成虫寿命长达30~56d。在云南景谷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侵染致死效果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LT50依次为V3450V16063Vp28V0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对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50的作用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时,菌株生长速度和孢子GT50可作为评判蜡蚧轮枝菌对榕母管蓟马毒力大小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皮蓟马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皮蓟马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上越冬。每年的5月末春麦田中始见越冬成虫,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初越冬成虫消失。6月23日左右始见若虫,7月中旬为若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而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中旬左右出现第一代成虫,随小麦成熟陆续转移至田边杂草上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芹  于凌春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9-11410
对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市该虫1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1~2代危害果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返回果树产卵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  相似文献   

7.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若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报道了登封市(嵩山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蓟马种类共12种。其中榕母管蓟马、色蓟马为河南省新纪录,并对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若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10.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弱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弱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三亚市主要园林景观植物病虫害。结果表明,三亚市主要虫害有椰心叶甲、椰子织蛾、刺蛾、刺桐姬小蜂、榕管蓟马、黑刺粉虱、介壳虫、粉虱和粉蚧;主要病害有煤烟病、炭疽病、叶枯病和黑斑病。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的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榕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水胺硫磷、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噻虫嗪、顺式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榕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这几种杀虫剂处理24 h后对榕管蓟马按计算的LC50值大小,其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噻虫嗪>毒死蜱>灭多威>对硫磷>水胺硫磷>辛硫磷>丙溴磷.  相似文献   

14.
柑橘小实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有害生物,曾被认为是果蔬“头号杀手”。台州橘区在2007年首次报道发现柑橘小实蝇后,连续3年在局部橘园为害特别严重。但2010年后却很难想见柑橘小实蝇的为害,为探讨柑橘小实蝇为何不能在台州长期定殖原因,根据其生活习性,分析提出了柑橘小实蝇成虫群迁集中为害的可能性,以及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寄主植物和土壤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这对相似生态区柑橘小实蝇的检疫防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所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破坏。本文立足泰州本地,通过根据稻田土壤基础地力,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总结了泰州地区稻麦丰产栽培化肥减量技术,就耕作条件、丰产指标、丰产栽培技术、化肥减量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温室大棚数量增多,使烟粉虱得以周年繁殖,繁殖世代由露地年发生7~8代,增加到12代,加上温室拆棚前未进行彻底防治,大量虫源转移露地,尤其是棉田内虫口百叶高达万头以上,严重影响棉花生长。根据近年对该虫防治实践,提出晚上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喷洒叶背,防效比白天喷施约可提高60%。  相似文献   

17.
黄杨绢野螟在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以2~3龄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采取园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燕平  衡学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250-251,257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1998年后传入安徽省芜湖市 ,通过几年的适应而发生化性的变化 ,由每年发生 2代发展到现在以 3代为主 ;均以蛹在树洞、干基皮缝、落叶石块、土中及附近建筑物缝角等处越冬 ,翌年 4月下旬 1、2代蛹同步相继羽化。第 1代成虫 6月下旬羽化 ,第 2代蛹大部分于 8月下旬羽化进入 3代 ,一部分滞育越冬。此虫无论何种虫态 ,均可随人为活动传播扩散 ,繁殖快 ,可危害多种农、林植物 ,必须严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的星狄夜蛾 Diomea cremata Butler 是福建省食用菌害虫的新记录.也是福建夜蛾科昆虫的新记录.在福州5—8月大发生季节,1个世代经历月余,1年发生约5—6代,以蛹越冬.文中还记述这种夜蛾的分布、形态特征、为害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