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用超临界CO2脱除绿茶浓缩液中咖啡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绿茶浓缩液中咖啡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4因素正交试验探讨了浓缩液的浓度、操作压强、操作温度、萃取时间对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脱除绿茶浓缩液中大部分的咖啡碱,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用超临界CO2脱除绿茶浓缩液中咖啡碱的连续作业试验,从而获得了加工脱咖啡碱绿茶浓缩液或速溶绿茶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喷雾干燥制备乙基纤维素微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喷雾干燥技术在生物物料微粒制备方面的应用,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上,以超临界CO2为干燥介质进行了乙基纤维素微粒的制备。研究了喷嘴出口直径、气液比、溶液浓度、温度、压力对微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控微粒大小,所制微粒平均粒径为1.07~9.84 μm;气液出口为8 mm的喷嘴所得微粒粒径比4 mm的要小且分布变窄、粒度均匀;气液比对微粒粒径的影响存在一个粒径最大值;高浓度溶液所得微粒粒径比低浓度溶液大,粒径分布略有变宽;随温度升高,微粒粒径增大,高温时所得微粒的粒径分布比低温时宽;随压力增加,微粒粒径减小,高压时所得微粒的粒径分布比低压时略有变窄。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乙醇溶剂与超临界CO2相结合提取高纯度卵黄磷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乙醇溶剂首先提取蛋黄粉中的卵黄油,然后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脱除卵黄油中的中性脂肪,获得高纯度的卵黄磷脂。考察了工艺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乙醇溶剂提取卵黄油阶段,乙醇浓度是影响卵黄油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卵黄磷脂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在超临界CO2萃取阶段,磷脂的溶解度随萃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中性脂质在55℃时溶解度最大。采用此工艺,卵黄磷脂得率为17.66%,纯度94.41%,且不含胆固醇。 相似文献
11.
12.
13.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天然抗氧化剂需求的增加,生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研究日益深入。本研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萃取这一新型的分离技术对生姜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富集。通过生姜的含水率、粒度作为单因素,而对于影响萃取工艺的萃取温度、压力、时间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萃取量和添加到油脂中的过氧化值(POV)变化为指标,确定各工艺参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10%以下含水率的片状生姜原料,采用60℃、24 MPa、140 min的操作工艺,可以获得较大量的具有较高抗氧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鲜柚子花中芳香性成分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工艺和分析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影响萃取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较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8 MPa,温度50℃,时间90 min,流量25 L/min,得到超临界柚子花芳香油的萃取率高达2.7‰。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鉴定出39个组分,占总芳香油的91.281%。通过对柚子花的深度加工研究,为开发高附加值的柚子花香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α-生育酚在超临界 CO_2 中溶解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酚有很高的生理活性 ,油脂生产中得到的脱臭馏出物含有丰富的天然生育酚。作为萃取生育酚的基础 ,该文对甲酯化油脂脱馏出物中 α-生育酚在超临界 CO2 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试 ,并用 Chrastil分子缔合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溶解数据进行了拟合。Chrastil分子缔合模型的相对误差为 2 5 .36 %。对于 RBF神经网络模型 ,经过网络学习和训练 ,训练集平均误差仅为 0 .32 % ,测试集误差为 6 .48% ,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作为非水相介质在生化反应工程中的作用,有必要考察超临界CO2处理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文以乳酸杆菌为试验菌种,进行了该菌在不同参数超临界CO2处理对菌体生长曲线、耐渗透压能力、耐酸能力、抑菌能力、降解胆固醇能力等活性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提高超临界CO2压强或延长超临界CO2处理时间,乳酸杆菌的活性指标会发生如下变化:生长曲线的最大菌体浓度降低,但菌体的生长速率差异不大;菌体的耐渗透能力、耐酸能力降低;所得的抑菌圈比较明显,但抑菌圈直径减小;平均胆固醇降解率降低,而且长时间处理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高压强处理的明显。因此,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研究一定的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杀灭大肠杆菌过程中菌体蛋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农学报》2009,23(3):471-476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超临界CO2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曲线,研究超临界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大肠杆菌菌体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杀灭大肠杆菌过程中,可显著降低菌体碱溶性(pH8.0)蛋白的溶解性,但对菌体总蛋白含量和种类没有影响;37 ℃下超临界CO2处理大肠杆菌30 min,压力为10MPa时,大肠杆菌存活率为2.8%,菌体碱溶性蛋白的溶解性显著降低,但当压力增加到50MPa时,大肠杆菌存活率和碱溶性蛋白溶解性变化不明显;超临界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菌体碱溶性蛋白溶解性的影响与大肠杆菌在超临界CO2中的存活趋势基本一致可,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增加大肠杆菌存活率逐渐降低到0,碱溶性蛋白溶解性逐渐降低,直至部分蛋白带消失,但菌体总蛋白含量和种类并没有明显变化;升高温度比增加压力更能显著地导致菌体碱溶性蛋白变性,溶解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充入CO2气体使储粮害虫(谷蠹与米象)窒息死亡,以达到杀灭粮食害虫的目的。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温度分别在15~18℃和23~28℃;试验的CO2气体浓度分别控制在25%、30%、35%、40%、45%、50%、55%和60%左右;试验时间分别为24、48、72、96、120、168 h。通过多次试验,找出了实验室试验的最佳参数:温度为(25±3)℃;CO2气体浓度为25%~35%;谷蠹杀虫保持时间为72 h以上;米象杀虫保持时间为48 h。二是在实验仓进行试验,将传感器通过管道分别布置在仓的各个部位,并每隔12~24 h,测取温、湿度等。 实验仓的试验验证了实验室的试验结果,但杀虫的持续时间为10 d以上,研究成果为实仓应用CO2气调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