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及苗期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品种秋乐151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用4种不同种衣剂作为主处理,各设5个药种比作为副处理,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种衣剂、药种比对玉米发芽率、出苗率、苗高、茎粗、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出苗率以14.4%帅苗·福美双悬浮种衣剂与种子按1∶50比例包衣处理为最佳,均达到了100%;种衣剂处理对幼苗有较大影响,在合适的药种比(1∶50)处理下,幼苗苗高、茎粗、根长和鲜重比对照均有明显提高。种子包衣对幼苗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降低,但能够促进POD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种比1∶200)和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液(药种比1∶16)为对照药剂,研究了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60、1∶50、1∶40、1∶20 4个剂量处理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液。[结论]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对花生根腐病和蛴螬幼虫的防效及保果效果均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2、种子处理(1)药剂闷种为防治地下害虫或苗期害虫,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兑水40kg闷400kg种子;(2)种子包衣或拌种:①种子包衣在地下害虫重,而玉米丝黑穗病轻的地块,干籽下地,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种时,按药种比1:75~80  相似文献   

4.
百合种球包衣防治鳞茎病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18%绿野种衣剂以药剂、种子重量1∶50的比例对百合种球进行包衣,其综合效果最好,成苗率达100%,产量较对照增加150.00%,对茎腐病和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89.41%和87.85%,且对百合生长安全。其他10种药剂处理中,只有50%施保功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产中菜豆出苗难、保苗难等问题,在盆栽条件下,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壳聚糖不同浓度和药种比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种子萌发,对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有提高作用,当浓度为2%、药种比1:50 时,发芽率最高;浓度为1.5%、药种比1:50 时的发芽势最高,相同药种比下,浓度为1.5%和2%的发芽指数最高;浓度为1.5%和2%、药种比为1:50 时,活力指数达到最大。因此,当壳聚糖浓度为1.5%~2%,药种比为1:50 时,其处理效果最好,可为菜豆抗旱种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太杰  孙俊铭  韦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39-139,141
在水稻播种前采用16.8%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多菌灵、福美双WP,且对水稻生长安全。16.8%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50(药种比)种子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水稻灌浆期防效仍达97.48%~98.11%,其适宜用药量为1∶50(药种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包衣处理的方法研究了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不同剂量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FS按照药种质量比(m/m)1∶300、1∶400、1∶500处理后种子出苗率分别为82.67%、86.67%和77.33%,均高于空白对照组75.67%;对水稻恶苗病有很好防效,分别达90.70%、89.53%和88.37%;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10%以下,防效较差。因此,防治稻瘟病不建议用此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种比(m/m)采用1∶400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胶体稳定原理和高分子聚合物成膜原理及流变理论,选取无毒的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基本无毒的硫磺为杀虫杀菌剂活性组分,再配以有关助剂,研制出了环保型25.15%印硫种衣剂。用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做印、硫种衣剂防病方面的配方筛选,结果认定:25.15%印、硫种剂的印、硫比以1∶124.8和1∶166.7为好,以1∶124.8为最佳配方。用孢子萌发法对选出的最佳配方(印:硫=1∶124.8)进行毒力测定,对小斑病孢子发芽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561 2+1.493 3x,r=0.966 1,LC50为938.592 mg/L,LC0.95=816.394 4~1 079.195 2 mg/L,经卡方检验结果说明回归符合实际。根据N A Mansour法求出“协同毒力指数”(c.f)为+10.32,表明混剂属相加作用(addition)。田间药效试验:用重庆地区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natum)人工接种试验,用25.15%印、硫种衣剂药种比1∶40,1∶50,1∶60比例包衣玉为种子,田间出苗率依次为94.0%,96.5%,92.0%,相对防效分别为80.24%,79.46%和75.90%,前二者与后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 0.05),其中1∶100质量浓度凋落物叶浸提液在作用第18天时,胚根长度较对照组增加14.3%,显著促进作用杉木胚根生长(P < 0.05);半分解层各质量浓度浸提液均促进杉木胚根生长,但不显著;全分解层浸提液在1∶5、1∶10和1∶50质量浓度时对杉木胚根生长呈促进作用,1∶30质量浓度时显著抑制(P <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穗槐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随着盐浓度和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摩尔比1∶1∶0∶0混合,混合盐总浓度分别为15、30mmol/L时,发芽率分别为62.12%、60.00%,略低于蒸馏水对照(63.33%);上述4种盐按9∶1∶1∶9、1∶1∶1∶1混合,对应的混合盐总浓度为120、200mmol/L时,发芽率分别仅为8.38%、7.33%;按9∶1∶1∶9混合,混合盐总浓度为200mmol/L时,胁迫强度超出紫穗槐种子的忍受极限,所有萌发指标均为0。说明紫穗槐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抑制紫穗槐种子的萌发,其中高盐高pH值的抑制作用最大。盐胁迫和碱胁迫相互协同,共同影响紫穗槐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农大108、郑单17、郑单958、安玉5号和洛玉1号5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将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按1∶1的比例复配后,按药种比1∶50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复配后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供试的5个玉米品种经复配种衣剂包衣后,与未包衣原品种对照相比,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3.4%~5.9%、19.71%~27.86%和9.27%~16.45%。[结论]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的种衣剂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从而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狼尾草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狼尾草在园林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崂山的狼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水分、温度、光照、基质及覆土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供试狼尾草种子的千粒重为2.34 g;18 h后吸水率达到最大,为45.6%;随着温度的升高,狼尾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上升趋势,光照对其萌发的影响不大;草炭+珍珠岩(1∶1)最利于种子萌发,出苗率达70.0%;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覆土深度为5 mm时,出苗率最高,达76.7%。[结论]狼尾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草炭+珍珠岩(1∶1)为最佳基质,播种以浅埋为好。  相似文献   

15.
以艳山姜种子为材料,探索艳山姜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育苗方法。结果表明,艳山姜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pH值为弱碱性(7.5~8.0)时,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和其他条件的处理;种子萌发过程对水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的前8 h,12 h吸水量占总吸水的98.9%;种子大小、成熟度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等都有影响;生产中选择发育成熟的种大、红棕色的种子,采用一定比例选种方式(泥水与水比例为1∶3)时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6.
龚梦璧  韩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60-886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基质及其配比的物理性状,并分析其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选用3种类型基质草炭、珍珠岩以及园土,并按其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种混合基质,即草炭(CK),草炭∶珍珠岩=1∶1(A1),草炭∶珍珠岩=3∶1(A2),草炭∶珍珠岩∶园土=1∶1∶1(A3),草炭∶珍珠岩∶园土=2∶1∶2(A4)。测定各配比基质的物理性状,并通过育苗试验测定其对青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从理化性状看,CK的总孔隙度较大,气水比较小,不适宜单独作为栽培基质使用;A1、A2通气性较好,但总孔隙度较高;A3、A4具有较好的理化性状,适合青菜生长。从对青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看,CK中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种子活力也最大,但活力指数最小;A4中种子活力指数最大,最适合种子萌发。[结论]草炭∶珍珠岩∶园土=2∶1∶3更有利于青菜种子萌发,是栽培青菜较为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堆肥温度第6d达到50℃,50℃以上持续时间达7d,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要求,C/N第20d下降为19.7∶1,第25d NH4+-N含量减少至72.6mg/kg,水溶性碳降低至4.7g/kg,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1.4%,上述指标均达到腐熟要求;对照堆肥温度第12d达到50℃,50℃以上持续时间为3.5d,第25d C/N为22.8∶1,NH4+-N含量为973.4mg/kg,水溶性碳含量为12.8g/kg,种子发芽指数为47.5%,均未达到腐熟要求;此外,添加菌剂处理堆肥物理性状明显改善,臭味明显减少。说明接种微生物发酵菌剂能明显加速堆肥的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以白三叶(Trifoliu mrepen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浸时间、育苗基质类型、不同浓度赤霉素与硝酸钾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24h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未浸种的相比发芽率可提高10%-13%;基质类型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较适合的催芽浓度与育苗基质组合为50mg·L-2赤霉素、0.2%硝酸钾、园土∶沙∶泥炭土=2∶1∶1,平均发芽率达31.67%,平均萌发活力指数达42.212。  相似文献   

19.
马庆庆  丁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2-12864
[目的]研究不同浸种措施对紫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浸种(包括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的处理)和间歇浸种2种方式对紫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浸种后发芽情况,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温度为15℃,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6.58%、42.86%和22.30%;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为18 h,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10.53%、9.52%和2.70%;与间歇浸种相比,连续浸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减少3.90%、33.33%、18.30%,间歇浸种以间歇浸种1h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紫萼种子萌发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分别为15℃和18 h.间歇浸种较之连续浸种更能提高紫萼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以间歇浸种1h对紫萼种子的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