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与分析了卫茅科两种植物阿拉伯茶和冬青卫茅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显示阿拉伯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条,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3L 4M2 4M1 5S;核型公式是K(2n)=32=11m(2SAT) 5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1.48%;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B”型。冬青卫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也为2n=2x=3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3L 3M2 7M1 3S;核型公式是K(2n)=32=10m(2SAT) 6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3.05%。  相似文献   

2.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小蚌兰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蚌兰体细胞染色体较小,染色体数目是2n=64;核型公式为2n=2X32m+28sm+4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64=12L+18M2+20M,+14S.核型分类为2B型。  相似文献   

3.
用低温处理大花秋葵根尖,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花秋葵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2x=32=18m+10sm+4st,核型分类属于2B型。部分细胞具有B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灰枝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枝紫菀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2,核型公式2n=2x=32=26sm+6st、属4A型,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对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六月龄及十二月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胚胎阶段整三倍体(3n=75)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4M+9SM+52T,NF=98;亚三倍体(3n75)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公式:13 M+6 SM+54 T,NF=92;超三倍体(3n75)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公式:18 M+7 SM+52 T,NF=102。六月龄阶段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5 M+5 SM+55 T,NF=95;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公式:13M+6SM+54T,NF=92;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公式:14 M+6 SM+56 T,NF=96。十二月龄阶段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6 M+6 SM+53T,NF=97;亚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3n=72,核型公式:13M+6SM+53T,NF=91;超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公式:13M+6SM+58T,NF=96。研究表明,杂交三倍体(4n♀×2n♂)泥鳅不同发育阶段染色体核型整倍体及非整倍体均表现出多态性。结论为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组不稳定性研究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补充蝇子草属的染色体数据,并为蝇子草属的系统分类以及探讨多倍化现象、多倍化物种形成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学常规压片法对3种蝇子草属(Silene sp.)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核型进行了首次研究报道。【结果】3种蝇子草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2,中期染色体数目、核型公式及核型分别为:喜马拉雅蝇子草(S. himalay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4x=48m,核型为1A;喇嘛蝇子草(S. lamar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19m+5sm,核型为2A;墨脱蝇子草(S. namla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72,核型公式为2n=6x=72m,核型为1A。【结论】中国西南地区的蝇子草种间存在倍性变化,具有多倍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黑果枸杞进行核型分析研究,得出染色体数目为:2n=2x=24。臂指数为:48;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为1.31;臂比2染色体的比例为0.0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02;核型分类为2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2n=24=20m+4sm。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长江流域天然四倍体泥鳅为父本,大连农贸市场二倍体泥鳅为母本,通过倍间杂交获得杂交三倍体泥鳅,对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染色体核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整3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6M+7SM+52T,NF=98,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为15M+6SM+52T,NF=94,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6M+6SM+54T,NF=98;6月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5M+6SM+54T,NF=96,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2,核型为15M+6SM+51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为15M+6SM+56T,NF=98;12月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2M+8SM+55T,NF=95;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1,核型为16M+6SM+49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8M+8SM+50T,NF=102。结果表明,二倍体泥鳅×四倍体泥鳅杂交后代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三倍体,不同发育阶段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3n=75,但染色体核型表现多态性。非整倍体(超三倍和亚三倍)中增加和缺少的染色体数目及类型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茎瘤芥、笋子芥和抱子芥不同类型茎用芥菜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2sm+34m;笋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8sm+28m;抱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12sm+24m。不同类型茎用芥菜没有出现染色体条数的变化,都属于小染色体,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都属于2B型;仅在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核不对称系数等核型组成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茎用芥菜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核不对称系数依次为笋子芥茎瘤芥抱子芥,据此推测抱子芥和茎瘤芥可能是由笋子芥进化而来,属于笋子芥的变种。  相似文献   

11.
对黑果枸杞进行核型分析研究,得出染色体数目为:2n=2x=-24.臂指数为:48;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为1.31;臂比>2染色体的比例为0.0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02;核型分类为2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2n=24=20m+4sm.  相似文献   

12.
用低温处理法处理苦苣菜根尖12h,经卡诺氏液固定、酸解去壁、改良品红染色等步骤,对苦苣菜进行染色体数目的确定,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苣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 =2x=10m+ 10sm +8st +2t +2m(SAT),核型分类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3.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l07与海垦1号是中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半边莲属(Lobelia Linn.)2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半边莲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8,其中江南山梗菜的核型为2n=28=18m+8sm+2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42%,核型类型为2B;线萼山梗菜的核型为2n=28=22m+6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65%,核型类型为2A.这2种山梗菜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多裂蒲公英(T.dissectu Ledeb)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多裂蒲公英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及核型分析,统计观察了50个准确计数染色体的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多裂蒲公英的染色体数为2n=32,其核型公式为2n=32=28m+2sm+2T。利用有丝分裂过程当中的染色体核型,可以明确区分蒲公英属植物在表现型上难以区别的类型,染色体的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和随体有无等都可以作为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指标而被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紫背三七幼嫩根尖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0,染色体基数为x=10,属于二倍体植物,核型公式是K(2n)=2x=20=20m,未观察到次缢痕或随体;没有臂比>2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638 4,核型为1A型,属于原始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5%,核型一般比较对称;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是2n=20=10M2+8M1+2S。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其种质资源、栽培和良种选育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低温处理蜀葵根尖,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蜀葵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K(2n)=2x=38=22m+10sm+6st,核型分类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8.
地宝兰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研究地宝兰[C.eodorum densiflorum(Lam.)Schltr]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地宝兰的染色体数目2n=54,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54=36m+14sm+4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分类为2C型,比较对称,属于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红花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长红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semperrubru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两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2 4。按Levan和我国植物染色体的分类标准 ,红花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4m + 8Sm + 2St;长红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2m+ 10Sm + 2St。根据Stebbins划分的核型对称性的标准 ,两者都属“2A”型  相似文献   

20.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芒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芒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为x=24,核型公式为:2n=2x=48=26m+16Sm+6St,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