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鸽瘟(病毒性胃肠炎)。发病前期粪便细、鸽发烧,中期拉稀、排绿色粪便,后期排水便、呕吐,有的病鸽呈醉酒状,传染性强,鸽死亡率高。首选药物:清瘟败毒散、整肠康。  相似文献   

2.
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鸽瘟的发生。[方法]利用分离到的鸽I型副粘病毒研制了油乳剂灭活疫苗。[结果]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3周后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6个月;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4 d,用强毒攻击,保护率达100%,而对照组,10只鸽全部死亡。[结论]应用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鸽瘟,且比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鸽瘟: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该病死亡率较高,表现神经症状、摇头、常有拉稀。用药物治疗无效。剖检:腺胃有出血点,肠粘膜出血、脑炎。预防:①用过氧乙酸0.3%带鸽喷雾消毒,0.5%浓度过氧乙酸棚舍、环境消毒。也可用碘型消毒剂。②用鸽I型付粘病毒灭活苗预防注射、胸肌注射,注射时宜慢不宜快,每只注射0.5毫升,一般在乳鸽30天后注射,先健康鸽后病鸽。一旦确诊发生鸽瘟,尤其表现神经症状病鸽,发现一只扑杀一只。鸽I型付粘病毒灭活苗注射后一般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鸽痘:病原为鸽痘病毒,有皮肤型、粘膜型和两者混合型。表现为皮肤无毛…  相似文献   

4.
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PMV-I)是曲鸡新城疫的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又称鸽的新城疫,俗称"鸽瘟".近几年来,福州地区随着养鸽业的发展,PMV-I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为此,现将该病综介于下.  相似文献   

5.
鸽新城疫俗称为鸽瘟,主要是由鸽Ⅰ型黏病毒诱发的败血性、急性、高接触传染病症。此病发生之后流行期较长,发病之后死亡率较高。下痢以及各类神经系统病症较为突出,发生之后对鸽养殖生产经济效益危害较高。  相似文献   

6.
养鸽防鸽瘟     
鸽瘟是由鸡Ⅰ型副粘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至次年夏初最易流行.病状特征是经常下痢,1/3~2/3的病鸽出现偏头扭颈、共济失调的中枢神经紊乱症状,病死率达90%.  相似文献   

7.
<正>鸽瘟又称Ⅰ型副黏病毒病,鸽新城疫。是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腹泻和脊髓炎为主要特征。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公认的头号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免疫,可以有效达到预防的目的,防侧重于治,多管齐下可预防此病。1病原体鸽瘟是一种禽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鸽的健康危害较大。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  相似文献   

8.
李进昌 《新农村》2001,(6):16-16
近年来,特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为了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特介绍常用免疫接种技术,供参改。1.肉鸽5日龄预防鸽瘟(类似于新城疫),应用鸽瘟油乳疫苗0.3毫升肌肉注射。也可用新城疫Ⅳ系苗(克隆化 Lasota),滴眼或饮水免疫,剂量为鸡的一半。10日龄预防鸽痘,可用鸽痘组织灭活苗或鸡痘活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于翅膀下穿刺接种免疫。2.种鸽5日龄与10日龄免疫程序同肉鸽。3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饮水。60日龄应用鸽油乳灭活苗0.5毫升肌注或用新城疫Ⅰ系疫苗1头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  相似文献   

9.
正1鸽瘟①临床症状:肌肉震颤、斜颈、腿和翅膀麻痹、角弓反张和下痢等,死亡率50%~100%。信鸽精神沉郁,采食量、饮水量减少,羽毛蓬乱,缩头,独隅一角。病鸽斜颈,有的呈观星状,并向一侧扭转,翅膀下垂,排绿色稀便,个别病鸽还有呼吸道症状,最后全身衰竭,倒地昏睡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鸽子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流行于世界各地,所以又称鸽瘟,本病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及浆膜广泛性出血为特征.依据其病毒的毒力不同,可表现出从亚临床状态到高疫致死率不同程度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以苍术、厚朴、山楂等八味中药组方,对江苏省某规模化肉鸽场发病感染鸽新城疫的肉鸽进行治疗试验尝试。结果显示,对比治疗试验和大群治疗试验的同时,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对病情均有较好的缓解,试验组要优于药物对照组。中药组方"清瘟解毒散"对鸽新城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鸽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鸽群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并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主要表现为下痢、肠炎、黏膜出血和神经症状,尤以嗜神经速发型为多见,发病率为21%~100%,死亡率达20%~80%,幼鸽死亡率最高,一般在发病后约2 d死亡,成年鸽耐过后往往会留有神经症状。本病对养鸽业危害极大,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临床上,用卵黄抗体治疗新城疫比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对鸭瘟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而对鸭霍乱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好。这两种病症状相似,易混淆,所以在防治时务必准确鉴别,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减少不应有的损失。一、流行病学特点鉴别鸭瘟仅引起鸭、鹅自然发病,流行期比较长,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时,一般在3~7天后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过3~5天后才开始大批发病,整个流行过程为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而鸭霍乱在各种家禽(包括鸭、鸡、鹅、火鸡和鸽)中均可感染,且病程短促,病鸭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在80%以上;成鸭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标准鸽缺失问题,筛选满足要求的试验鸽。2019年3月对鸽场饲养管理和鸽群发病史情况进行调研,筛选合格鸽场;采血进行鸽新城疫抗体检测,排除高母源抗体鸽群;进一步检测鸽圆环、鸽腺病毒和鸽痘,排除感染上述易感病原鸽群;最后对选定的鸽隔离饲养一定时间,排除潜在的病原感染;采用筛选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苗免疫攻毒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试验的需求。通过调研,确定3家鸽场,从1月龄左右鸽群中随机选择50羽健康鸽进行检测,ND母源抗体为0~1∶32不等,均无鸽腺病毒感染,但有个别鸽存在圆环抗体或携带鸽痘病毒。从其中2家鸽场购回HI抗体≤1∶4,且无其他病原感染风险的鸽各25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攻毒试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鸽免后28 d ND HI抗体在1∶16~1∶64之间,均值在1∶32以上;攻毒保护结果为,免疫组17/20~19/20保护,对照组均5/5发病,3~4羽死亡。通过鸽场调研初筛、新城疫HI抗体检测、鸽常见病原检测、隔离观察等步骤筛选的实验鸽可满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效力评价试验的要求,且结果稳定可靠。通过该研究筛选的实验鸽,满足试验需求、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并在保证鸽用疫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鸽新城疫、鸽流感、鸽痘、鸽沙门氏杆菌病、鸽大肠杆菌病、鸽毛滴虫病、鸽念珠菌病的流行特点、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鸽病的防控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取晒干的烟茎0.25 ̄0.5公斤,在装入1公斤男人尿的桶内浸泡1 ̄2天。捞去烟茎将尿液拌料喂鸭,每晚喂1次,防治鸭瘟。病鸭康复前禁戏水和喝水。(2)采新鲜樟树叶捣烂后置于槽内,加入清水适量搅拌,让鸭子自食即可。鸭瘟初发阶段能控制病情发展,连续投喂可防止复发。(3)从雏鸭开始进食时起,每100只雏鸭用0.5公斤鲜仙人掌,捣烂取汁后加1.5公斤清水搅匀后取混合液饲喂,1天1次,让雏鸭自饮,连喂15 ̄20天,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发生鸭瘟。(4)将干鸽粪用适量温水浸泡成糊状,掺入鸭饲料中。比例为饲料的5%左右,成鸭用稻谷,雏鸭用米饭,连喂3 ̄5日,即痊愈。(5)…  相似文献   

17.
正1乳鸽肉用乳鸽完全依靠亲鸽哺育,约1月龄即可离巢,供肉用。对于不采取强制育肥的肉用仔鸽,亲鸽哺育18~28日龄即可上市。出壳几小时至4日龄的乳鸽,公、母亲鸽均可分泌比较稀的鸽乳喂给;7日龄以后鸽乳分泌减少,在亲鸽喂给鸽乳的食物中,包含嗉囊分泌的鸽乳以及亲鸽采食后在嗉囊中泡软  相似文献   

18.
<正>夏秋季节环境潮湿闷热,有利于寄生虫滋生繁殖。鸽蛔虫病、鸽毛滴虫病、鸽球虫病和鸽羽虱等,为夏秋季节鸽常见多发寄生虫病。一、鸽蛔虫病1.诊断要点(1)该病由鸽蛔虫寄生于鸽的小肠中引起。鸽蛔虫成虫淡白色,圆柱形,两端狭小;虫卵椭圆形,深黑色,卵壳厚而光滑,耐寒、怕光,对多种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很强,但经发酵和沸水处理可杀灭。(2)鸽蛔虫可感染各龄鸽。在通常情况下,2~4月龄鸽最容易感  相似文献   

19.
<正>鸽属于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可分为野鸽和家鸽两类。鸽在中国驯化至少有4 000年的历史。先民们根据不同用途对鸽进行驯养,古籍中对鸽的多种用途已经有记载。关于养鸽供食用的记载如清《南越笔记》中介绍广东有"地白"鸽,体大、不能高飞,专供肉用。关于鸽的品种,明《山堂肆考》乃至清《花镜》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而以明末张万钟的《鸽经》叙述最详。野鸽主要分岩栖和树栖两类。分布于世界各地,有林鸽、岩鸽、旅行鸽、雪鸽等多种。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别对健康鸽和腹泻鸽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揭示健康鸽与腹泻鸽粪便中正常菌群数量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发现,腹泻鸽的需氧菌数量是健康鸽的100多倍,而厌氧菌的数量是健康鸽的10%左右,这与健康鸽的肠道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正常比例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