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学全  杨红林 《重庆水产》1999,(2):32-32,38
在50m^2无沙水泥池内养殖鳖二个月,放养只重45.5g的幼鳖200只,自配混合饲料投饲率4%,平均只日增重2g,成活率99.5%,获纯利2280元,投入产出比1:1.5  相似文献   

2.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水泥池养殖黄鳝170d,饲料系数1.29,放养密度1.5kg/m^2,收获黄鳝6.67kg/m^2,增重倍数4.48倍;最大养殖个体250g,平均100g/尾;150m^2养殖池共收获黄鳝1000kg,产值5万元,获纯利3.48万元。  相似文献   

3.
美国鲥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2007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河内捕捞正在作产卵洄游的美国鲥鱼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后获鱼卵105万粒,经漂洗、降温、装入塑料袋充氧装箱,经70 h运输后抵达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其中受精卵33.2万粒,经孵化后获正常卵黄苗25.1万尾,卵黄苗经室内水泥池培育,共获得体长3~4 cm鱼苗17.56万尾.  相似文献   

4.
为营造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经济、高效的底质环境,进行了水泥池两种铺沙方式东风螺养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养殖水温无明显差异,养殖密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一铺沙方式方斑东风螺(B.aerolataLink)和波部东风螺(B.formosaehabei)的生长无明显差异。而离底铺沙,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  相似文献   

5.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池大棚和水泥池大棚三个点两类池放养河蟹早繁苗培育幼蟹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每kg蟹苗经大棚培育30d左右,能产出幼蟹2—3万只,成活率20%,获纯利2万元以上,且土池大棚优越于水泥池大棚。1996年,泗洪县进行大面积推广,成效显著,这说明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不同底质的生长与存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水泥池底铺设不同底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底铺沙情况下,添加10%海泥或添加1%的贝壳,不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正常生长与存活,体重、壳高生长速度分别是23.7~25.1mg/d和105.3~110.4μm/d,不同池生长、存活无明显差异;底沙添加海泥达到30%时,初期东风螺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但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正常;池底不铺沙时体重生长速度为10.0mg/d,仅为其他池的39.8~42.2%,存活率仅为其他池的65.1~67.6%。认为东风螺水泥池养殖必须铺沙,底沙可适当含泥,含泥量不高于10%。  相似文献   

8.
泥鳅大规模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至6月间进行了泥鳅的大规模苗种培育试验。5月初首先在土池中进行培育,1000平方米共放鳅苗130万尾,经半个月培育仅收鳅种5000余尾,鳅种平均全长4.3厘米。6月初继续在水泥池中进行鳅种培育试验,水泥池面积450平方米,放鳅苗95万尾,经过20天的培育收鳅种29.45万尾,成活率31%,鳅种平均全长3.4。本文总结了水泥池培育鳅种成功的经验并分析了土池培育鳅种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土地  相似文献   

9.
文蛤的封滩护养增殖屡见报道,但对于文蛤内塘水泥池暂养肥育报道不多,我们于1998-1999年度、1999-2000年度在江苏省启东市茅家港进行了文蛤水泥池暂养肥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池塘的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池塘选址于进排水方便、无工业污染的一道堤内侧,池塘为东西向的水泥池,长宽比为5:3,以利于利用自然风造波增氧,每地面积为1.5亩,共12只池,池壁深75cm,底部埋沙25cm。 2.沙质要求:沙质要求洁净发亮,最好取于高沙地带,以免将黑沙带入。沙中严格要求无细线、草…  相似文献   

10.
刚孵化出壳的稚鳖,体质比较娇嫩,适应能力较差,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稚鳖池宜建成水泥池,分室内和室外两种。面积2—10m^2,池深0.8m左右。池底铺沙5-10cm,并建有30cm高的围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