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悟侗乡美     
正我,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作者,2010年1月被芷江侗族自治县作为人才引进至芷江县林业局工作。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美丽侗乡让我感受自然、感受绿色、感受文化、感受温暖、感受真情……我用脚步和思绪,用眼睛和心灵,用语言和照片,点点触摸,滴滴体验,从侗乡的人文历史、绿色资源、绿化建设、生态保护方面,不断丰富着工  相似文献   

2.
两座"小木屋"的主人、82岁的徐凤翔教授的新著《高原梦未央》,近日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发行。总计21万字的《高原梦未央》主要包括"一个自然之子的生成"、"朝圣高原"、"两座木屋"、"千山画外"、"附录",图文并茂、情理交融,展示了徐凤翔数十年的自然考察和心灵之旅。在新书发布会上,徐凤翔更是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自费赠书2000本,送给国内主要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大学图书馆、西藏区内外相关部门以及青少年等,她还特别赠送绿色中国杂志社50册图书,希望更多宣传绿色的人了解高原,了解高原生态。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水的创造多以自然为出处,在有限的空间内,以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和谐统一为本,创造"山水成景,布局有彰"的无限生境;再经过造园人独具匠心的设计,借用各种造园手法,将人工的"假"与自然的"真"加以配构,展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画境;而后,借助构景、命名、楹联、题额等手法隐逸"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出行水乡江南还是寥廓北国,都给我带来相同的感受:一个村子就是一片阴翳茂密的树林。村落总是依偎在树林之中,仪态安详,举止从容。一个小小的村落就如同鸟儿安在树杈上的巢穴,自然味,原生态,让人容易亲近。有一片葱茏碧绿掩映,世俗的烟火才显得真实可爱。"大漠孤烟直"的图景给人带来的一定不是温馨祥和,而是荒凉辽远。其实,有大...  相似文献   

5.
笑林     
《湖南林业》2014,(7):45-45
吃东西一定要嚼碎这天,我给外甥女讲《小红帽的故事》,当我讲到小红帽用她的智慧成功把老奶奶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时,我问:"学到什么没有?"外甥女想了一会儿,抬起头看着我,认真地说:"吃东西一定要嚼碎。"感受"能用一句话描述堵车时的感受吗?""少小离家老大回。"我又没有弹错过六一节了,幼儿园请家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联欢。每个小朋友部耍表演节目,张蔓悦上台表演弹钢琴。精彩的演奏结束后,在台下看节目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喊:“再弹一个!再弹一个!”班主任征求张蔓悦小朋友的意见:“要不要再弹一首?”结果她急得都快要哭出来了:“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次?”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树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人工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自然林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经营技术要点等进行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整套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及规划、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科学的植被管理等,以期为"近自然林业"理论在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经营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用常规数据进行满足森林经营要求的功能评价方法,可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辽宁省清原县大边沟林场草皮沟岭的第21林班为例,对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稀少性、多样性、近自然性这3个评价基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班中的所有小班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评价均为"高",说明各小班该项功能发挥良好。但与理想目标比较,42小班没有稀少种并且近自然度等级中等;43与45小班近自然度等级为"中等",其余2个评价基准为"高;"48、52与55小班无稀少种。  相似文献   

8.
天鹅湖情话     
你听得懂天鹅的话语吗?你明白它们的情感吗? 最近,我们来到上海西郊青浦朱家角大千生态庄园的天鹅湖旁,仔细聆听了黑白天鹅们的心声;也对鸟类中这个高贵华丽家族对"第二故乡"上海产生的情愫,有了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赴德国考察学习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工业和林业均十分发达的国家,其面积广、质量高的森林源于500多年来公众世代传承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二战后大造人工林政策的及时调整、约60%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及其生物廊道。联邦政府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采取了制定气候保护倡议、开发使用新能源、实行碳排放许可、环境友好型生产、用景观规划引领其它规划、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注重国际合作等措施。笔者结合考察成果谈了"优先发展林业,注重自然保护"等启示。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历史变迁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济的发展从来就是用相对丰富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从采集渔猎,到刀耕火种,最后进入永久农业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在技术不断更新下人造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过程.历史上一直是原始林被次生林和农地取代,只是在近百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林地取代农地的现象.人工林也成为木材生产的主要来源,同时还相继出现许多专门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森林.森林变迁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革新和人口变化导致农产品、林产品以及森林资源生态服务的相对价值变化的结果.本文用美国、新西兰以及中国的海南岛为例来验证这一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利用竹木的自然韧性,经过科学排列组合,另加天然橡胶圈予以辅助弹性,用竹条和橡胶圈的结合体取代钢丝弹簧内胆精制而成的一种能取代席梦思而又被市场接受的新型床垫横空出世。这就是娄底市海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最新特色产品——竹制床垫。海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人科技")位于娄底市双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结合山东百圣源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以来开展的系列创新工作,对公司"立足自己研发技术、自主创新、推进我国胶合板生产设备国际领先水平建设"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指出:"推进我国胶合板生产设备国际领先水平建设"是一项发展战略,创新团队建设是基础,完善创新组织体系是根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春天让我们植树去,带着孩子,领着老人,用真诚、祈祷,企盼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春天让我们植树去,你挖坑,我浇水,他扶苗,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装扮大地,点缀自然。去体验,大地的厚重,去品味,生命的伟大,去感受,自然的无穷,去收获,劳动的快乐。春天让我们植树去,融进大自然,呵护生  相似文献   

14.
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特征、主要生态问题、自然灾害类型,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建设的主导需求,结合"山、水、路、城、村"的自然特色,构建大尺度森林生态景观网架,编织森林保护网络;采用面、块、线、点的组合链接方式,构筑"一带、两环、四廊、四组团"的林业生态建设总体格局,构建安全、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健全、和谐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集大自然的万般宠爱于一身。西双版纳,更是云南最具魅力的天然生态博物馆、"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今年4月,泼水节开始之时,绿足迹团队来到了西双版纳,走进纳板河保护区,走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绿足迹的队员说:"来到版纳,就步入了乐境。你所遇见的每一个动物,每一株植物,每一处风情都可以是一个纯美的音符,又可以是一次独特的和声编排。置身于其中,我们和身边的一切没有区别,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很宽大,容纳我们成为这部作品中的一个音符。我们可以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注视,也可以用心诠释……"跟随绿足迹的足迹,一起去领略西双版纳山川风物的繁华,感受热带雨林中一个个的和谐场景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9月份,由山东省林木种苗协会组织15位会员到美国俄勒冈州,考察了美国西部苗圃展,并参观了美国的苗木生产和城市绿化对苗木的应用情况,总的感受可以用“简单、自然、务实、舒适”八个字概括。下面是我们考察内容的主要特点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桢楠生长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川盆地区域内的桢楠资源进行调查,其主要以半自然散生状态保存在"四旁"和寺庙,成片的人工林相对较少,而且造林成效较差。在自然状态下桢楠林分直径分布规律明显呈正态分布规律,径阶分布离散程度大。在四川盆地发展桢楠人工林时,大面积宜采用桢楠与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混交方式,"四旁"栽植则采用单行或双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增高,许多市民对自然回归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郊野公园就是为都市的人们提供远离喧闹尘嚣、享受自然清新、感受绿色生活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张翼飞  路森 《河北林业》2014,(10):F0002-F0002
10月25日,为期184天的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圆满落幕,我省荣获室外展园竞赛特等奖。本届世园会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秉承了"自然创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三大理念,吸引了世界5大洲的37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省级行政区以及山东省的17个城市,共110个展园参展。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儿童的日常生活空间逐步远离自然,即使是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也被以设备为中心的"麦当劳模式"主导,不断复制的游戏器械取代了自然的游戏场地[1]。本文将自然显露设计引入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探讨了自然对城市儿童的价值,提出了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景观的自然显露设计策略,为改善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