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辽宁省现有水稻8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和滨海地区,仅营口、丹东、旅大、锦州等地就占55%以上。此外,东沟、庄河和辽河三角洲还有可围海涂近243万亩,荒地50余万亩,均可发展水稻生产。但辽宁省淡水资源比较缺乏,水源工程发展跟不上工农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辽河下游滨海盐碱土稻区,是辽宁省的重要产粮区,目前水稻面积已发展到300多万亩,商品率达50%,成为我省水稻商品粮重要基地。盘锦地区的水稻面积已达150万亩,占作物播种面积的88%。随着盐碱地种稻技术的不断改进,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全地区水稻平均亩产已达550公斤。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水稻旱育苗床土调制剂的应用,是培育壮秧  相似文献   

3.
<正> 一、滨海盐土地区的自然概貌辽宁省滨海盐土,分布在渤海及黄海沿岸一带,呈带状分布,总面积为525万亩,其中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的沿海地区(图一),是我省最大的水稻灌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下游,渤海之滨,是地势平坦的鱼米之乡,我省重要的水稻商品粮基地。十多年来,靠政策和科学技术,积极推广化良水稻新品种,经全市广大农工的辛勤劳动,使全地区大面积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地区130多万亩水田,单产,总产均有了重大突破。1984年全地区水田98.4万亩,总产55.1万吨,到1989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盘锦滨海平原位于辽河下游的滨海地区,北纬40°43′—41°22′,东经105°35′~122°25′。全区南北长129公里,东西宽95公里,总面积为3748平方公里,为一广阔的退海冲积平原。海拔高程为2—5米,最高为8.2米,最低为0.3米,地势西北和东北高,中、南部低,是一槽状地形,由西北和东北向西南渤海逐渐倾斜。目前农业耕地面积为172.56万亩,粮食总产11.7亿斤,人口7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7.8万人,农业劳动力为0.7万人,每  相似文献   

6.
<正> 盘锦市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是国家的重要细粮基地。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北纬40°35′~41°27′;东经121°25′~123°30′。东界辽河与台安、海城,北临北镇县,西与锦县按壤,南为辽河等三大河流的渤海湾。境内地势平坦。现有耕地面积140多万亩,其中水田118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连续十年大面积水稻丰收,水稻平均单产超过  相似文献   

7.
盘锦市地处辽河下游冲击平原 ,濒临渤海辽东湾 ,是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地势低洼平坦 ,土质肥沃 ,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 2 1条 ,辽宁省的主要河流经这里入海 ,年平均径流量 1 5 0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 8 4亿m3;有水库、坑塘、河流、沟渠等组成 5 3万hm2 水面 ;海岸线长 1 1 7km。总土地面积 39 5 9万hm2 ,其中耕地面积1 3 3万hm2 ,水田面积 1 1 5万hm2 ,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1 盘锦地区水利建设现状盘锦市是一个老稻区 ,水利工程兴建较早 ,特别是从 1 989年开始加大了建设力度 ,完成了大洼三角洲拦海围垦工程…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渍土稻田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沿岸一带,其中辽河下游沿海地区,现有水稻面积250多万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日益增加,农业用水不足将日益突出,特别是辽河下游沿海地区的水稻生产,正面临着严重缺水的挑战。据水利部门透露,到2000年全区每年将缺水57.6亿立方米,这是今后长期存在的大问题,如遇干旱年份更甚,若不及时解决,将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两高一优”饮业,提高农业系统生态效益,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从1994─1996年进行了“辽河下游沿海稻区水旱轮作的研究”,摸…  相似文献   

9.
<正> 滨海盐渍型水稻土是我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的沿海地区,面积约为200万亩左右,占金省种稻面积的40%左右,是我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各地重化肥、轻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导致肥料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正> 辽宁省农牧厅农垦局,为在农垦系统今后拟增交50亿公斤商品粮食规划中做出贡献,经研究在盘锦、锦州、铁岭三市农垦荒地范围内,开垦水稻40万亩,对已开垦的中低产田进行技术改造40万亩。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全国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视,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990年又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据1989年12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年会统计,南方13个省区及辽宁省、北京市的计划种植面积即达2.2688亿亩,其中四川为4000万亩,湖南3700万亩,江西2500万亩,广东2000万亩,湖北1950万亩,广西1800万亩,江苏1650万亩,安徽1487.6万亩,福建1424.9万亩,浙江920万亩,贵州60.0万亩,云南350万亩,海南200万亩,辽宁100万亩,北京10.5万亩。 又l$同一次会议核实绕计/拍拍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撤积二’983俄忆商,”其中回地为朋80万亩,占水稻播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4,(2):35-35
正从云南省农业厅获悉,去年在全国茶叶市场价格整体低迷的大势下,"云茶"实现茶叶面积、产量、产值、茶农收入"四增",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达300.75亿元,工农业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9.17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1840元,同比增加340元。去年,云南省完成中低产茶园改造48.7万亩,绿色防控25万亩,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达223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1991年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 已突破2.6亿亩 1991年11月,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间组在南昌会议上统计,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已达2.608352亿亩,占全国稻田面积的54%强,第一次超过常规稻种植面积。各省种植杂交稻面积如下:四川4221万亩,湖南4069.63万亩,江西2943万亩,广西2598万亩,广东2311.3万亩,湖北2300万亩,安徽1501万亩,福建1410.2万亩,浙江975.93万亩,贵州758.63万亩,河南400万亩,云南400万亩,海南294.83万亩,陕西150万亩,辽宁127万亩,上海22万亩。 1991年杂交早稻已发展到4768.71万亩,已占全国1亿多亩早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比1990年扩大1103…  相似文献   

14.
<正>茶叶作为蕉城区特色和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干茶1.117万多吨,商品总值13.16亿元,其中八都、九都、霍童、赤溪、洋中5个乡镇茶园面积过万亩。16个乡镇中,产茶村达216个,茶农5.3万户23万人。2009年--2014年蕉城区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被授予"中国名茶  相似文献   

15.
大石桥市地势东高西低,位于辽河下游平原的6个乡镇是主要水稻产区,现有水田3.3万hm2。平均年产水稻2.5亿kg,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现已发展成为辽宁省商品粮和优质米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冬、春、降雪、降雨量少,辽河上游水库蓄水量降低,加上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正常灌溉用水,因此,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势在必行。总结多年经验,我地区水稻抗旱节水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王选用抗旱良种选用耐旱力强的优良品种,是水稻抗旱夺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多选用分率力强、根系发…  相似文献   

16.
宋育林 《中国茶叶》2009,31(11):37-38
茶叶产业是秭归县半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4.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8万亩,年茶叶总产量达157万kg,产值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达到60万kg。但目前产业体系不健全仍是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茶业重点产区之一。全区辖于德、福鼎、福安3个市、寿宁等6个县,123个乡镇。县(市)、乡(镇)均产茶。199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70万亩,其中可采56万亩,产茶3.35万吨,总产值8.7亿元,全社会茶叶经济效益总量达10.5亿元,年提供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茶叶对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如何使闽东茶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闽东茶叶发展出路,望能为21世纪福建茶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闽东茶叶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建国后的茶叶历史回顾建国后,闽东茶叶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18.
<正> 水稻新品种“抗盐100号”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运用抗盐育种技术,为辽河三角洲开发而选育的耐盐品种。在辽河三角洲新垦荒的重盐碱地上种植,当年获得400公斤/亩的产量,而一般品种只有250~300公斤/亩,抗盐100号比一般品种增产30%~60%,每亩可创经济效益80~120元。  相似文献   

19.
开发简讯     
<正> 为解决农垦系统为国家增加50亿公斤商品粮,辽宁省农牧厅农垦局拟议发挥自身农业优势,确定三项为辽宁农垦粮食(水稻)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内容为开荒4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40万亩。开发地以盘锦市为主以及锦州、铁岭两市的国营农场的宜稻荒地。项目完成将为国家提供2.5  相似文献   

20.
正日照地处鲁东南的黄海之滨,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南茶北引"最为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的主茶区。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1万亩,产量1.35万吨,系列产值24亿元。"日照绿茶"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跻身全国50强。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