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木荷混交林的营造、防火林带的营造两方面介绍永嘉县木荷人工造林方式的选择,还从整地及密度选择方面介绍造林的栽植,为木荷作为混交造林树种和主要的防火树种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红京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93-193,199
木荷是仙游地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较为理想的树种,且具有较强阻隔林火蔓延的功能。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设置的类型、布局和规格等进行探讨,分析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林技术要求,以为推广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防火林带的营造中,木荷是非常重要的树种,具有很强的阻火能力,能够有效阻止火灾的蔓延。本文对木荷生物进行了阐述,对防火林带设置的布局、规格等进行了分析,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永春县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试验及营造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防火林带营造树种的种植对比试验,确定了木荷、醉香含笑、壳菜果、杨梅等4个树种作为永春乃至闽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并总结了各树种的适宜山地立地条件及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苗技术、山区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造林规格、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木荷生物防火林营造技术,以为各地利用耐火树种木荷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荷育苗试验与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志将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3-175
从建设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入手,着重介绍木荷育苗试验及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的关键技术,分析总结了木荷防火林带建成后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木荷防火林带防火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木荷防火林带的两次火烧试验以及六次森林火灾后的调查,证明了其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为了进一步探讨木荷的防火效能,测定了木荷与其它5个树种的防火性能特征值。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也表明,木荷较其余5个树种具更好的防火效能,是一种较佳的防火林带选择树种  相似文献   

8.
针对防火林带树种较少和闽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的状况,在云霄园岭林场防火林带中开展了海南蒲桃、火力楠、木荷等3种树种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蒲桃与火力楠、木荷相比较,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抗台风能力也较强。4a生时海南蒲桃高度比木荷增加了1.6倍,胸径是木荷的3倍;2013年因强台风“天兔”影响,海南蒲桃受风害率为3.6%,而木荷和火力楠受风害率分别达9.6%和10.5%。因此,海南蒲桃在闽南沿海丘陵山地是比较合适的生物防火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9.
瑞安市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木荷育苗技术,提出了防火林带设置方案,阐述了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以期提高木荷的防火功能,减少火灾损失,增加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机耕道路旁边营造木荷、海南蒲桃防火林带,调查其林木保存率、树高、树冠、胸径和地表层持水量,分析营造木荷、海南蒲桃防火林带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种植8 a的海南蒲桃树高达9.48 m,是木荷的1.43倍;树冠平均达3.58 m,是木荷的1.6倍;胸径达9.64 cm,是木荷的1.59倍;海南蒲桃的径阶分布在5~13 cm,以8~10 cm为主,占64.9%。这说明海南蒲桃的生长竞争激烈,但造林后能迅速郁闭、迅速成林,营造海南蒲桃防火林带能较快形成建设效果。海南蒲桃防火林带的地表层总持水量是木荷防火林带的1.12倍,说明海南蒲桃防火林带的地表层更能阻隔火灾的蔓延。木荷胸径较小,以4~6 cm占73.1%为绝对优势,说明林分生长比较整齐,可以形成林带,但木荷防火林带前期生长缓慢,防火能力弱,因此建议在建设防火林带时能采用木荷与海南蒲桃株间混交模式,这样能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形成隔火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03-103,134
木荷是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营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是我国南方控制森林火灾、阻隔火源、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对山地林区木荷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木荷防火林带营建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和营建木荷防火林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杭州西湖风景区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包括树种选择,山脊线、游步道、林权分界线、林茶林田交界地、文物景点、村庄和建筑物周围的防火林带的造林图式,提出了探索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选择酉华林场盘台营林区营造木荷、茶叶林带,利用生物林带阻隔火源,取得了很好效果。总结了木荷、茶叶林带的造林方法.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林带防火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在山区地层浅薄、管理不便的地方宜栽木荷林带,以防火为主;在山脚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劳力富余地方宜营造茶叶林带,以求林带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群落防火林带有效宽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由于马尾松群落结构单一,林内干燥,可燃物载量大,是森林火灾多发群落,而其防火林带建设特别是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指标却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标准,为此,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尾松群落,利用两次火烧试验结果,引入影响林火蔓延的坡度因子和风速因子,建立了以马尾松木荷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坡度20°~30°,风级2~4级),可营造行距3米的木荷防火林带4~5行,同时提供了相应坡度与风级条件下,木荷防火林带有效宽度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盈江中上游河段护堤林植被的营造方案进行了探讨。由于大盈江河床特殊的地质构造,当地水利部门在其沿岸修筑了一种特殊的人工沙堤、其构筑材料几乎为纯粹的河沙,为使这种沙堤能有效地稳定河床,须采取生物措施即营造强有力的护堤林带以稳固沙堤。本文在对以往工程和生物措施联合治理中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在沙堤上营造护堤林带的造林设计方案,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造林方法等生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树种阻火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茶树、火力楠、女贞、石楠、枇杷、马尾松和杉木等树种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 ,比较了8个树种的抗火能力 ,并分析了常用防火树种木荷鲜叶和落叶燃烧的热量、CO2 和CO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木荷鲜叶与落叶均不易燃烧 ,茶树、木荷和火力楠的抗火能力强 ,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  相似文献   

17.
木荷播种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又名何树,是山茶科木荷属植物.因其树干端直,树冠优美,叶子茂密、四季常绿,可与其它常绿阔叶树混栽,配植在山坡、溪谷和房前屋后,作风景林,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还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是庭院美化和行道绿化的最佳树种.因其叶厚、含水量高、不易燃烧,是营造防火林带的最佳树种.木荷的繁殖常采用播种繁殖.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启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200-201,203
通过对坂头林场1996年以来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坂头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主要是在2005年进行的山脊主林带的拓宽改造,在市、区、镇、村各行政界都建设了防火林带;2008年开展以道路两侧为主的防火林带建设,造林密度为2505株/hm~2,造林树种以木荷、火力楠为主,还有油茶、杨梅、榕树、香樟等。共建设防火林带37条130.76km,面积为249.3hm~2,网络密度达5.2%,造林质量全部达标,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9.
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增长会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毁坏大面积林地,造成森林资源减少,同时会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强化森林生物防火带的营造和管理。荷木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防火带树种,在防火、隔火、断火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以荷木构建生物防火林带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资源,也能有效防范森林火灾,控制火灾的危害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木荷是一种山茶科的常绿乔木,通体笔直,整体材质相较其他植物属上乘,能够承受高温,是良好的耐火植物,正因如此,木荷现在常常被用作防火林带的树种。加上木荷对于土壤环境不挑剔的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长成树林,能够更快达到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