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杜家台分蓄洪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东部,总面积676.8km~2,人口13.59万。杜家台分蓄洪区续建配套工程,主要是对该区域原有的分蓄洪工程进行整治和配套,使该区域有利于分蓄长江和汉江的洪水。本项工程的实施和运用,必然会对分蓄洪区及其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蓄洪区分蓄洪运用时,将直接遭受洪灾损失。以湖北省杜家台分蓄洪区为例,采用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引进财产损失系数和受灾人口系数,分析了分蓄洪区分洪运用损失的变化特点,结合分蓄洪区运用几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促进分蓄洪区建设的策略。研究发现:分蓄洪区运用的财产损失和受灾人口都随时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受灾人口增长速度缓于财产损失。长江干支流分蓄洪区的运用几率降低,直接降低了分蓄洪区运用的洪灾损失几率和洪灾损失程度,提高了分蓄洪区域内防洪等级。通过给予分蓄洪区特殊的政策,加强产业指导,强化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分洪运用补偿机制等,提高分蓄洪区的防洪综合能力,确保分蓄洪运用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洪区内人口、经济的增长,建设项目的增多,分洪区的地形情况变得复杂,这给分洪区分洪后的洪水演进模拟带来了困难。针对分洪区内存在相互交错线状建筑物的情况进行研究,考虑了分洪区内普通区域与线状物区域的水流交换,对已有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两个概化地形区域进行计算,证明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洪区内人口、经济的增长,建设项目的增多,分洪区的地形情况变得复杂,这给分洪区分洪后的洪水演进模拟带来了困难。针对分洪区内存在相互交错线状建筑物的情况进行研究,考虑了分洪区内普通区域与线状物区域的水流交换,对已有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两个概化地形区域进行计算,证明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含线状建筑物的分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洪区内人口、经济的增长,建设项目的增多,分洪区的地形情况变得复杂,这给分洪区分洪后的洪水演进模拟带来了困难.针对分洪区内存在相互交错线状建筑物的情况进行研究,考虑了分洪区内普通区域与线状物区域的水流交换,对已有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两个概化地形区域进行计算,证明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形势分析,在确定出沙洋超额洪量、推荐分洪的民垸及各民垸的分洪时间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调度方案,为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形势分析,在确定出沙洋超额洪量、推荐分洪的民垸及各民垸的分洪时间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调度方案,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沙洋段的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马勇 《灌溉排水》1998,17(2):7-10
从水库,分蓄洪区及河 道调洪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一个复杂防治系统的大规模线性规划模型。针对隐含着0-1要素,难以拟线性化的扒分洪问题,提出了判断扒口分洪界点及其相应的分阶段算法的处理方法。实验算法,该分阶段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从水库、分蓄洪区及河道调蓄洪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一个复杂防洪系统的大规模线性规划(LP)模型。针对隐含着0~1要素、难以拟线性化的扒口分洪问题,提出了判断扒口分洪界点及其相应的分阶段算法的处理方法。实例验算表明,该分阶段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洪区内存在河渠的情况下,根据水流在河渠外区域和河渠内运动特点的不同,对已有的分洪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能考虑河渠两侧有、无堤防两种情况,通过对概化地形的计算,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产具有作业环节多、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等特点。水稻生产投入可分为物化劳动投入与活劳动投入,其中活劳动投入主要指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时间消耗。农业机械对劳动力具有替代性质,其实质是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过程;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有助于降低人工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由于大田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生产机械是该政策的补贴重点,杭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稳定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估算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经济效果,对科学指导水稻生产“机器换人”工作,以及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分洪区口门的堰流流量系数和淹没系数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自由溢流时,分洪区口门的堰流流量系数和正向堰流的流量系数基本一致。在淹没溢流时,在淹没度为0.8~0.98范围内,分洪区口门堰流的淹没系数与普通水力学的正向堰流的淹没系数基本一致;对淹没度在0.98~1.0范围(正向堰流不存淹没度为0.98~1.0范围的堰流),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分析给出了淹没度在这个范围内的分洪区口门堰流的淹没系数。所得结果可以为分洪区口门的流量计算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洪泽湖冬春季分洪需求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剖析了开发淮河入海水道南泓过流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计算、试验和实况运行,论证了淮河入海水道南泓现状条件下具有100m3/s左右的分流能力;分析了淮河入海水道南泓分流对潍地种植和渠北排涝的影响性,提出了调度运行方案;为增强淮河入海水道南泓分洪能力,结合行洪需求,提出了将淮安枢纽下游南北泓间土坝改建为水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但对汉江下游的水文情势与水资源供需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蒙大拿法、7Q10法和月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弃水系数法计算汛期洪水弃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扣损法对现状条件和不同调水方案情景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论为:水资源可利用量随着调水量的增大而减少;调水145亿m3方案下,偏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供水保障率相对较低,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从而满足汉江下游的用水需求;调水82亿m3方案下的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情景,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可利用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革 《农机科技推广》2010,(11):22-22,1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自2003年组建第一批农机作业合作社以来,通过国家、省、市财政及优粮工程投人等渠道,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近20个,但规模都相对较小,由于后继投入不足,多数难以发展壮大,有些甚至由于经营不善形成亏损难以为继。2009年,呼兰区投入1800万元组建了大用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以其规模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汉江流域引调水工程较多,引调水工程在改变水资源时空分配布局、解决受水区缺水困境的同时,也给水源下游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引汉济渭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通过设置3种引调水工况,定量分析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生态和湿地生态的累积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汉江流域管理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汉江与长江两江洪水演进特点,建立了两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将计算河段分为四段,即汉江下游皇庄至汉江河口、长江螺山到汉江口、汉江汇合口到汉口水文断面以及东荆河,对汉江与长江汇合点,采用水力学中的汇流计算方法。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与汉江两江真实的物理过程,模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为该区域防洪调度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适用于中小型蓄洪垸分洪洪水淹没模拟的可视化技术.利用Arcgis Engine 9.3在Visual Studi0 2008平台下,运用C#语言来建立澧南垸分洪洪水淹没程序.考虑到蓄洪垸分洪洪水的特殊性,选用给定水位的编程思路,近似地模拟了分洪洪水的蓄洪过程,并与相关成果的数值计算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该程序能较好地反映澧南垸分洪洪水的淹没过程,可以动态演示澧南垸分洪洪水的蓄洪过程,自定义查询淹没时的水位、范围和容积等洪水要素特征.该编程思路在类似于澧南垸的中小型蓄洪垸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为澧南垸的防洪调度及防洪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清河分洪道标准内洪水调度提出两种分洪模式。一是干流主动分洪方式,干流按其行洪能力控制,分洪道为相应洪水;二是分洪道主动分洪方式,考虑干流行洪基流,分洪道按其分洪能力控制,干流为相应洪水。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力模型进行水面线联合计算,结果表明:50年一遇标准设计洪水下,两种分洪方式的分洪量、流量过程差异均较大;方式二增加了分洪道分洪量,但降低了干流并行段高水位,有利于影响支流排水,具有较大的分洪效益。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分洪河道治理及调度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