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县的一种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有部分油菜由于密度过大和施肥不足,而生育不良,产量不高。为了探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摸清其各个时期的需肥特性,从而给大田生产制订栽培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964—1965年我们在官桥公社牛车下大队于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这一试验。供试品种为武油1号。试验地土壤为黄粘土,肥力较低。前作为中稻华中1号。试验处理:密度,行距1尺,穴距8寸,每亩7500穴,在相同的穴数下,分每穴1苗、2苗、3苗、4苗及5苗五个处理;每种密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油菜高产有重要影响。为确定油菜直播最优种植密度,提高油菜产量,促进油菜种植节本增效,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以“绵油328”为材料设油菜直播密度试验。共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1.0万株/667m2、1.5万株/667m2、2.0万株/667m2、2.5万株/667m2、3.0万株/667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油菜相关性状均有影响,株高和有效分支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株高最高和最低相差17.2cm,有效分支数最多为8.6个,最少为5.6个。主花序有效长度、有效分支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角果粒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花序有效长度最长为59cm,最短为48.6cm;有效分支数最多为8.6个,最少为5.6个。油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直播油菜栽培密度为2.5万株/667m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177.2kg/667m2,较1.0万株/667m2增产9.32%。试验最合理...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掌握我省几个主要小麦品种(郑引一号、七○二三、百泉41、郑州761)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看苗管理提供依据。二、基本方法1、定株记载:在高产试验田中选数畦(约一分地),适当加大(扌布)量,出齐苗后人工间苗,使每六平方市尺内多穗型品种有100苗(合每亩10万基本苗)大穗型品种畄140苗(合每亩14万基本苗)在此样段内选定10—15株作上标记,进行定株记载。详细记载各株主茎及较早出现的几个大蘖各叶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比与基本苗数呈抛物线关系,当基本苗为250万株/hm2时,粒叶比最小。粒叶比与各生育阶段总苗数呈周期性振荡关系,且随着冬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返青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冬前期总苗数在270万~320万株/hm2、返青期总苗数在640万~820万株/hm2时,粒叶比较高。[结论]大麦总苗数对其粒叶比有一定影响,冬后做好促个体、控群体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粒叶比,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油菜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水平,确定油菜直播机收合适的种植密度,福建省福鼎市进行了稻田油菜旋耕直播机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品种阳光131稻田旋耕直播机收应选择稀植栽培,以每亩留苗0.73万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皖南地区甘蓝型油菜的高产长相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皖南地区甘蓝型油菜获得高产应具有的秧苗标准、年前苗标准和春后苗标准,以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皖南地区)油菜种植密度在每亩12000株左右,采用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的种植方法是油菜增产的重要措施.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长江中游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进行直播栽培,比较其在早晚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期及产量潜力,探索长江中游多熟制直播油菜适时、适地、适密高产种植模式以及早熟油菜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荆门10月上旬播种的每亩最佳密度为2万~3万株,亩产可达到200 kg以上;10月下旬播种的每亩最佳密度均为5万株,亩产可达到15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洞庭湖棉区的主要冬作物,过去种植密度一般偏稀,因而单产不高。近年来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八千至一万株,再加上其它措施配合,油菜单产提高很快。在增加密度的情况下,采用哪种种植方式比较合理,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曾有报道,认为随着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彩取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较好。但研究不够深入。为了弄清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特进行本研究。试验经过试验于1980—1981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油菜种植密度均为每亩1万株,设置三个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即大宽行(行距1.5尺,株距0.4尺),小宽行(行距1.2尺,株距0.5尺)和等行(行距0.75尺,株距0.8尺)。小区面积180平方尺,三次重复,顺序排列。试验地前作为棉花,土质沙壤,供试品种为湘农油2号,栽培管理水平中上。试验观察记载了不同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情况(每小区定5株观察)和结荚层不同部位的  相似文献   

11.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品系,以松散型杂交油菜秦优7号为对照,在6个密度下(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分析了紧凑型油菜的产量潜力、高产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品系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60万~75万株/hm2)分析了紧凑型油菜的产量潜力、高产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品系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60万~75万株/hm2)可获得高产(4500 kg/hm2)可获得高产(4500 kg/hm2以上),且产量水平与对照松散型杂交油菜在适宜低密度下(15万~30万株/hm2以上),且产量水平与对照松散型杂交油菜在适宜低密度下(15万~30万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产紧凑型油菜的产量结构为,一级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76~102个,其中主花序角果数和产量分别占单株角果数和产量的5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紧凑型油菜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了高产类紧凑型油菜能获得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相同留苗密度下不同油菜品种的收获密度差异及根茎粗分布特征,试验对2017—2018年度长江中游区油菜新品种多点测试试验(长沙试验点)24个参试组合的收获密度、根茎粗进行测定分析,并引用Gini系数反映根茎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2.70万株/667m2的定苗密度下,参试组合收获密度为1.85万~2.70万株/6...  相似文献   

14.
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品系,以松散型杂交油菜秦优7号为对照,在6个密度下(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分析了紧凑型油菜的产量潜力、高产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品系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60万~75万株/hm~2)可获得高产(4500 kg/hm~2以上),且产量水平与对照松散型杂交油菜在适宜低密度下(15万~30万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产紧凑型油菜的产量结构为,一级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76~102个,其中主花序角果数和产量分别占单株角果数和产量的5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紧凑型油菜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了高产类紧凑型油菜能获得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豫油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豫油 5号在豫西的适宜播期为 9月 18~ 2 4日。每亩播量 0 .4~ 0 .5kg。播深 2~ 3cm。因油菜种子小 ,顶土力弱 ,要求整地质量较高。有的油菜田前茬腾地较晚时 ,可进行育苗移栽 ,以保证全苗壮苗。油菜育苗在 9月 15日前后。苗床播种量为每亩 0 .7kg ,苗床的肥水供应要充足 ,出苗后应疏苗、间苗 ,苗间距 6 .7~ 10cm。油菜苗达到 6片叶 ,苗高达到 2 0cm的壮苗标准后 ,于 10月中旬移栽大田。2 间苗、定苗与苗期管理豫油 5号每亩留苗 1.2万株为宜。出苗后应及时疏苗 ,防止高脚苗。 5片真叶时定苗。苗期可用 4…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油菜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选取每667m^2种植6000株、8000株、10000株、12000株及14000株的密度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保证基本苗数,增加开花数量,提高结荚率,能够获得较高产量,以每667m^2种植8000—10000株油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2,(1):22-23
一、返青期看苗追肥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达100万以上的旺苗,由于分蘖太多,叶色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为主,不要再追施氮肥。亩施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或钾肥10公斤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已达70万~100万的壮苗,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镇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镇油7号最佳产量水平下的最适种植密度水平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最适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镇油7号一穴双苗栽培方式比对照一穴一苗栽培方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每角粒数与种植密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镇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镇油7号最佳产量水平下的最适种植密度水平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最适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镇油7号一穴双苗栽培方式比对照一穴一苗栽培方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每角粒数与种植密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