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艺,在中国古代艺苑中,历史悠久,是一枝很有欣赏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特色的奇葩,历来为山水派文人所器重。正如李白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其他艺术相比,它更贴近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河南大学青年根艺家时勇,用黄荆树根创作的《降妖图》  相似文献   

2.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3.
在造型艺术中,根艺和木雕最为接近,同在竹木上作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本雕系艺术家经过构思、设计、雕刻,完全改变材料的自然形态,纯以人工为主;根艺则完全相反,以根的自然形态为基调,略经艺术  相似文献   

4.
关于根艺的雕琢、拼接与否,《中国花卉盆景》已发表过多篇文章,争论了很久。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讨论转移到使雕、拼如何得体、自然这个问题上来,使根艺作者增加知识,提高技艺。在创作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不需雕、拼就能创作出好的形象来,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预言家,但我象每个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对于某种前景的判断。十余年来,我一直挚爱着树根艺术,我在挚爱中得到莫名的享受。我眼中的根艺前景如下: 一、“根艺热”将继续根艺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产物,它能够最大程度体现自然的意蕴。人类愈是走向文明,失去的自然就愈多,对自然的关注就愈强烈。根艺使当代国人找到惜念自然的调节物。“根艺热”也源于根艺的意象平和、主题宽泛和生活气息浓。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盆景》89.4—5期陈德先生在其《发现·再现·表现》一文中说道:“根艺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发现·再现·表现的多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其实,“三现”却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非根艺所独有。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一规律运用到根艺的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首先它应具备一种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因为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树根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慧眼发现与利用,在完成的作品中,应多见根迹,少见雕痕,不见拼接。我的看法是:根的艺术应该是一块根的整体(组  相似文献   

8.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10.
凡是艺术都有它们的共性,然而每类艺术又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唐代画家张彦远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根艺就是以外师造化为依托,在自然造化的基础上“中得心源”的一门独立艺术。李润的根艺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就拿他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一期上看到,今春将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我认为“造型”二字去掉比较好。树根艺术虽然是通过以形传神、神以形而存在的,但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造出来的,越造就越假。根艺,主要是欣赏它的率真美、纯朴美、自然美。书法家傅青主先生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安排”。这些话虽说是对书法而言,我看用在根艺上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2.
一忌急于求成:根艺创作贵在发现,发现的过程,也就是用脑、用眼反复思考观察的过程,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急于求成,易忙中出错;一旦出错,便无法补救,甚至前功尽弃,悔之莫及。二忌修饰过重:根艺同根雕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用删繁就简的手段去揭示“根”客观存在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3.
孙维德先生收藏的根艺《汉柏寿雕》,出自山东省青州市境内一座汉庙遗址,是一具完好的汉代柏树根须。它在地下历经2000年沧桑之变,自然生成。起初被农民用作猪圈栏门,后被孙先生慧眼识珠。力得而收藏。  相似文献   

14.
瞭望台     
朱副总理夜访根艺家七月六日晚8时许,朱熔基副总理在市委书记、市长罗清泉的陪同下,来到残疾退伍军人、根艺宣传画创作者朱兴安家中。朱副总理对朱兴安创作的《祖国在我心中》(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奔向2000年》、《延安精神》等作品,极为称赞地说:“既有政治意义,又具有艺术性”。还说:“继承民间传统艺术,也要适应国情开拓创新。”(陈宜芳)  相似文献   

15.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福州市树根造型研究会会员、福州市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林祥梧同志的根艺作品《天姿国色》、《威震群山》及《仲夏荷花》在“中国首届根艺展览”  相似文献   

17.
作为根艺创作者,我于1992年初应邀赴港,并有幸对香港的根艺市场作了一番调查研究。这里谈一下“根艺热”的始因,以及不断“升温”又出现了“饱和”后的思索。香港的“根艺热”是由根艺三大特征决定的。一.根艺以其大自然鬼斧神工赐予的千姿百态,焕发着其他艺术门类所少有的独特魅力,迎合了香港人士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猎奇心理和崇尚艺术的追求。二.古朴、自然、典雅、浑厚各异的仿古风格继承与发扬了民族艺术固有的特色,使港人亟感兴趣。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显示了根艺品的来之不易,自然又独一无二的造犁艺术引起了众多欣赏家、收藏家珍视如宝。  相似文献   

18.
自从根艺这一艺术形式有幸中兴以来,不少评论家似乎把它列入工艺美术范畴。近来,北林大彭春生等合著《根艺创作与欣赏》一书中,甚至开宗明义地把“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说成是“根艺定义的核心”。我以为这一结论未免失当。其明显不妥之处有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收集根材、制作根艺中,常常遇到很多根材,只要某个局部施用雕刻手法,就可成为一件很好的作品。但由于有了離刻,往往被说成是“人工气”而加以贬低。其实这是一条不该有的禁令。据考古报道和实物作证:公元前二百多年,荆州马山一楚墓中有一根艺“辟邪”,取根的自然之势,雕有眼、耳、鼻、嘴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根艺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把观赏者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段志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见《中国花卉盆景》九三年第四期)。但他说:“根艺与二维空间的绘画和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同,后二者是艰苦的专业修习的结果。它的创作特点是立意在先……,根艺则是因物赋形的发现艺术,构思与立意在后。”我以为,就一件具体根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