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双小流域是黑土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小流域之一,流域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通过30 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抗旱作用日益显现,流域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促进了流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小流域建设项目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批立项的湟水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项目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推动西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小流域治理积累了经验,并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赤平小流域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中,坚持组织领导、规划、质量监督、政策落实及预防管护五个到位,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背河小流域是江西省第一批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小流域之一,于1980年便开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至1988年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在对塘背河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塘背河小流域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综合治理前减少了70%,山地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上升到了70%,土壤理化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地利用与种植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流域经济增长迅速,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开发与治理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5.
9月17日-19日,全省第十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在临汾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绩与经验,表彰奖励了一批水保生态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下一步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副省长范堆相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大流域规划,小流域治理,更加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建设监理的实践,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和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治沟骨干工程的监理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治理成效与监理效果。通过2002~2006年的建设,在参与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区圆满完成了全部下达的计划任务。针对今后项目建设与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依靠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品德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依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流域内新建水库的安全运行与管理,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喀浪古尔水库2008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一举成为当地休闲度假的胜地。当地农牧民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发展养殖业,利用水产资源,发展渔业,利用山地资源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及绿色蔬菜水果。种养业为旅游业提供物质保障,旅游业促进了种养业发展,当地农牧民年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2 611元提升到2008年的5 571元。水库管理单位和当地农牧民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合理化,做到了互惠互利,和谐共赢,流域生态走向了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精品小流域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科技含量高 ,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都在其中得到应用和广泛推广。为适应精品小流域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山西省还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的组织形式 ,专业队已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支活跃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在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始终把完善政策和创新治理组织形式及运作管理机制作为推进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认真总结群众的创造和经验,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探索治山治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政策、机制、投入、技术等各方面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和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深化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出发点,对水土保持工作作了简要回顾与前瞻,将水土保持发展过程简要分为传统水土保持、环境水土保持和自然水土保持三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均由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并各有其主要特征。当前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属于环境水土保持阶段,与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流。今后需要在基础环境模型、流域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与推广实施,以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