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溯中国儒道墨文化源流,梳理中国文化史,可以大致见出中国文化是从人性、人心出发,讲求自性修养的“将心比心”的道德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在于仁道。仁道由儒家哲学中仁的内涵,如克己、利他、取义诸精神,道家哲学“人之道”中仁的内涵,如谦退、无私、公平诸精神,墨子思想中仁的内涵,如“兼相爱,交相利”精神共同建构而成。中国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中合理的因素,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对于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为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观探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予以扬弃。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经过哲学的反思,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发挥传统文化的强大作用,不断创新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反映到农广校教育上,是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村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当前农村对多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昌吉州农广校近年来,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强调规模、忽视教学质量的倾向,深入研究农广校特有的教学规律,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对学员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寻求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 ,是人类普遍性的精神需求。而中国人对此终极依据的思考而形成道论。所以 ,道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形态。在中国哲学中 ,道是宇宙万物赖以依托的终极存在 ,是中国人建构文化知识的逻辑起点 ,是支撑价值体系的坚实根基。与其他文化体系中的终极依据不同的是 ,中国哲学之道具有天人一体、体用一源、古今一贯的思想特色。总之道论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教育专业概念,它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素质教育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上讲,指的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人们的个性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且每个人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个性含有其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个性化,原本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特征的方法,它着力描写人物特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个性特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个性化就是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接受后天的教育、环境的熏陶、实践的锻炼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即是把从外界得到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已的特有品质.   ……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通过建构“心”本体,使天道、天理真正贯通在人心,使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主体价值得以彰显,最终为以“人”为中心,以“伦理”为本位的儒学人文信仰的建构和完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王阳明心学既是一种哲学体系,也是一种伦理体系,是一种哲学与伦理相融一体的思想体系,这一特点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也表现了中国伦理史发展以伦理为出发点和以哲学为论证工具的典型学说特征。  相似文献   

7.
博雅教育与当代大学的素质教育一脉相通,都强调人的内外兼修以及全面、综合地发展。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推广博雅教育不仅创新了博雅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还能使受教育者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有效提升了教育效果,让教育内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这种依托地域文化推广博雅教育的方式还有效地传播了地域文化,促成了弘扬文化、发展文化的良性互动的社会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立团之本,我国当代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人的素质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就其外延来看,不外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素质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亦即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途径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开发入的搭能,发展人的个性。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审美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由于人们对这一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不一,对这一内容理解不甚相同,甚至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类学指的是借助人类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也是探讨教育和人类的生成以及作用的一系列问题,与社会学一直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及批判是不同的,教育人类学体现的是一种参与者的视角,是从更加具备人性化关怀的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审视以及阐述,教育人类学可以给教育的研究一种更加直观的视野,也是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站在教育人类学的角度上,学校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则是文化价值中相辅相成的整体。文章是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下,研究大专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具有特色且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风校风、校园精神等。校园文化不仅反映在有形的学校教育各个环节中,同时也反映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潜在的教育形式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研究与推广以及教育管理等活动进行,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软环境主要是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特有的校风和…  相似文献   

11.
《江村经济》是一份严谨的田野调查学术论文,同时更是一篇出色的人类学论文,通过对开弦弓村农民生活状态、经济状态、家庭关系进行详尽描述,以此来解释西方文化科技与本土文化的交锋与共荣。本书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内容价值,为社会学话语和理论建构带来了启示。同时,本文的研究范式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费老的扎根实践和其人类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江村精神",成为学术的里程碑。二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基本没有条件参考国内其他社会学者田野调查的样本,摆脱了农村发展现状的理论碎片,以整体的社会视野观去考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从大历史背景下分析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三是从学术态度的角度看,本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是一种"理性知觉""反复求证""积极追寻""从实求知"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之中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形态的动态性过程,其中需要问题探究、内容创新、教学体系调整以及哲学形态构建等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并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建构的价值性及主要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当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性格、行为和思维方式。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应当十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邵小平 《新农村》2012,(7):51-53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规范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它具有引导、约束、凝聚和激励的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种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项目。在民族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纵观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本文从旅游人类学关注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视角来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到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和对少数民族群众新里层面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旅游发展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根据文化变迁理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Thaphand村的居民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平均值和方差比分析居民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旧唯物主义乃至一切旧哲学,既不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既是它们唯心王义社会历史观产生的原因,也是它们在人性论问题上的根本失误之所在。本文通过对旧哲学在人性问题上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指出,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实践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获得他的本质规定性。离开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就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性,把握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那么文化就是家庭的血液,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精抻生活总和。它是一种精神不断运动、精神成果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家庭成员总体行为向某一总体目标和总体水平无限接近过程。家庭文化是陶冶和塑造人个性品质、气质、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熔炉;是不断协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桥粱和纽带;是一切民间、民俗文化孕育发展的母体和摇篮。家庭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和原动力,为奠定高素质的国民和高素质的人才基础,为时代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为国家建设奠定坚强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凸显,不少人在个体价值体系建构中出现偏差,诱发出多种心理危机。文化引领人的心理建构,而人的价值观念在心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何引导人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是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人的存在意义引导、主流文化体系建构、危机干预的价值引领、强化人文关怀干预理念、普及生命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进行了文化价值探析及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与人的现代化转型要求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现代化建构。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项现代性工程,其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建构是通过专业课程来培植实践理性、通过人文课程来丰富个体精神、通过普通课程来发展人的普遍性和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的。但是这几类课程并不是分立的,他们是一种多元互补的关系。所以,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也是一个多元整合的过程,而每一种整合态的主题则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